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

推荐:古人怎么过元宵节的?原来元宵节也是中国情人节

文/杨思圣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1)

【作者简介】杨思圣,四川盐亭人,黄甸小学教师。性情痴顽。常有小块文字,然皆忧己忧人孤愤而就,绝非应世诳人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2)

原题《我与象棋四十年》

象棋起源于何时,我未曾考究。记得第一次接触象棋方面的书籍,是教书后第二年。风闻三台龙树一老人处,有一本清康熙年间,象棋名家王再越编纂的《梅花谱》。

几经周折,终见庐山真面目。那是老得掉牙少肉,黄如腊肉的古谱,仅存数页对顺手炮,列手炮的记载。由于古谱记载方式和今人有别,少有人读懂。一直困之箱底,多年的虫蛀腐蚀,一些字也难以甄别了。尽管如此,仍如获至宝,忘记吃饭,捧书就读。有时,半夜起来摆开一副残缺的用纸壳做的象棋,比划着书中的棋形,反复拆解。

大约过了两个月,感觉刀也渐亮,可以上阵杀敌了。邀来几个明月知己,约战打擂。往日常常戏我臭棋,为我老帅诊治把脉的棋友,竟成了碟中小菜,我终于可以戏谑他们一把。他们笑问,为何仅仅数月,你的象棋竟然有点水平了?我抿嘴而笑说,梦中得陈抟老祖指点,得武功秘笈一卷。棋友当然不信,但也不知这神奇变化的缘由。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3)

(1865年的北京,两位中国人在玩象棋。)

我开始接触象棋可能在三四岁时。那时,家乡有一片乡供销社开的代销店。店里有一个叫李昌明的老头,很瘦,鼻梁上架着老花镜,下棋时,老花镜滑至鼻尖,也忘记了推一推。一副人工雕刻的梨木象棋,上面满布油污,一直摆放在柜台上。家乡有许多会棋的人,每到中午晚上代销点成了汇集地,一听砰砰的声音,就知道有人在下棋。人们下棋仿佛是在发泄,有如在比力气,一边大声地吆喝,一边把棋打得砰砰响。走错棋就悔,悔了又来。棋输了,嘴巴却不服输,找各种理由再来,一盘又一盘,常常挑灯夜战。在那草木不生的年月,许多家庭穷得买不起洋油(人们都把煤油叫洋油,买洋油要乡里发的油票),就跑到代销点来蹭亮光,为棋客抱膀子,吆喝。我家离代销点仅数十步,年幼的我,自然成了膀子客中的一员。因为有时还能说出几步棋,大人们下棋时,我可以自然地爬上柜台,或趴或坐在柜台上,有时手托小脑袋,神情专注地观战。一盘棋下完,大人们就叫我去摆棋,看见臭棋,自己就去搬弄,秀上一下,全然不懂什么“观棋不语”。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4)

(清代手绘残局《橘中秘》)

后来,李老头调走,来了一位姓赵的,现在也记不清什么名字。但记得我叫他赵叔叔,对人和善,一笑就露出两颗金牙齿。他喜好下棋,水平也高。代销店依旧下棋声,吆喝声不断。长时间的观战,使我渐渐喜欢上了象棋。

一年级时,有一位同村的李玉枢老师,每天在学校煮午饭吃,饭后无事,因我家距学校很近,就把我叫去陪他杀上几盘。有时,我赢上他两把,他红上一巴脸,把棋一推,“上课了。”上三年级时,不知在哪里看了一首宋代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虽然不甚了了,但感觉意境很美。现在读来,山村的野趣,宁静,主人对棋那种的执爱,让人心神向往。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5)

(中国象棋四大残局野马操田)

师范毕业后,曾读到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文中的主人公王一生耽溺下棋,外号“棋呆子”。除嗜棋外,还好吃。他对吃虔诚而又精细,吃,撑实了他的肚皮;而象棋,则几乎撑起他整个的天空。文中对棋的理解:棋运不可悖,棋势要自己造,棋运和棋势既有,可就无所不为了。听来玄之又玄,可细想世事有何尝不是这个理儿。王一生谈自己传奇的经历,丝毫不回避母亲曾为妓女的卑贱,他爱棋,也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以至于夺冠后,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当一个人,一个民族经历不幸时总有一些东西在支撑着,这也许就是精神,就是魂。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6)

(中国象棋四大残局 蚯蚓降龙)

