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杀岳飞的罪名(杀岳飞的宋高宗最先平反)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除夕之夜,战功赫赫的抗金英雄岳飞,被南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残酷杀害。岳飞之死,让朝野上下为之一振。有关于岳飞之死的原因,不少人都发文探讨。鸮胖之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害死岳飞的势力,应该是宋朝的文官集团,而宋高宗和秦桧,只不过是文官集团杀岳飞的一把刀。今天这篇文章,咱们不再去探讨岳飞之死,而是聊聊岳飞的身后事,就是他的平反问题。这个平反,我想分为两部分去聊,一部分是官方的平反,一部分是民间的平反。官方的平反,主要是对于岳飞的评价。民间的平反,主要是形象的变迁。

宋高宗杀岳飞的罪名(杀岳飞的宋高宗最先平反)(1)

岳飞

官方的平反,还是宋朝统治者的评价最为中肯。最先为岳飞平反的,正是下旨诛杀岳飞的宋高宗。对,您没听错,就是宋高宗。其实在岳飞死后,朝中主战派气势一落千丈。所以想给岳飞喊冤,基本不敢。但事情的转折,是在秦桧死后。秦桧在岳飞死后,一直是南宋的宰相。生前位极人臣,死后备极哀荣。宋高宗“追封桧申王,谥忠献,赐神道碑,额为‘决策元功,精忠全德’。”

宋高宗杀岳飞的罪名(杀岳飞的宋高宗最先平反)(2)

宋高宗

但秦家的荣耀,基本到秦桧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在秦桧病死之后,他的养子秦熺谋求相位。出乎意料的是,宋高宗拒绝了。这可给了主战派希望,沆瀣一气的君相之间居然出了矛盾,那这机会不用白不用。所以一股脑地上奏折,希望能为岳飞平反。

但宋高宗要面子,为岳飞平反,那不是说明我做错了吗?秉承着“面子坚决不能丢”的原则,宋高宗一一拒绝了平反的奏折。同时为了阻塞平反之路,宋高宗直接提拔早已被贬的万俟卨继承相位。这一下,主战派没话可说了。原来人家还是穿一条裤子,只不过裤子另一边换人了。

没过多长时间,形势又变了。绍兴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61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和议,兴兵南侵。和之前提到的淮西战役一样,这次目的仍旧是灭亡南宋。

每一次金兵南下,宋朝君臣都有一种灭顶之灾将要降临的感觉。这次也一样。既然金兵打过来了,那该反抗还是得反抗。所以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要为岳飞平反。“要当首正秦桧之罪,追夺其官爵,而籍其家财”,同时“雪……岳飞之冤”。虽然没有人明文说宋高宗在杀害岳飞中充当的角色,但他心里也不好受。

但情势逐渐危机,金兵眼看就要攻打到长江北岸了,宋高宗也不想再跑了。于是下诏“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令见拘管州军并放令逐便。”蔡京和童贯是啥人,估计宋高宗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这个看起来是平反,实际上为解决燃眉之急而搞得小伎俩。

不过好在,岳飞的家眷得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也算是一点好事儿吧。

宋高宗不会原谅岳飞,但不代表接替他皇位的人不会。绍兴三十二年五月,赵构退位,赵昚登上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孝宗。宋孝宗心中,是有“收复旧山河”的志愿的,所以为了鼓舞士气,登基之初就打着宋高宗的旗号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复官只是第一步,紧接着当年十月,又颁发正式文告,宣布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的待遇。这种地位,已经相当崇高了。

宋高宗杀岳飞的罪名(杀岳飞的宋高宗最先平反)(3)

宋孝宗

不仅恢复岳飞官职,而且也默认了岳飞是被冤杀的。南宋文人周必大写了一篇《岳飞叙复元官制》,里面有这么一句:“坐急绛侯之系”。这里面有一个典故,就是汉初太尉周勃的冤狱。周勃是铲除吕氏叛乱、拥立汉文帝刘恒的功臣。对于大汉朝,无异于再造之功。但之后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国之后,被人诬告谋反,含冤入狱。事后因为薄太后搭救,周勃才得以出狱。所以借用这个典故,暗指岳飞是冤枉的。

除此之外,宋孝宗还经岳飞家属要求,给还了岳飞原有田宅,并且还了宋高宗写给岳飞的全部“御笔”、“手诏”。

既然做了这么多,那为什么不能明确说明岳飞的是冤狱呢?这还是和宋高宗有关系。宋高宗虽然退位,但当太上皇还是会左右朝政。宋孝宗多少会受到宋高宗的影响,不能自己拿主意。

