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雨天远离避雷针多少米以外(发生在电光火石间的雷电)

进入主汛期,强对流天气频繁,并常伴有雷电发生,雷电灾害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人畜伤亡、建筑设备损坏、引发火灾等,联合国把雷电灾害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青岛属于雷电发生中等偏少区域,目前共有29套大气电场仪分布在全市各区域观测站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在雷雨天远离避雷针多少米以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雷雨天远离避雷针多少米以外(发生在电光火石间的雷电)

在雷雨天远离避雷针多少米以外

进入主汛期,强对流天气频繁,并常伴有雷电发生,雷电灾害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人畜伤亡、建筑设备损坏、引发火灾等,联合国把雷电灾害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青岛属于雷电发生中等偏少区域,目前共有29套大气电场仪分布在全市各区域观测站点。

青岛属雷电中等偏少区域

7月6日,一场雷阵雨光临岛城,轰隆的雷声伴随而来,吓得很多人赶紧躲起来。市气象台当天下午1时15分也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相对于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地,青岛市属于雷电发生中等偏少区域,年平均21个雷暴日,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份,也就是强对流天气较多的时段。”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技术科负责人介绍,雷电又称闪电,出现与雷雨云有关,而雷雨云是一种强烈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在强烈对流作用下,大气中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并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不同极性的电荷区之间的电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根据气象部门的常年监测,雷电活动在我市全域范围内均有分布,总体来说郊区部分地区的雷电活动稍微活跃。“总的来说,我市近几年发生的雷电强度并不大。”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刘瑞介绍,上报的雷电灾害主要以电子信息系统损坏、建筑物毁坏等为主。今年的初雷发生在4月16日,到目前已经出现了9次雷暴天气过程,其中4月份1次,5月份4次,6月份3次,7月6日是7月份第1次。

多种技术手段“捕捉”雷电

雷电的发生常常在电光火石之间,那么气象工作者是如何 “捕捉”雷电的呢?“在以前人们可能只能通过看和听去了解雷电,但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观测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除了人工观测以外,对于雷电的“捕捉”还有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光谱仪、卫星等先进手段。”刘瑞介绍,其中,闪电定位仪是最直观的观测,随时捕捉对地闪电的发生并进行定位;大气电场观测是临近预测的直接依据,目前共有29套大气电场仪分布在全市各区域观测站点;近年来,还有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星载闪电观测仪器——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加入。随着天气预报系统的完善,现在已经能够对提前6小时、2小时甚至再临近时间内的雷电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了。​

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开展的雷电监测预警公共服务,除了市民经常收到的市气象台发布的雷电预警外,目前还对我市涉及石化、燃气等重点防雷单位,以及旅游景区等700余家单位提供更精细化的靶向推送雷电活动监测预警。“就是我们及时向监测到雷电活动将要发生区域内的重点单位,点对点发送预警服务信息,让他们及时做好应对雷电的措施,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工作人员说,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雷灾上报、调查、咨询电话为82799047,市民遇到相关雷电不懂的信息都可咨询他们。

雷电能造成灾害也有益处

自然界中,常见的闪电有云间闪电、云地闪电、球形闪电和电磁脉冲四种形式。雷电的危害,首先表现在闪电产生灼热的高温, 其次是猛烈的冲击波,易造成电力故障、火灾爆炸、人畜伤亡、信息系统损坏、建筑物损坏等。雷电的发生对我们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益处,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雷电也是一种巨大的声波,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所以雷雨后的空气特别洁净而清新;雷电又是一种高效的天然肥料,雷电发生时,空气中的氮和氧会经电离和化合而形成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

其中,云间闪电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闪电形式,在云层中直接放电,形成闪电,云间闪电对我们的生活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对我们影响较多的是云地闪电,云间对地面物体直接放电,这种闪电又叫直击雷,云层中的电荷达到极高的时候,对地面较高的建筑物或者人体直接放电,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球形闪电是悬浮在近地的圆球状闪电,民间俗称“滚地雷”,球形闪电的危害极大。球形闪电有一个特性,它喜欢“钻洞”,最常见有从烟囱和开着的窗户和门进入室内,有的会在电线上滑动;电磁脉冲是闪电放电瞬间产生的电磁脉冲,可能导致电力电气设施系统中电流电压瞬间升高,损坏电气设施。

防雷安全常识要了解

生活中,由于缺乏对雷电的科学认识和理解,人们往往会形成一些错误的常识,比如,认为只要在室内,就不会遭受到雷电的伤害。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专家介绍,严格来说,可以安全躲避雷电灾害的室内是特指具有防雷设施的封闭式现代化建筑,而一些露天或者半开放式的建筑是不包括在内的。

即使在室内,也要格外注意各种电源线、金属水管等与室外有连接的导体,雷电的电流可能会顺着这些导体进入室内,从而造成击伤甚至死亡。在户外空旷的环境中,人本身就是“高体”。遇到雷雨天气,首先要找寻安全的地点躲避,如果时间来不及,应主动降低自己的高度,因为雷电更偏爱高的物体。

教你一招:室内室外防雷“秘籍”

室内:

1、关好门窗,不要将手伸出窗外,拔掉室内的电源,不触碰家中的金属物品;

2、家中的网线、电话线有导电风险,应尽量不上网,拔掉网线,且不使用座机打电话;

3、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打雷时不要使用热水器洗澡,记得切断热水器的电源;

4、阳台外晾晒衣物的铁丝要收好,防止引雷。

室外:

1、雷雨天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要尽快离开水体,避免钓鱼、在沙滩玩耍奔跑等活动,不宜打带金属伞尖的雨伞,以免成为突出的导电目标。

2、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3、如果在雷电交加时,身体发麻,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

4、 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5、雷雨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易产生跨步电压。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应提高警惕,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6、空旷区域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不要使用充电宝给手机进行充电,因为手机的电滋波和充电的电流有可能会引来雷电。

7、如果你在汽车里,记得关好车窗,车内是安全的。

(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内容源于青岛早报,撰稿 青岛全媒体记者 孙启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