在家乡,过年时,人们总喜欢在宽阔的晒坝上,搭上一张八仙桌,就此摆开擂台。十来个人围上一圈又一圈,后来者就踮着脚,看上几个小时,也不觉得酸痛。那时我三爹在外地工作,见多识广,棋艺也很高。每年过年,他自然成了擂主,数人战他,总是胜少负多。他常常正襟危坐,谋定后动,攻守俱备,灵活多变。他注神于棋局,从不悔棋,有大将风度,让儿时的我好生羡慕。那时我也懂些棋,但从不敢和他下上一把。甚至,在他面前不敢大声说话,一扫平日的逾矩和调皮。可能在二十二岁时,我曾和他下了一盘,或许他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渐渐地情势不妙,他中指轻敲桌面,频频长考,终于棋势难挽,不免一败。为这,我窃窃自喜好久。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7)

(著名象棋残局千里独行)

渐渐地,象棋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到一处,总喜欢找高手切磋。每有机会进城,总要看看有没有象棋方面的书籍。我读的第一本完整的棋书,明代朱晋祯的《橘中秘》四卷,它以明代流行的《金鹏十八变》为基础,精心删理而成。至于其它象局名篇《梦入神机》,《自出洞来无敌手》,《适情雅趣》则是只闻其名,未得其迹。倒是有一首词,也不知作者是谁,至今仍记得:整军队,排雁行,运筹惟幄算周详,一霎时便见楚弱秦强。九宫谋士侍左右,五营貔貅戍边荒,叹英雄勤勋立业类枰场。论形势,两相当;分彼此,各参商。顷刻间化出百计千方。得志纵横任冲击,未雨绸缪且预防。看世情争先好胜似棋忙。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8)

最出名中国象棋残局之首——七星聚会)

历史上,仅管有几次封棋禁棋,但仍不改人们对象棋的热爱。在所有益智的游戏中,象棋独领魁首。汉朝班固在《弈旨》中说:“孔子称有博弈,今博行于世,而弈独绝。博又既弘,弈义不述。”唐代时,太宗常研读《象经》,武则天更是喜好象棋入迷。据《梁公九谏》记载:则天睡至三更,得一梦,梦与大罗天女对弈,频输天女,忽然惊醒。幼时,父亲给我讲过赵匡胤输华山的传说。赵匡胤任后周节度使前,路过华山和陈抟老祖下棋三局,以华山为赌注。并留下单车孤帅,巧和车马炮;只马独帅,绝胜全士象马炮五卒的传奇神话。而今再看残局也惊为天人。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9)

有人笑说,“和下棋的人不可深交。”问其缘由,则认为,下棋人总想吃掉对方棋子,总想置对手于死地。其实,象棋是一种模仿战斗,斗智斗巧的游戏。每一个子,都有自己的操行和轨迹。而这,恰好是不能逾越的。如果卒似炮打,马若象飞,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的直取目的,那又有什么玩趣呢?象棋还体现了阴阳的辩证统一,至盛易折,至衰防强。如果妄自尊大,沾沾自喜,常常兵败如山崩;即便是山穷水尽,只要你明察秋毫,也可能出现柳暗花明。胜不骄,败不馁,得不喜,失不忧,上工治未病,君子治未乱,你的棋艺才会不断攀升。古人把弈棋不仅仅是作为游戏娱乐,更注重修身养性,陶冶性情。讲究端身正坐,屏息凝神,重在正气养神。《桔中秘》中开篇便说:“夫人精神所及,一往而深,金石为开,天地为变,上之可以润色鸿业,允武允文,功成名力,天下莫之媲。”孔子在《论语》中也说道:“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文天祥可以在游泳的时候下蒙目棋,在《文山先生全集》中,就有不少是写下棋的。棋艺影响着一个人的品德,品德又能提升一个人的棋艺。一代棋王谢侠逊,在民族的危亡之秋,将他与周恩来先生的对局以“共扦国难”为名,登在《大公报》上。并经常发表抗日棋局,如“扫除丑虏”,“抗战到底”。而这时的象棋,不再是娱乐,它成了一面抗日的大旗。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10)

(南京 象棋月饼,可下可吃)

当然,像慈禧那样,为小太监嘴上的一句唠叨:“奴才杀老祖宗一只马。”而引来杀身之祸,“那我杀你全家”令人毛骨悚然。有些人下棋,胜则目中无人,吹擂相加;败则摔摔打打,伤及和气。胜固可喜,败亦欣然,你才能体会下棋的乐趣。

经常下棋,可以炼就慎密的思维,培植顽强的意志,可以产生一些难以想象的奇迹。上世纪最杰出的棋手胡荣华,十五岁夺全国冠军,创十二连霸前无古人的伟业。据说,他蒙目以一敌二十,而且不败。人称“东方电脑”的柳大华,车轮以一敌百,蒙目以一敌五十。若非在广州亲见其盛况,真让人难以置信。尽管现在我很少下棋,但十年前,我也曾多次蒙目战胜本地棋手。那情景,至今仍难以忘记。

