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1)

【李镇西专栏】

李镇西:《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

原创作者|李镇西

本文为李镇西校长原创,首发李镇西校长个人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ID:zhenxichaguan”,校长传媒获得授权发布

去年,我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后写了一篇文字。结尾这样批评中国的某些导演——

一些导演热衷于拍君臣尔虞我诈,拍嫔妃明争暗斗,把帝王将相塑造成“民族英雄”,把宫女太后吹捧成“中华女杰”,却无视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漠视人民的忧患与诉求,这是中国影视的耻辱!至少,面对《起跑线》这部电影,中国的导演们应该感到羞愧。

今天看了《银河补习班》,我要说,导演邓超和俞白眉为中国电影多少挽回了一点尊严。我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多么完美——比起印度的《起跑线》《三傻大闹宝莱坞》等电影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至少它或多或少表现了中国教育的某些真实。——看,观众的要求多么低呀!

当然,如果要吐槽,这部电影堪“吐”之处甚多,从艺术上看更可以挑出许多毛病,对教育制度的批判我甚至可以说它还很肤浅……总之无论“硬伤”还是“软伤”,哪怕是一个非电影专业人士都可以找出一大堆。这是一部注定要引起巨大争议的电影。正如电影中孩子的那篇作文,有的打零分,有的打满分。许多争议,已经超出了电影艺术的范围,而是体现出不同的教育观念甚至是价值观的分歧。

但我依然给这部电影积极的评价。要说的话太多:教育思想、课程设置、家庭教育、考试评价、师德师风……我就从《银河补习班》这个片名说起吧!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2)

“补习班”想必是所有学生及其家长最熟悉的一个词语。昨天还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按说小学和初中都是免费教育。但是,孩子读补习班得花多少钱?有的家长甚至每年要花十来万读各种补习班。现在有多少孩子不上补习班?如果不上补习班,老师就会把家长叫去批评一通,而且事实上如果孩子不上补习班,他在班上肯定也考不过其他同学。所以,中国的免费义务教育名不副实,就是个笑话。”

这话当然偏激而夸张,但有一点说的是事实——在当今中国,读补习班的孩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少数所谓“差生”,而是包括中上等成绩在内的大多数学生。所以,从家庭教师到社会补习机构,才有了绵绵不绝的生源,和生生不息的市场。那么这些“补习班”都“补习”什么呢?很简单,各门学科知识——准确地说,就是和高考中考相关的学科知识。

那《银河补习班》也只是补“应考知识”吗?当然不是。电影中,父亲马皓文带着孩子马飞在大自然奔跑,在一座堤坝上,他对孩子说:“我带你上的是东沛最好的补习班,叫‘银河补习班’。”

“银河补习班”只是一个带有调侃色彩的比喻,当然不是说马皓文要给马飞讲“天体物理学”。我理解,“银河”意味着“广阔”“辽远”“丰富”“深邃”“无涯无际”“无穷无尽”……所谓“银河补习班”当然就远远不只是“补习”需要考试的知识。

那“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什么课程呢?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3)

第一课

对孩子真正的爱是理解和欣赏

没有父母会否认自己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是否是真正的爱呢?马飞的母亲绝对爱自己的儿子,她对马飞最喜欢说的话是“我是为你好”,但马皓文说:“再没有比‘我是为你好’更能害孩子的了!”真正的爱,是理解,是欣赏,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从监狱里回来时,孩子哭着用拳头砸父亲:“让你不来看我,让你不来看我!”马皓文理解儿子,并因此而自责。当前妻说儿子“他本来就笨”时,马皓文说:“他一直都不笨!”是的,当所有人都说马飞“笨”的时候,马皓文却对孩子说:“你不笨,也不傻!”母亲说孩子笨,因为她老把孩子同其他孩子比,但马皓文从不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评价马飞,他对孩子说:“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马皓文对高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长着神奇的感受器,能够感受到大人们是否爱他。”而对孩子真的爱,就意味着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欣赏。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4)

