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1)

作者:楼心月,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

元光六年(前129年)

卫青为车骑将军,

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

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

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

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

防止匈奴掠边,

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

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

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2)

这是一首感叹边关

战事不断、国无将才的边塞诗。

首句从写景入手,

没有具体描绘边关的景物,

而是将时间回溯,

由眼前的“月”和“边关”

联想到秦汉时期同样的景色,

顿时显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从天边之月到近处的边关,

则是空间上的由远及近。

简单的七个字组合,

就描绘出了苍凉悠远的边塞图景。

下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士卒的一去不还,又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后两句既是抒情也是议论,

表达了诗人对于现状的无奈不满

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3)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将鏖战的痕迹冲刷得干干净净。

汩汩血流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滋养着不知名的野草疯狂生长。

雨后的夜空澄澈如洗,一弯残月如胡人手中的弯刀,映照出惨白的冷光,让人遍体生寒。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4)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狼烟烽火,然而战前与我共饮一壶烈酒,放言不破贼寇誓不还的战友如今在何方?

那个说着战争结束后要迎娶邻家姑娘过门的少年又在哪里?

可还记得曾经的誓言?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5)

西风佐酒,入喉便觉阵阵刺痛,灼烧着五脏六腑。

只有这痛能使我清醒,它时刻提醒着我,故人的大仇未报,关外水草丰茂的大片土地仍在敌人手里。

阴山上牧马的胡人,此刻正志得意满地躺在羊毛铺就的帐篷里,庆祝着新的胜利。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6)

我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刀。

这场战斗,从未停止!

然而,面对着主将领导不力、人困马乏而对方兵多将广、斗志昂扬的现实,我一介无名士卒,又为之奈何?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一腔热血,尽付东流!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7)

既为兵士,谁人不想跟随在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大将麾下,看他身先士卒、挥斥方遒,每一次出击,都直击敌军要害;每一声号角,都传递着胜利的讯息。

冲天叫喊刺破苍穹,手中利刃直取敌军头颅。纵使醉卧沙场,马革裹尸,也死得痛快!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8)

飞将军啊飞将军,你若尚在,将如何挽救如今的局面?

是破釜沉舟放手一搏还是暂时撤退养精蓄锐?

这城墙下的累累白骨,能否换得一场振奋人心的决战?

换得长久的国泰民安?

饮马渡秋水塞下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9)

夜深了,守夜的兵士也难抵睡意,靠在草垛上沉沉睡去;

帐篷里的伤员们断断续续地呻吟;

不远处,将领的帐下,怀抱琵琶的歌女仍唱着熟悉的长安故调……

【作者简介】楼心月,在“半床明月半床书”中探寻自我,发现世界,本文由“楚予微茫”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