在南下广州的日子,每年年关将近,文化公园都要举办由霍英东先生赞助的五羊杯比赛。特级大师精妙的对局,精彩的解说,让人得益匪浅。几年的观战,提升了棋艺,也提升了自己的修养。逆境顺境,毁誉荣辱,我能等闲视之,得益于家教,得益于书法,也得益于象棋。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11)

五年前,无意间我认识了一位退休的老人。几经接触,有倾盖如云之感,他邀我去他家下棋,我欣然而往。院子很小,但很整洁,一棵高大柑子树挡住了秋日的阳光,几丛秋菊含苞未放,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秋蝉长鸣,溪水浅唱。树下,有一张刻好棋盘的石桌,我们下了两盘,更多的是复盘交流。他家的小狗一直来回地跑着,不时地闻舔着我的脚丫。老人家谈得最多的是他对象棋的理解,他说:“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群书,行迹山水,书临古人,棋溶百家,无非是丰富自己的道德修养,并非作为彰炫自己的资本和跻身仕宦的“敲门砖”。像陶渊明,王羲之他们以投身山水为乐。有人说他们是仕途不顺,是消极避世。而我觉得,他们怕进入仕途,怕熏染了自己的心;怕对不起天地良心;怕有损家族,祖宗的清誉,让祖宗在九天不安。也许正因为如此,古人做人才颤颤惊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只不过是他们情怀的寄托罢了。而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他们的修为,他们的智慧,进而渗透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芒。”去年,老人去了儿女工作的兰州养老。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12)

(巧克力象棋)

汶川地震后,我随援建灾区板房的车去山东旅行。那是孔子故里,礼仪之乡,人人和颜悦色,彬彬存礼。经小妹介绍,认识了吕兆峰老师。他小我七岁,曾获得县级象棋比赛第五名。他行棋谨慎,善于思考,循回进退有章有度。习弈数盘,互有胜负。第二天,他便领我去“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我们登窦建德点将台,访颐寿园。在古桑椹园,我们或并肩缓行,或席地而坐。夏日的阳光像片片碎金,透过叶隙落在身上。我们谈象棋,谈教学。中午,他拿出德州扒鸡款待我。十日时短,临别竟依依,回川后,我们仍互致问候,交流感想。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广泛的吸收和爱好,即便是光洁的灵魂,也会生锈,变色。当今的社会诱惑太多,污染太多,人们需要一些东西来唤回冷静和理性。如佛学,书法,象棋,来揉平我们躁动的心。我们每每全身乏力意乱神迷时,会本能地去亲近释迦牟尼,去体味他迪人心智的微笑,以及博大永恒的教义;会本能地去亲近那些看似枯燥的碑帖,从一笔一画的神韵中,去体味书者的清洁高雅;会本能地去亲近楚汉争霸的棋局,在古谱雅趣中领悟珍奇。在小卒过河,车炮建功等平凡的棋局中,体会人生世事。“橘中仙翁弈,四下众神观;从此随缘去,习弈九重天。”人生的荣辱沉浮进退得失又算得了什么?芳草池塘寻旧梦,落花庭前算残棋;清风明月长吟诵,古松流水凝神息。才是飘逸享受的人生。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13)

(民国背后带字圆形木制老象棋)

五年前,我曾经利用假闲,举办象棋书法培训,收费低廉,学者仅四五十人。现在人们重利益,重实际。学生,教师,家长,见分而眼开,很少注重高尚的志趣和品质的培养。而我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擅长此道,一个人需要有一个宽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去发挥去拓展。狭窄的人生,常常会迷失美丑的分水岭。会使少年不真,中年不善,老年了,就缺少了生气趣意,当然,也就谈不上美了。我们这个民族,也需要精神和形式上的继续和传承。五千年的老店,树大根深,枝叶繁茂,源远流长。到我们这一代,不要轻言否定,不要轻言抛弃。不要把西方那些游商,小贩的东西全部照搬过来。不然数年后,我们的后人除了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像炎黄的后代,什么都变了,中国人的味没有了。

看见那些为分数,忙得头昏,吃饭拉屎都放小跑的学生。我能说些什么,有的是一声声的叹息。

和朋友一起下象棋(过年你还下象棋么)(14)

推荐:

聊聊历史上关于乌梅那些事儿,总有一份酸甜在心头 图说丨一个简单的方法,教你区分虞美人与罂粟花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