第二课

自信心比分数更重要

马飞老考最后一名,这个成绩当然令人沮丧,沮丧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他妈妈,因此她越来越沉不住气,越来越没有耐心。但在马皓文看来,知识没有学好当然不行,但更糟糕的是孩子连自信心也失去了,这更可怕。而孩子的信心不仅仅来自考试分数,也来自成人注视自己的目光。所以,马皓文总是不断鼓励孩子,不断让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学好。他对孩子说:“爸爸相信你不是笨蛋、蠢货,永远相信你不是!”他当着孩子的面,对闫主任说:“当他离开学校时,是学校最出色的孩子,你会把他的照片挂在墙上。”孩子有了哪怕一点点进步,比如由班上倒数第一为起点慢慢提升名次,他都不吝夸奖:“哟,再努力就夺得全班倒数第五名了!这样下去,你还不成精啊?”马飞后来回忆道:“当时爸爸看我的崇拜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就是少年霍金。”而这“崇拜的眼神”一定会化作孩子自信的眼神,正如高老师说的:“最重要的是,这孩子眼里有光了!”这里的“光”,就是自信之光。现在,有多少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有这样“崇拜的眼神”?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5)

第三课

理想是学习乃至人生的原动力

当今的教育(当然包括家庭教育)太功利——功利到面对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就会想到考大学找工作;功利到连学钢琴学舞蹈,都是为了在高考中加分!马皓文给孩子送的生日礼物是他手工制作的一个地球仪,他把整个世界装进了孩子心中。他对儿子说:“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是箭靶。如果箭靶都找不到,成天拉弓毫无意义。”他要做的,首先就是帮助孩子找到“箭靶”。当然孩子有了梦想,有了目标,学习知识自然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理想,其胸襟远远比其他同学开阔。电影中有一个细节颇有意味,当几个女生在为张国荣自杀而痛哭流涕时,从她们身旁走过的马飞正往闫主任办公室走去,他执着而礼貌地谢绝了学校要他冲刺“状元”的机会而报考飞行员。他心里装着蓝天。因为理想,他比同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最后也飞得更高更远。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6)

第四课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等你长大后,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找到你最感兴趣的事,你就一直去想吧!”“如果真喜欢一个东西,就真喜欢,谁说都不变。”“真正的学习要从兴趣开始。”……这是电影中,马皓文不断给儿子说的话。注意马皓文一直没有说“培养”兴趣,而只是说“最喜欢”“真喜欢”“找到”……因为儿童的兴趣是天生的,成人要做的事,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已经不是孩子的兴趣了,那只是家长希望孩子养成的“兴趣”,其实就是家长的“兴趣”——而是“如何才能不扼杀孩子的兴趣”?如果能够发现并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教育的成功。比如马皓文冒着孩子上课迟到的“风险”而带他去观察“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原野,比如他不惜“耽误”功课而陪孩子去看航展……都是在为孩子将来飞向太空锻造着强健的翅膀。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7)

第五课

绝不认输,战胜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桥,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这是电影中马皓文的一句台词。而所谓“把自己的桥修好”,就是让自己坚强而永不倒塌。现在太多的孩子心理脆弱,动辄轻生。于是,有一个词语出现了:“挫折教育”。其实教育本来就应该包括教会孩子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挫折,而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拥有超越挫折的智慧,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的必修课。很遗憾,现在的学校却没有这门课。这方面,马皓文堪称教育家。他反复告诉孩子:“绝不认输!”他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无法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自己。”“只要你不害怕,任何人无法阻挡你的去向。”……而“绝不认输”的对象,不是客观的困难乃至灾难,而是我们自己。“绝不认输”就意味着“战胜自己”,而一旦战胜并超越了自己,马飞就由一名差点被学校开除的差生,成了学校引以为自豪的飞行员!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8)

第六课

家长是最好的教科书

但是,马皓文对儿子的“挫折教育”决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每时每刻的行动。马皓文因为意外而蒙冤入狱七年,一个被人尊敬的“马工”变成了人人唾骂为“良心被狗吃了”的囚犯,他却没有倒下,为了给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也为了自己的尊严与名誉,他忍辱负重,甚至卖血,“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和孩子住在桥洞和杂物间,心中依然有“诗和远方”。晚上,看见伏案的爸爸,马飞问:“爸爸,你是在工作吗?我可以不睡觉吗?”然后从床上爬起来开始学习。儿子因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闫主任扑灭了,说:“我实在不想学了,太难了!”这时,一伙人冲进了房间向爸爸发难,马皓文像愤怒的狮子,大吼:“我不会认输的,永远不认输!”那伙人被吓退了,儿子也震撼了。他默默地写了一张字条:“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这张字条放在文具盒里,陪伴着他每天的学习,直到他飞向宇宙。最好的教育,不是只要求孩子做,而是用行动给孩子树起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标杆。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9)

