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

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澄澈的玻璃江流经县城,江水两岸桃红柳绿,景色宜人。县城虽然不大,但是文化气息很浓,人们世代耕读,享受着小城安闲地时光。

苏轼故居在城南纱縠行,占地数十亩。此地三面环水,茂林修竹,亭亭玉立,古树参天,鸟鸣鸣啭。曲径回廊,环境清雅,十分适合读书。院子里有一个大池塘,每逢夏日,池内荷花盛开,袅娜多姿。这就是眉山著名的“三苏祠”。

苏轼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为乐,苏洵对苏轼兄弟二人要求很严,有时贪玩,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背诵,还会挨板子。苏轼六十多岁被贬儋州时,还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不会背书,被父亲责罚而惊醒。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1)

这首《夜梦》的诗中说:“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怛(dá)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意思是梦见自己贪玩,没有按照父亲要求读完《春秋》,提心吊胆睡不安稳,口中就像挂了鱼钩一样焦虑。

苏轼做的这个梦,除了表达他对童年读书的回忆,对父亲的追思,其实还有他对故乡眉山的思念。在父亲的教育培养下,苏轼兄弟二人学业非常优秀。嘉佑元年,也就是1056年暮春时节,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十八岁的苏辙出川北上,奔赴京城参加考试,此时的苏轼已经和王弗结婚两年了。

这是苏轼第一次出川,同年五月,他们父子三人抵达京城。八月参加科考,苏轼兄弟二人榜上有名。接着通过了礼部的省试,次年三月,参加殿试,仁宗皇帝亲御崇政殿。苏轼登进士第,考了一个“百年第一”。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2)

五月底,接到程夫人病逝的消息,父子三人仓皇出京,返蜀奔丧。处理完家事,沮丧期满之后,苏洵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举家离蜀!因为如果三苏自己离家,把两个年幼的儿媳妇留在家里,尤其是王弗还怀有身孕,他们实在不放心。

嘉祐四年,也就是1059年十月,苏家自眉州登船入嘉陵江,经戎、泸、渝、涪、忠、夔诸州,下三峡而抵荆州。然后走陆路抵达汴京。年轻的苏轼豪气冲天,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们的船在奔腾的江水中行进岷江之滨,有凌云寺凿山为大弥勒佛像,高三百六十尺,非常壮观。这里就是嘉州,也就是今天的乐山。他们在这里稍作休整,然后继续出发。苏轼哪里顾得上休息,他诗兴大发,写了人生中第一首怀乡诗。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3)

初发嘉州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题解:

诗题为《初发嘉州》,也就是从嘉州开始出发。嘉祐四年,也就是1059年十月,苏家赴京途经嘉州时,苏轼看到乐山大佛脚下江水景色,抒发对前程的展望和对故乡眉山的眷恋。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4)

注释:

1. 阗阗(tián):象声词,击鼓开船声。

2. 猎:卷动,吹响。旃,古代一种曲柄旗,此处泛指旗。画旃即彩旗。

3. 锦水: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

4. 蛮江:即青衣江,在嘉州与岷江会合。可怜,可爱之意。

5. 佛:指乐山凌云山石刻大佛,高三百六十尺。

6. 旷荡:空阔。造,到达。

7. 禅客:僧人,此指“乡僧宗一”。

8. 钓台:钓鱼台,在凌云山后石堂溪畔。作者自注:“是日期乡僧宗一,会别钓鱼台下。”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5)

赏析: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早晨听到击鼓发船的声音,西风卷起船上的画旗。诗人站在船头,看到故乡渐行渐远,飘然而逝,诗人要去的地方,无边无际。

十月的蜀地,天高云淡,江景缤纷,苏轼第二次背井离乡,或许他还不知道,这一次出川之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回来。所以他兴高采烈写了这首诗,首句就是热闹欢快的击鼓场景,诗人在阵阵鼓声中,西风猎猎,画旗招展,故乡在身后越来越远,而未来在眼前似锦如花。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锦江水越来越细,逐渐看不到了,青衣江的水清澈的有几分可爱灵动。船在乐山大佛脚下行驶而过,空旷的江面,浩荡的江水,呈现出平川之景。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6)

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佛像高达七十一米,背倚陡峭的山崖,面临湍急的江流,气魄十分雄伟。苏轼一方面仰视佛像,惊叹古人的智慧。一方面在江水奔腾中奔赴前程。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嘉州乡野之间有一个修行高僧叫“乡僧宗一”,苏轼久慕高僧声明,适逢在嘉州休整,苏轼前去拜望,他们二人在一个可以钓鱼的亭台上,相谈甚欢,一直到暮色四合,江面上升起霭霭雾烟。

苏轼和乡僧宗一约定了今后见面的日期,诗人说到了见面的日子,一定是诗人早于乡僧宗一先到这里。他们久久立在台上,听到水声潺潺,无语东流。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7)

苏轼这首诗既写出了对未来的展望,又有对家乡山水的浓浓眷恋。眉山已经不适合自己施展才华和抱负,他需要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如大鹏展翅一般,成就一番事业。而故乡的山山水水,故朋亲友,都会成为他今后最美好的回忆。

苏轼和家人就这样顺江而下,江流两岸,群山壁立,年轻的苏轼站在船头,见群山如走马,逝水滔滔,感慨万千。他们沿途盘桓停留,欣赏名山大川,了解风土人情,瞻仰先贤遗迹。一路走,一路写,这些诗作是苏轼的早期作品,大都气韵洒脱,豪气冲天,壮志凌云。

苏轼就像是一个急于挣脱世俗束缚和各种牵绊的孩子,天真的认为,以自己的才华一定能够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多为国家做些什么。“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空老于临泉之下”,他哪里会想到,等待并不是仕途的一帆风顺,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仅28字(苏轼第一首怀乡诗)(8)

苏轼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多次梦回故乡,梦见自己坐在南轩,看到院子里的修竹茂林,听到鸟声清脆,跟小时候一模一样。

这种思乡之情,令人动容。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