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

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1)

鲁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句流传的"你来抓鲁迅,与我周树人什么关系"、"对,都是我说的"的话以及各种的特色图片和古图配搭,来调侃鲁迅,让人会心一笑。

此举被看做现代网友的无厘头杰作。是一种吐槽式的评判,吐槽虽则吐槽,但鲁迅治学态度及文学作品有很多严谨的东西,是深入国民病态心理的深刻剖析,是来激励国民或让国民汲取精神力量的文学瑰宝,所以我们应该严肃起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鲁迅的思想影响范围之广泛、时间之长远,对现代人的启发之利害,已深入人心,除了今天现代人不断地卖弄“取笑”,鲁迅在北大教第一次文学课的时候,就已经被取笑了

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2)

初入北大

民国九年,即1920年,鲁迅受邀到北大教书,能让他去,说明那时鲁迅的文学水平已经很高了,一些创作思考以及作为引领新文化运动的一份子,即《新青年》撰稿人的经历,使得鲁迅翻了身。

其又与当时拥有最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结识,打通顶级人脉(朋友胡适,其兄周作人且在北大任教),令人刮目相看,打响了名声远播的第一枪,所以鲁迅就当仁不让地去了。

鲁迅的第一堂课,初来乍到,仓仓皇皇,也没有朋友劝告,或者劝告了,但真是穷困啊,先生仅穿了一件带有补丁的蓝色布衫。

那时他已经是奔四的年龄,逼婚后还没孩子,对原配朱安不冷不热,以教书为生,大环境风云变幻,鲁迅也辗转多地,靠仅存积蓄在北京买了套老式三进院,暂定居所,方便教书。整顿好后就匆匆忙忙去开课了。

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3)

刚开始,第一印象就让在场学生大跌眼镜,以为什么登徒子来了,结果人人哂笑,毕竟那时教授一般都整整齐齐,甚至西装革履,忽然来了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要来教书,那可不得了,于是就被无情地一阵哄笑,酷似沈从文的"下场"。

自由思想

笑完后,鲁迅嘴就动了,一口绍兴口音,学生又大笑,鲁迅也笑,但并不在意,继续讲课。虽不至于义正言辞、慷慨激昂,但说理透彻,洞察精明,生动有趣,立刻让在场学生鸦雀无声,随着课程越讲越精,听课的人便越来越多。

当时鲁迅讲了什么,我们已经不晓得了,从学生的态度来看,用"震惊"二字形容再好不过,鲁迅的金句妙语,记录下来的都在集子里,没记录下来的就化为了"学生之震惊",可见先生的言谈举止的那种风度,思想哲理之严肃认真、发人深省,是当时学生所看重的。

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4)

早年鲁迅出国留学,最后弃医从文。其在国外或国内,尤喜爱哲学类的书籍,并深入思考,通过游历学习,发奋图强,后于"光复会",师从章太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实鲁迅思想已更胜于其师,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并发表小说。

尤其是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上,产生巨大反响,其构思独到、思维深刻,彻底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社会。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赛先生(science)和德先生(democracy),就有鲁迅助阵,自此,自由之风不断吹拂中华大地,开辟历史的新征程。

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5)

文学影响

鲁迅有众多的杂文集,均是辩论或喻理较深刻者,其为斗士、战士,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警示人世;其还有独具匠心的短篇小说鞭挞封建社会余孽和丑恶的;还有用于教书所编写历史专著(教案集);还有受西方浪漫主义影响的散文或爱国悲民之诗;最后是表达日常生活之感情的书信和日记等等,论述广博深邃,文学影响甚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当时之人的不解和批评,鲁迅坦然对之,继续启发民众,摇旗呐喊,也未免彷徨,令人心酸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在时代变革的交界,每个清醒的人,探索新路,为之奋斗,鲁迅先生以笔为刀,与其他人一起开疆拓土,可谓先锋战士。

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6)

黑暗之光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

旧社会的精神之光,照彻腐朽的过去,灿烂迎接光明的未来,鲁迅就是那一黑暗年代的劲光,他不似烟花,开过就消散,而是如太阳般热烈地燃烧,永在人之心中。

鲁迅先生的一言一行,或严肃、或戏骂,都是其内心真实的声音,而且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参与,由实践得出的理论之音,因而振聋发聩,时刻给人以警醒,使我们内心深刻洗练,达到不停奋进,追逐新的、生气的未来。

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7)

何以不朽

臧克家老人曾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物质化极为丰富之人,若只顾享乐、虚度光阴,活着犹如尘土,安安静静地,不惹人非,或者因人性不足,极力侵害他人,超越历史现状或开历史的倒车,最终遗臭万年,永远定格在粪便里了。

"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这些人死后,肉体化归尘土,可精神流于书籍。

当一个人的高贵精神和品格印刻在书中,被先进的人士所珍视,被包容的民族所发掘,让人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赞叹其价值之大并永久保存,那么他就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给受苦受难的人以精神的力量,从而他的思想就如燃烧着的炬火,在每个人心中传递下去,直至永恒未来。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那样一个时代,或在每一个年代,清代的赵翼诗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近代风起云涌的变幻莫测的时局中,鲁迅就是那个时代的"才人",独领时代之风骚!

鲁迅去北大讲课15分钟后鸦雀无声(鲁迅首次北大授课)(8)

纵观鲁迅一生,是不懈努力忧国忧民、热血激愤的一生,是深切同情、可歌可泣的精神勇者的一生!我们永远缅怀!鲁迅精神不断照耀我们前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