第七课

独立思考是学知识求真理的前提

马皓文当然也关心儿子的成绩,但他更关心儿子是不是爱思考。他对马飞说:“爸爸在乎你的脑子是不是一直在转。”他告诉孩子:“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方法。”当我们的教育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试卷上的ABCD中的唯一选项时,马皓文说:“答案中还应该有EFG……一直到XYZ!”当儿子的作文被判零分,而闫主任给出的解释是“高考有标准答案”时,马皓文问:“美有标准答案吗?”几十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硕果累累”,包括在国际各类学科竞赛屡创佳绩,但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很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中国教育从来把获取知识看得比创造知识更重要。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独立思考,但各类考试规则都在无声地告诉学生:谁独立思考谁吃亏!而马皓文的可贵,就在于他把思考的品质和方法交给了儿子:“只要脑子一直想,你就能做好世界上任何事。”马飞也说:“我从爸爸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独自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10)

第八课

学会生存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马皓文决定带孩子去珠海看航展而去向学校请假时,学校不同意,他向学校承诺:“在外旅游,我会给他补课。”多年后成了宇航员的马飞回忆说:“白天旅行,晚上补课。”“每天黄昏我们都在田野奔跑。”“那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旅行!”之所以“愉快”,是因为父亲给孩子补的“课”,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马皓文看来,孩子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用于考试的知识,还有面对人生困难的勇气,更有应付种种意想不到困难的生活能力。洪峰到来之前,马皓文在风雨中绝望地对可能困在屋内水中的儿子呼喊:“马飞,我是爸爸,不知你是否能够听见。如果听见,看看周围有什么,想办法,动动你的脑子。你能出来,你一定能出来!”终于,马飞坐着用门板做成的木筏脱险了。电影的画外音响起:“如何做木筏,这不是任何教科书上能够写到的,但生活需要。”可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下,孩子连自己袜子内裤都不会洗,将来这些高学历的“巨婴”如何应对未来的生活?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11)

第九课

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都是最重要的

学校最初之所以不同意马皓文带儿子去看航展,理由是孩子的课程不能被耽搁,因为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马皓文针锋相对地说:“这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时刻分布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马皓文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几个“应试”的“关键时刻”;而且,孩子成长的空间不仅仅是在教室,因此教育的环境也就无所不在。而我们目前许多教育者,包括家长,首先把教育内容仅限于应考知识,然后把掌握这些知识的时间又规定为那么几个“关键时期”,同时把孩子的学习空间局限于学校和教室。但马皓文将孩子的每一个瞬间,都视为“最重要的时刻”,包括躺在青草芬芳的原野、奔跑于一座又一座桥梁,还有在已经被变成杂物间的阴暗狭窄的“家里”一次次谈心……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的陪伴!马皓文最内疚的,就是他曾经失去了和儿子相处的七年,所以出狱后无论生活怎么困顿,他始终陪伴着孩子,因为“最重要的时刻分布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12)

第十课

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民主的核心是尊重。我之所以说马皓文是一个民主的爸爸,就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当做家庭君主,没有把儿子当做自己的大臣甚至奴仆,而是视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尊重。我们丝毫看不到马皓文有传统父亲那种至高无上的“尊严”和不由分说的霸道。他总是倾听孩子的烦恼,理解孩子的委屈。作为有血有肉的人,马皓文也忍不住急躁,发火,也会犯错误。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之后,会向孩子认错:“对不起,爸爸第一次学着当爸爸,爸爸也会犯错误。”他总是平等地陪伴着孩子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也在学习做父亲,也在成长。影片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我的孩子,谢谢你教会我什么是爱。”听到这里,我真的热泪盈眶。在中国,有多少真心爱孩子的家长,能够同样真心地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相处,诚心诚意地向孩子学习?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向孩子学习,在引导孩子的同时和孩子一道成长,是亲子关系的最高境界,也是马皓文作为父亲的成功之处。

