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

运河之于城市,不是生活,便是乳娘。世遗之于运河,不是招牌,而是定义。自从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对于杭州市民来说,它是“一线连接千万家,是家门口的遗产,是活着的文化”。如今,申遗成功至今已经6个年头有余,这份文化遗产更需要大家去认识、熟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它。1月19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走读杭州群友们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用脚步去丈量这段中国大运河的部分重要节点,并以此来庆腊八、迎新春。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

中国大运河也叫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49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它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京杭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壮举,它北通涿郡(北京),南达余杭(杭州),全长3200公里,其中杭州段为39公里,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个省35个城市,沟通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孕育了运河两岸无数城市、乡村的繁荣与富庶也见证了漕运文化发展和桥梁建设的较高水平。当天走读线路为:湖墅北路——大关桥——运河东堤岸——北新关——丽水路——锦鸿街——杭丝联旧址——丽水路——登云路——江墅铁路拱宸桥站。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2)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3)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4)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5)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6)

大关桥:站在桥上,一个大大的“关”字赫然映入眼帘,两侧各23个桥墩上刻着做工精细的石雕走兽。这是新桥设计元素中围绕“关”字运用了宋代兵器、龙、印章、门钉、蒲牢等,营造肃穆、稳定的氛围。在桥下公共空间,建设部门用北新关记、北新关四境图说、北关八咏、大关桥记等点缀,在河中两个桥墩四面刻了反映大关风貌的对联。桥下休闲空间采用老石板铺装,显示其古朴庄严。边看边听,大家了解到大关桥原名永安桥,明景泰元年(1450年)在此设关,名北新关,俗称大关,故名大关桥。原为一石拱桥,后于1985年在原桥以南大关路上另建三孔新桥。2006年改建,桥身全长约306米,桥宽约25米。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7)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8)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9)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0)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1)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2)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3)

北新关:北新关是明朝时全国七大关口之一,年收税银11万两。北新关见证着运河漕运的繁荣,也折射着“十里银湖墅”的繁华。500多年前,明朝开始在运河沿线设置“钞关”——这是一种税务机构,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收费站,因为当时是以纸钞交税,所以关名就叫成了钞关。明宣德时,政府先在北运河沿线水路要冲设关;后又于景泰、成化年间,在江南运河线设关,杭州的北新关便在此诞生。北新钞关,杭州人习惯性地把它叫做北新关,坐落在今天大关桥北面,余杭塘河、小河与大运河三河交汇的运河东岸。自元末张士诚开辟新运河的河道之后,繁忙的漕运使得这一带很快成了杭州运河的中心点。据统计,从明末到清初的短短60年时间内,北新关税收的涨幅竟然将近8倍。北新关由此一跃而成为全国的一座大钞关,大关的名字也由此出现。其实,早在元、明时,湖墅和北新关一带就成为杭州夜市最热闹处。元代钱塘八景之一就有北关夜市,多以城市下层商民、贩客、船夫等劳作者的生产活动为中心而展开。繁重的粮食供应以及江南的棉桑、丝绸、棉布、竹木等商品漕运都要靠这条交通大命脉来担负,北新关日夜不断有千百艘商船往来,自然形成了夜市。因此,它的意义也在于标志着商业的繁荣,是江南商品市场的构体,可以说北新关是明代江南繁荣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北新关虽然只剩下了遗址,但当你在那临水的码头上伫立,望着来往船只,想象几百年前此处“人烟辐辏,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你会发现,时间抑或岁月赋予运河的意义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加迷人。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4)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5)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6)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7)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8)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19)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20)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21)

杭丝联旧址:走读者们踏入厂区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错落有致的锯齿形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厚重沧桑的砂轮机、巨型排风机、老式缫丝机……这里便是曾经让杭州丝绸引领中国之最的杭丝联,而杭丝联人也是昂首阔步、引以为傲——我们是杭丝联人!这是属于杭丝联人或者说是属于杭州人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厂区地址在古运河畔、杭州拱宸桥工业园区,全厂占地36.44公顷,西临古大运河,有滨河马路、丽水路,南靠大关公园,东为原铁路苗圃及农田,北部以早年的江墅铁路(由沪杭线接至登云桥)及其两条支线的废路基占主要位置,包括火车站遗址和几处废站台,北邻运河支流尾闾河,隔尾闾河为厂的生活区。“杭丝联”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的万人大厂,建厂过程历经风雨和沧桑。几经兴衰,退出了历史舞台。2007年起,创新者们在这些典型的锯齿形(丝绸纺织厂的标配)厂房内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园,逐步成为文艺青年们热衷的杭丝联。这是集保护工业建筑、保护工业遗产业态,集办公、展示、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园区。园区内除了创意工作室之外,还有一些餐饮娱乐业态,比如朝夕堂、旅牛盛宴、素舍酒店、幸福里老北京涮锅等,其中以幸福里老北京涮锅为规模最大。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22)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23)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24)

行走江南水乡杭州(走读杭州群友力荐)(25)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江墅铁路遗址公园位于拱墅区登云路紫荆家园北门西侧,这是浙江省历史上第一条铁路。百年前,这条南起江干闸口的江墅铁路正是沿着现在的绍兴路通往湖墅拱宸桥畔,并因此而得名。全长16.135公里的江墅铁路于1906年11月14日开工建设,到1907年8月23日即告全线通车并开始客货运营,沿途从南至北设闸口、南星、清泰(即现在的城战火车站)、艮山和拱墅五个站。1909年起,江墅铁路闸口至艮山门段成为沪杭铁路的一部分。1912年12月11日,孙中山曾从闸口乘经江墅铁路的火车到拱宸桥。自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之后,拱宸桥一带曾沦为日本人的租界,市面曾一度畸形繁华,而江墅铁路的开通运行,也为当时拱宸桥地区的经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拱宸桥的年进出旅客近60万人次,当年的兴旺景象可见一斑。1944年,侵华日军将江墅铁路的北段即艮山门至拱宸桥段全部拆除,江墅铁路不复存在,路基逐步成为公路。解放后,这段公路正是命名为绍兴路。而江墅铁路遗址公园是去年下半年刚刚重新修建好,相比较白塔公园来说,这里规模较小,但这毕竟是历史的记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好去处,也是市民休闲感受历史的好地方。

短暂的走读活动结束了,每一次大家都意犹未尽,感慨万千。诚如周江勇书记所说: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城市的根脉,文化底蕴的厚度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高度。我们生活在具有厚重历史、灿烂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何其幸也,让我们永不停歇那走读杭州的脚步,了解杭州,热爱杭州!

(潘静)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