那宋孝宗觉得岳飞是被冤死的吗?鸮胖不敢持肯定意见。这一点,是从对于岳飞的谥号看出来的。我们熟知的岳飞的谥号,是武穆。这两个字的解释是:“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基本上能说明岳飞的生平事迹。这个评价已经不低了。但您知道吗?在这之前,还有一版谥号,是忠愍。其中对于忠的解释是“危身奉上”,对愍的解释是“使民悲伤”。不过这版谥号,被宋孝宗否决了。我觉得,对于“危身奉上”,宋孝宗可能不能接受吧。

所以岳飞算是被平反了吗?肯定是,但是平反的不彻底。这还是让岳飞蒙上一层阴影:

他,到底是不是忠臣?

为岳飞证明的工作,交给了岳飞的家眷及后人。岳飞的三儿子岳霖,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岳飞被杀后,秦桧不仅独揽相权,而且还负责修史书。只要涉及到人员的评价的,秦桧会口述让史官记录。所以在现在能看到的南宋的有关史料中,关于岳飞许多记述,是残缺不全、错漏百出的。所以岳霖千方百计搜寻和自己老爹有关系的资料,期待能写出平反的文书。

不过可惜,因为年岁已大,再加上流放期间有些积劳,所以岳霖没有完成心愿就撒手人寰了。弥留之际,他拉着自己的儿子岳珂的手说:“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堙没。……苟能卒父志,死可以瞑目矣。”

岳珂不负嘱托,历经十年,于宋宁宗嘉泰三年,也就是公元1203年,搜集、编撰包括“高宗皇帝御笔手诏”和《吁天辨诬》在内的大量证据文献进献朝廷。这个时候,正直宋宁宗准备进行北伐,史称“开禧北伐”。还是熟悉的配方,在朝臣韩侂胄的建议下,为岳飞平反,并追封岳飞为鄂王。

宋高宗杀岳飞的罪名(杀岳飞的宋高宗最先平反)(4)

宋宁宗

在平反的诏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卒坠林甫偃月之计,孰拯其冤?”这里面提到了一个典故,就是唐朝奸相李林甫的偃月堂。这是李林甫专门谋划害人的地方。偃月堂在他的卧室后面。这个厅堂非请莫入,因为设计的像横卧型的半弦月,所以得名偃月堂。每当李林甫想要构陷哪个忠诚良将和朝堂对手时,就会单独进入偃月堂。当想出应对之策的时候,满心欢喜而出。所以偃月堂,就成了陷害忠良、制造冤狱的代名词。宋宁宗使用偃月堂的典故,并且直接点出“冤”字,足见这次平反力度之大。

平反岳飞就相当于否定秦桧。所以宋宁宗紧接着下令追夺秦桧的“申王”爵位和“忠献”的谥号,改谥“谬丑”,同时指责秦桧的罪名:“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点明了秦桧的行为是贻害后世。

但可笑的是,开禧北伐失败后,韩侂胄被谋杀,主战派再次受到排挤,在权奸史弥远的主导下,竟恢复了秦桧的爵谥。但对岳飞的评价,并没有啥改动。不过这一举动也能说明,宋宁宗对于岳飞的平反,并不是真心实意。

通过上述三次平反,相信您也能看出来,对于岳飞的平反是逐步升级的,这个事件在宋理宗赵昀时期达到顶峰。宝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225年,宋廷就岳飞的案件颁布《赐谥告词》,其中有这么一句:“夫何权臣,力主和议,未究凌烟之伟绩,先罹偃月之阴谋。”偃月指的是啥,前面有提到,咱们在这就不说了。凌烟是指唐朝初年的凌烟阁,这里面记录的是开国功臣。所以这句话肯定了岳飞是忠臣,并且是和开国功臣一样的忠臣。同时这句话也把岳飞的死因点明,就是因为权臣力主合议,导致岳飞被冤杀。至于权臣是谁,这里没有明说,但是不言而喻。既然是赐谥,就说明岳飞的谥号有更改。这一次,宋理宗赐岳飞为“忠武”。岳飞的忠,在时隔84年之后,终于被朝廷承认。

宋高宗杀岳飞的罪名(杀岳飞的宋高宗最先平反)(5)

