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官服名称(宋代服饰-官服1)

宋代初年,朝廷参照前代衣服式样规定了皇帝、皇太子、后妃、诸臣、士、庶人的服式。后来,三番五次修改,直到宋亡,一直未停。宋代官府设有专门作坊从事各种绢帛、丝织品的生产。北宋都城设有绫锦院,征调手艺精湛的工匠织作锦、罗、绉、縠、绫、絁等高级丝织品,以供皇室及朝廷官吏制作服饰的需要。绫锦院发展到拥有 400 张织机。许多州、府也有专门机构,从事各种织物的织作。欧阳修曾用“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的诗句来形容婺[wu 务]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丝织业繁荣的景象。从服饰所需物质条件上看,宋代不亚于唐代,但宋与唐相比,服饰款式少有创新,而且色彩单调,向质朴、洁净、自然的方向倾斜。这可能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宋王朝国内阶级斗争尖锐,加上辽、金相继南下,战争连绵,火与血给现实生活带来灾难。尤其是南宋,半壁江山,风雨飘摇,岁月难熬。权贵们只望苟延残喘,无意在服饰上煞费苦心。一是宋代晚期程朱理学影响较大,它主张“天理是至善的,人欲是万恶的”,存天理,必然灭人欲,对人们的思想有所钳制。看来,一个时代的服饰特点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宋朝曾三令五申禁止胡服传入,但是,实际上胡服在中原有增无减;到了南宋,胡服流传更广。可见,服饰文化是个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艺术等诸多因素,不是简单的官方命令所能左右的。

宋代皇帝服饰有大裘冕、衮服、通天冠、绛沙袍、履袍、衫袍、窄袍、御阅服。大裘冕是祭祀昊天上帝时的礼服。大裘,用黑羔皮制成,领袖用黑缯。冕,无旒,前圆后方,前低后高,玄表朱里,以缯制成。衮服是祭祀宗庙、朝太清宫、受册尊号、元日受朝、册皇太子时的衣着。衮服为青色,绣有日、月、星辰、山、龙、雉、虎蜼[wei伟,一种长尾猿]七种图形,红裙绣有藻、火、粉米、黼、黻五种图形。冕有十二旒,二纩,并贯珍珠,冕版用龙鳞锦表。通天冠是大祭祀、大朝会、大册命、亲耕籍田时的首服。宋代通天冠与唐代的有所不同,它是用辽东产的北珠镶嵌。虽说也是 24 梁,加金博山,但它是用金或玳瑁制成蝉形嵌在冠上。冠高、宽均为一尺,青表朱里。与通天冠相配的绛纱袍,用云龙红金条纱制成,红色袍里,黑色袖口。履袍是大礼完毕还宫、乘大辇时的便装,以绛罗制成,因着履,故称履袍。如穿靴,则称靴袍。履、靴都用黑皮。衫袍是大宴时的衣着,有赭黄、淡黄、红色等色。窄袍用于平时理政时。御阅服是皇帝的戎服,为骑马阅兵时的着装。综上可知,皇帝在不同场合着装不同,祭祀时要求庄重,理朝时要求神圣,巡视时要求便捷,阅兵时要求威武,无一不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

通天冠

宋代的官服名称(宋代服饰-官服1)(1)

皇太子服饰有衮冕、远游冠、朱明衣、常服。衮冕是祭祀时的礼服。冕,青罗表,绯罗红绫里,饰金银鈒①〔sa 卅〕花,前后白珠九旒,二纩贯水晶珠。衮服,青罗衣,绣有山、龙等图形,红罗裳绣藻、粉米等图形。远游冠为受册、谒庙时的首服,有 18 梁,青罗表,饰金银鈒花。朱明衣与远游冠配套而用,它是用红花金条纱制成的,里为红纱。常服为皂纱折上巾,紫公服,配犀金玉带。不难看出,皇太子服饰是“准皇帝”的衣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是世袭制,皇太子服饰特点(特有的质料,特有的图案,特有的款式)反映了这种特殊关系。

宋代诸臣服饰,名目繁杂。

宋初,诸臣祭服为衮冕。其中的九旒冕套装为: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青罗衣绣山、龙、雉、火、虎蜼五种图形,绯罗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种图形,绯罗靴或履。这是亲王、中书门下的衣着。

七旒冕套装为:犀角簪导,衣绘虎蜼、藻、粉米,裳绘黼、黻。这是九卿的衣着。五旒冕套装为:青罗衣裳,无花纹,铜装佩剑。这是四品官、五品官献官时的衣着。朱罗裳是六品官以下的着装。冕旒越多、图案越繁,官位越高。

百官礼服有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鷩冕是宰相的衣着,冕有八旒(每旒八玉),三彩,青纩。衣为青黑罗制成,绣有华虫、火等,裳为纁表罗里,绣有藻、粉图形。毳冕是六部侍郎的衣着。冕有六玉,三彩。衣绘虎蜼、藻、粉米图形,裳绣黼、黻。絺冕是光禄卿、监察

御史、读册官、举册官的衣着。冕有四玉,二彩。衣绘粉米图形,裳绣黼、黻。玄冕是光禄丞、奉礼郎的衣着。冕无旒,无佩绶。衣纯黑,无纹,裳刺黼。可见,旒、玉多寡,标志着官位的高低。

百官服色也有变化。宋初规定,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七品以上服绿色,九品以上服青色。元丰年间有所改变:四品以上服紫色,六品以上服绯色,九品以上服绿色。服色趋于简化,四种变成三种。

帝王百官穿着形制繁杂的朝服,披披挂挂,冬天尚可,夏日闷热。据说,宋代有一个丞相在盛夏穿朝服上朝,差点闷死在朝廷大殿里。因发生此事,宋代一度规定,容许百官在盛夏不穿朝服朝见。宋代士大夫主要着深衣、紫衫、凉衫、帽衫、襴衫。襴衫多以白细布制成,圆领大袖,下裳腰间有襞〔bi 毕〕积。进士、国子生、州县生多着此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