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的未来意义(简述实践论的当代价值)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是毛主席对于中国和世界革命及社会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实践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践论》对大学生理想目标的追求、学习、认识事物、社会实践等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深入研究《实践论》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价值是很有必有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实践论的未来意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实践论的未来意义(简述实践论的当代价值)

实践论的未来意义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是毛主席对于中国和世界革命及社会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实践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践论》对大学生理想目标的追求、学习、认识事物、社会实践等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深入研究《实践论》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价值是很有必有的。

一、《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实践论》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十分丰富多彩,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结构体系。它的具体内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味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最终归宿。首先,实践决定认识的产生、内容。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人的认识,只有通过从事物质的社会生产活动,才能逐渐了解自然、社会、人和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并得到深化。有什么样的实践,就有什么样的认识,不可能说认识是凭空产生的,它的立足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如: 在古代,人们是无法知道手机、汽车、飞机和高铁动车和航母的,因为那时还没有这种生产实践的存在。其次,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过去,人们对社会上的一些所谓“鬼神”的东西感到疑惑,但是随着生产实践的进步,人们逐渐采用科学的态度解答生活中的不解之题。最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目的与最终归宿,认识的目的就是指导实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改造与人类生活进步不相适应的因素,更好地造福人们。比如,人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知识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虽然实践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认识没有任何作用。相反,人的认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通常会促进事物健康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事物发展。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代表着科学与进步、代表着中国全体人民的利益、代表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进步、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要求,故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份子和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正确的认识促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上天下海”取得了巨大成就,国产飞机战斗机的研制成功、国产航母入列服役、超级计算机的研究等。这些巨大成就来之不易,这些巨大的成就为国家提供了坚强利器,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要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大限度地促进事物朝着正方向发展。

(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但另一方面,实践也离不开认识。如果说整个社会就是一片大海,那么实践和认识就是水滴,共同融合而为海。有什么样的实践,就有什么样的认识,同样道理,不同的认识对实践起决定性作用,甚至有时候认识会对实践起决定性作用,“一念之差”就是这个道理。实践作为出真知的标准,人们通常所说的评价最终得通过实践来检验,而不是看他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多少。我们对任何人的评价最终都得回归实践,当然,认识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一个人若是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那么他就会对国家、民族和人民作出积极的贡献,甚至对整个世界作出贡献。因此,要坚持实践与认识的有机统一。

二、《实践论》的当代价值

(一)《实践论》是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导向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这充分强调了生产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走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处于新时代,我国教育将不能再固守陈规,必须改变以往落后的模式,把实践深度融合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二)《实践论》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念的有力抓手

大学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生力军,决定祖国未来,因此要帮助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树立实事求是思想观念。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目前,虽然我国的高校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是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脱离实际、空谈理想。“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这充分强调大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也要实事求是,大学生要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去实现人生理想。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青春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讲套话、空话,在大是大非面前敢字当头,坚持原则,敢于指出错误,敢于同错误的观点和行为作斗争。

(三)《实践论》是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心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平等、公正法治、和谐有序的一种社会局面,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实践探索。实践探索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践探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促进我国实践探索发展,两者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命运共同体。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憧憬“大同社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耕田,人人有衣穿,人人平等。今天,我国已经进入新时期开启新征程,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以力求实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能盲目进行,而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客观事实,充分地进行实践调查和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求稳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四)《实践论》是科学认识与方法论。《实践论》一文中对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证,指明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的需要而产生人们的认识活动,而人们认识活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使人们的认识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正确的科学理论,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进步而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最终是基于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简言之,社会实践的新开展,是科学理论创新的源泉。科学的理论大厦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实践论》中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内,,都比较地进行了高一级的阶段。” 这句话是对人类认识规律的科学概括,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践论》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承担着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使命,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艰难险阻,既面临新时期的重要机遇,也面临着新时期新的挑战。因此,重新学习《实践论》,将对我们推进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