宋理宗

当然,这不是岳飞在大宋朝的最后一个谥号,景定二年,也就是1261年,改谥为“忠文”。这个谥号是少有人知的。

至于为什么宋理宗会选择为岳飞平反,我觉得多少也是和金国有关。这一时期蒙古势力兴起,朝中主战派看到了雪靖康之耻的机会,所以希望借岳飞之事重塑主战派的地位。最后历史发展的进程咱们也能看出来,南宋联蒙灭金,报了靖康之仇。

官方对于岳飞的态度是直线上升的,民间对于岳飞的态度,也是逐渐提高。

民间对岳飞的态度,是从文学记载上看出来的。目前能够见到南宋民间对于岳飞的态度,是洪迈的《夷坚志》和罗烨的《新编醉翁谈录》。《夷坚志》里面提到岳飞是猪精,说岳飞将来会位极人臣,但猪本身不是能善终之物,提醒岳飞可能会被人屠宰。《新编醉翁谈录》提到南宋中兴四将:“新话说张、韩、刘、岳。”可以看到在中兴四将中,岳飞排在末位。通过上面这些记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对于岳飞的评价,是正面和负面形象同时存在的。负面形象的存在,应该还是和秦桧等人对于岳飞的贬低有关。正面形象的存在,应该是和朱熹的“(岳飞以上)次第无人”的表述有关。不过这句表述对于岳飞有多大的肯定,现在说不清楚。毕竟有宋一朝,武将地位一直不高。

宋高宗杀岳飞的罪名(杀岳飞的宋高宗最先平反)(6)

《夷坚志》

岳飞形象的转变,是从元代开始的。元代杂剧盛行,有关岳飞的题材,产生了一个重要分支题材:“东窗事犯”类型,就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彻底败露,主要是秦桧遭报应的故事,代表性的作品是孔文卿的杂剧《秦太师东窗事犯》和金仁杰的传奇《东窗事犯》。以“东窗事犯”为类型,衍生出了“补恨”类,就是叙述岳飞的后代报仇,或是岳飞不受金牌诏,直捣黄龙府的虚构情节。这种故事反应出了民间固有的善恶报应、因果循环观念的反映。在这些作品中,岳飞并不是主角,毕竟是和东窗事发有关,所以秦桧会是主角,但是岳飞和秦桧一忠一奸的形象,基本确立起来,成为后世写类似题材的形象基础。

岳飞题材的真正升温是在明朝。终明朝一朝,周边基本不太平,前有蒙古,后有满清,中间还整出个土木堡之变。不稳定的周边形势让民间互换英雄人物能站出来,岳飞正好契合了这种形象。所以以岳飞为题材的“东窗事犯”类型的作品,更加丰富。代表性的有周礼的南戏《岳飞破虏东窗记》。所谓南戏,是当时的一种曲艺形式。还有青霞仙客的传奇《阴抉记》和祁麟佳的杂剧《救精忠》等。

除了以上这些形式,一种新的形式也在逐渐风靡,就是小说。众所周知,明清时期是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所以岳飞题材的小说,也不在少数。目前发现最早的有关岳飞的小说,是弘治年间的《岳武穆王精忠录》,继起的是嘉靖年间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作者在序言中就说,这个是参考岳飞自己的事迹而写成的。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含史实成分很大的小说。这本书流传特别广泛,通过这本小说而变异出来的小说有两本。

这些作品中的岳飞形象逐步美化,但因为史实含量高,所以中间也不乏岳飞负面事件的描述。但不难看出,这些作品在对岳飞的事迹有选择性的加工。

明朝时期,岳飞的正面形象塑造达到了高峰。原因很简单,满族人入主中原,民族情绪再一次涌上人们心头。清政府也聪明,知道人们重视岳飞,为了化解矛盾,也推崇岳飞。乾隆亲笔写文祭奠,光绪题匾额“百战神威”。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清朝官方所建的有关岳飞的建筑共有三处,民间修建的就没数了。

这个时候的岳飞形象,基本定型了:居家孝母、在朝忠君、文韬武略、秉中持正,基本上儒家文化中对于君子的所有要求,都在岳飞身上体现。史实含量逐渐退居次席,一切情节都在为塑造岳飞的正面形象而努力。

宋高宗杀岳飞的罪名(杀岳飞的宋高宗最先平反)(7)

岳母刺字

所以通过官方和民间对于岳飞的态度可以看出,基本的规律就是由低度赞扬逐渐向高度赞扬发展。背后的核心原因,其实还是政治的需要。政府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来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达到统一思想,最后巩固统治的目的。所以岳飞,其实只是一个文化符号。他承载了我们对于理想人物的构想,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