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4大工程项目(城市24小时首次披露)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湖北4大工程项目(城市24小时首次披露)(1)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97977

据湖北日报4月19日消息,从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获悉,沿江高铁(新建沪渝蓉高铁)湖北段总投资将达2335亿元。这一数据首次被披露,意味着沿江高铁湖北段将成为湖北境内投资金额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

沿江高铁全线长约2100公里,连接6省市,串联起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3大城市群,分别由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合肥至武汉段、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至宜昌段、宜昌至涪陵段、涪陵至重庆段、成渝中线铁路等7个项目构成,总投资约5500亿元,预计2030年前全线建成。建成后,上海至成都将由目前14个小时压缩至6个多小时。

据介绍,7个项目中4个涉及到湖北,省内新建正线全长约892公里,计划总投资约2335亿元,占全线总投资的42%。此前,湖北最大建设项目为三峡工程。三峡集团相关人士介绍,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为2039亿元。

继武汉至宜昌段去年9月率先开工后,沿江高铁(新建沪渝蓉高铁)湖北段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合肥至武汉段年内将开工建设,其他两段年内有望获可研批复。

解读:早在2014年沪汉蓉快速铁路全线贯通,成渝地区到上海实现朝发夕至。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沪汉蓉快速铁路的短板日渐显现——由于该线路由成渝客专、渝利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合武铁路等组成,各段修建标准不统一,一列火车从上海到成都,无法保持时速350公里行驶,跑完全程需要十几个小时。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客运通道中的重要“一横”,此前沿江高铁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沿江高铁武宜段于去年9月开工,成为沿江高铁七段中首个开工的项目,而在今年沿江高铁或将全面进入大建设时期。

湖北4大工程项目(城市24小时首次披露)(2)

图片来源:湖北发布

据沿江高铁项目业主单位——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披露,年内计划开工建设上海至合肥段、合肥至武汉段、武汉枢纽直通线、宜昌至涪陵段、成渝中线铁路(含十陵南站)等5个区段。

待全线建成后,沿江高铁将进一步释放沪汉蓉铁路的货运能力,缓解长江翻坝运输压力,加快沿岸城市要素集聚、产业集聚、协同分工,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硬支撑。对于湖北而言,在沿江高铁的串联下,武汉3小时可通达长江经济带主要经济圈,为产业升级带来了更大机遇。

作为湖北迄今最大工程建设项目,沿江高铁湖北省内新建正线全长约892公里,计划总投资约2335亿元,占全线总投资的42%。就在去年底,湖北举行铁路发展基金招商大会,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的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将参与国家长江沿岸高铁建设,推进湖北高铁枢纽网建设。

#动向

全国23个省份已建立通行证制度

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表示,由于各地疫情防控影响到交通通行,出现了车辆滞留、物流不畅等问题。“加快推广适应全国统一的通行证,确保统一格式办理发放,通行顺畅。”要以上海以及长三角等地区为重点,切实解决重点地区的物流供应链突出问题。

截至4月17日,全国23个省份已按要求建立通行证制度,10个省份31个应急物资中转站陆续启用,上海港集卡通行证稳步实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明显改善。

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

4月19日上午,广东启动“中国这十年(广东篇)”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主题是“双区”建设。会上消息,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了2万多家。

连通大湾区 重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渝湘高铁

4月18日,重庆市发改委公开了《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52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针对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答复,黔江至吉首高铁是重庆规划布局的“米”字型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交通主轴也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作为规划研究项目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和《“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同时,重庆联合湖南省先期启动了项目预可研编制,并积极争取国铁集团支持在吉首东站做了接轨预留。

黄山市委书记: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擦亮城市名片

据《黄山日报》4月19日报道,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赴中心城区调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她强调,要扎实做好申报各项工作,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擦亮黄山城市名片。要注重统筹推进,把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改造更新等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要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强大合力。

#声音

工信部:准备再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

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今年准备再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万家左右,将联合财政部再支持一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罗俊杰表示,目前正在完善“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计划5月左右启动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创新资源,引导大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典型融通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数读

报告:16.1%职场人所在企业已出台禁止加班规定

4月18日,前程无忧发布《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报告》显示,91.6%的职场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84.7%的职场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16.1%的职场人所在企业已出台禁止加班规定。

加班已成当下不可回避的职场常态。62.9%的受访职场人表示需要偶尔加班(1-2天/周),28.7%的表示需要经常加班(3-5天/周),仅有8.4%的完全不需要加班。

交叉行业与平均加班时长可以发现,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最为“内卷”,两成从业者平均每日加班时长超过3小时,远高于其他行业均值。专业服务/教育/培训和会计/金融/银行/保险从业者在日均加班时长超过1小时的人群分布上也明显“领先”。

随着越来越多雇主重视员工队伍的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6.1%的受访职场人所在企业已经出台禁止加班规定,这一占比相较过去两年有一定的提升。

#放榜

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传统名校地位稳固 3所新晋“双一流”位列百强

4月19日,软科发布“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蝉联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

湖北4大工程项目(城市24小时首次披露)(3)

湖北4大工程项目(城市24小时首次披露)(4)

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TOP20 图片来源:软科

具体来看,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90所,“双一流”高校在排名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百强高校中有89所为“双一流”高校。新晋“双一流”高校表现抢眼,其中3所跻身百强。

南方科技大学领跑新晋“双一流”高校,排在全国35名(比去年上升6名),上海科技大学排在55名(比去年上升11名),华南农业大学排在90名(比去年上升3名)。湘潭大学(106名)和山西大学(111名)这两所新晋“双一流”高校也表现不俗。

11所非“双一流”高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跻身百强,浙江工业大学(66名)、深圳大学(68名)、江苏大学(73名)、扬州大学(79名)、南京工业大学(84名)位列非“双一流”高校前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94名)和浙江师范大学(98名)则双双重回全国百强行列。

此外,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位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首,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列语言类大学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大学排名榜首,中央民族大学占据民族类大学排名首位,上海体育学院领跑体育类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中夺冠。

#人事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刘伟调任吉林省委副书记

据《吉林日报》消息,4月18日,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刘伟以省委副书记身份出席会议。此信息显示,刘伟已任吉林省委副书记。

刘伟,1965年6月出生,曾长期在河南省工作,历任河南省发改委主任,河南省副省长等职务,2020年出任应急管理部副部长,至此次履新吉林。

每日经济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