……

“银河补习班”所开设的课程,也许还不只我说的这些,比如马皓文也给孩子补习功课,马飞不是说了吗:“我们白天旅行,晚上补课。”不然,马飞后来考试成绩不可能突飞猛进,更不可能考上飞行员。但从长远来说,应试功课所体现的知识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银河补习班”里,具体的功课补习只是很少很少的一个内容。马皓文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关于信心、理想、意志、兴趣、思维等做人素质的“补习”——因为这些在学校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严重的缺失了。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13)

电影里有一个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在欢呼声中撕书和试卷的场面。漫天雪花中,闫主任很得意地说,这是他唯一允许学生们的狂欢。马皓文却说:“高考完毕,这些好学生都如此迫不及待地撕了教科书与试卷,我感到他们不是真正热爱学习。”是的,如果不具备作为人的全面素质,只是孤立而功利地学知识,也培养不出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我在外讲学也经常以这个“雪花飘飘”为例,说明孩子们表面上是在欢呼,实际上是在发泄和诅咒,而且多数人从此不再有真正自愿而愉快的读书(为拿文凭和各类证书的“读书”除外)。这只能证明,中国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仇恨读书的人,而且教人读书的人自己往往不读书。

马飞所“补习”的,正是学校所淡化的,而他父亲马皓文的“补习”方式, 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感染。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晚上,和爸爸呆了一天的儿子说:“辅导我吧!”父亲说:“我已经辅导你一整天了。”教育,应该是这样不知不觉,不声不响,天衣无缝,了无痕迹。正因为经过了这样的“补习”,马飞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14)

但这部电影最合适的观众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因为我刚才说归纳的“银河补习班”各门课程,都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父亲母亲们最应该“补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还是想强调我说过的观点——

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素质的折射。孩子的所有优点,都是父母良好品质的再现;孩子的一切缺点,都是家长自身问题的复制。

无论优秀还是糟糕,成功或者失败,每一个孩子首先都是家庭教育的“作品”。

父母既可以是孩子飞翔的起跑线,也可以是孩子奔跑的绊脚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真诚建议所有父母都认真看一看《银河补习班》。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15)

当然,以一个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育者的眼光看,还是觉得有些“不过瘾”——该片基本上没有对教育弊端的深层次原因的揭示,完全没有触及教育制度(或者说“教育体制”)的改革,连浅表层次的教育评价制度也没有涉及。尤其是把学校教务处闫主任设计成一个脸谱化的人物,让他来为整个教育制度的问题背黑锅,这大大降低了影片应有的批判力度和深度。当然,我也理解编导人员的苦衷,毕竟是在目前的环境下,能够有这样的“尺度”已经难能可贵了。他们能够让一个教育领导模样的——大概是教育局局长吧——在听了马飞朗读作文后说出“这样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应该多一些,我们国家会更好”的话来,虽然这话不痛不痒,但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我要向《银河补习班》的主创人员表达由衷的敬意,并向首先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者郑重推荐这部电影。

2019年7月26日,完成于成都天紫界55层高楼之巅(一边等待拍摄落日,一边完成本文写作。得意。)

链接:

《银河补习班》主题歌曲《银河里最像的人》

词:俞白眉 /林乔

曲:Steffen Thum/于飞/王筱海

演唱:邓超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些啥课程)(16)

当你飞翔 我在仰望

战翼呼啸而过

河流上我化作桥梁

向前飞 不要回头看我

我凝望的目光 是你金色翅膀

看银河多浩荡

那么骄傲你和我很像

当你迷茫 别忘了我肩膀

当你遍体鳞伤

那就请回到我的身旁

年轻时我曾经也一样

我的孩子 不必感伤

我已理解时光

不会再为那离去恐慌

我的孩子

谢谢你教会我什么是爱

赐我无穷的力量

看银河多浩荡

那么骄傲你和我很像

没有人能比我们更像

你会比我强壮

再次拥抱像童年一样

请拿走我全部的力量

看银河多浩荡

那么骄傲你和我很像

没有人能比我们更像

你会比我强壮

再次拥抱像童年一样

请拿走我全部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