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为这个世界默哀(为这世界奉献一点光和热)

忍不住为这个世界默哀(为这世界奉献一点光和热)(1)

忍不住为这个世界默哀(为这世界奉献一点光和热)(2)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0年第20期

@文/本刊记者 刘善伟

2008年汶川地震时,刘一锋14岁,在他的家乡汉中留坝,山上滚下的巨石阻断了公路,一些输电线路被破坏,刘一锋只能无奈地看着乡亲们在傍晚点蜡烛照明。

彼时,这位少年萌生了一个想法:人类能源消耗大多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如果将来用好太阳能,应该可以更好地抗灾,还可以更方便地生活。

刘一锋当时不曾想到,自己的这个想法,成为他至今奋斗的方向。

晚秋时节,《中国青年》记者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D座八度阳光的办公室里见到刘一锋的时候,他刚从清华大学赶来,而下午,他要出差去青海谈太阳能合作项目。

26岁的刘一锋目前是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在读博士,同时是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并在2019年获得“中国青年创业奖·脱贫攻坚特别奖”。刘一锋有个理想:希望人类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碳排放,让这个星球变得更绿色。

研发领先缘于坚持理想

刘一锋是众多在校创业青年中相对成功的一位。大三时创业,中间休学一年,但还是拿到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公司顺风顺水的同时,他亦顺利读博。

而在这些难得的成绩背后,刘一锋始终坚持着自己利用太阳能的梦想。

2008年汶川地震时,想利用太阳能给乡亲们发电的刘一锋,打听到每瓦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是40元。年少的他没有被高昂的价格吓退,反而坚信将来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会越来越低。“现在每瓦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已经降到2元左右。”刘一锋说。

汶川地震两年后,刘一锋进入西安交大附中读高中,在繁忙之余,他坚持研发太阳能利用。2012年,读高二的刘一锋和同学研发的太阳能电池屋获得了中美清洁能源技术竞赛中国赛区第一名。“屋子冬暖夏凉,太阳能电池板吸纳的电流可以用来照明,供家电使用。多余的电量还可以储存下来。”至今,说起这个项目,刘一锋依然很自豪。

2013年,刘一锋进入清华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读本科:“从周一到周六,每天几乎有12小时泡在实验室。我在本科时申请的项目研发资金,超过一些学校老师拿到的数量。”

学业顺利,但刘一锋一直没忘记自己研发太阳能的理想。2015年,刘一锋研发的柔性晶体硅已可以改变人类利用太阳能的现状:“当时我们的柔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比普通晶体硅电池板效率高16%,比市面上的柔性晶体硅电池板效率高22%;如今已经分别提高到20%和24%。”

把科研成果用于现实,需要企业作为中介。刘一锋想自己创业,告知师长后,没有遭逢阻力:“当时正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老师们也支持我创业,还同意我休学一年。”

打电话告知自己的父母。妈妈问刘一锋:“你创业想当什么?”“我想当公司的董事长。”“你要想好你自己‘懂事’没有。”对《中国青年》记者谈起这段往事,刘一锋笑了起来:“我爸妈总是这样,他们不会明确反对我做什么,但也会委婉表达他们的意见。”

虽然家里不很支持,刘一锋还是凭借技术坚持创业,并在2015年度获得了团中央KAB(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微创业项目金奖。

融资、创业都很顺利,刘一锋在2018年以较高的学分结束了在清华的本科学业,并被保送进入清华微电子所直接攻读博士。

忍不住为这个世界默哀(为这世界奉献一点光和热)(3)

本科毕业时,刘一锋在校园留影

创业成功需专注自己特长

大学生创业,刘一锋也曾遭遇过波折。他最初设计的产品是太阳能书包,出行旅游背着就可以给手机或电脑充电。后来发现不赚钱:“我们的推广营销能力也不够,就不做了。我的特长是研发,尤其读博后,我的专业是微电子方向,是研究芯片电路的,我把自己的研究能力用来做太阳能电池板电路,绰绰有余。现在公司在太阳能电池板材料和电路工艺上的专利有100多项,别人用来做两块太阳能电池板的晶体硅材料,我能做成三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现在我的公司专门卖太阳能电池板的辅材和添加材料就已经年产值过亿了。”

忍不住为这个世界默哀(为这世界奉献一点光和热)(4)

刘一锋在实验室留影

科研和做产品考验人的不同能力。科研可以分散地攻克不同难点,研发产品需要解决其使用过程中所有层面的问题。刘一锋做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时遇到过一个难题:柔性晶体硅的使用寿命是20-30年,但封装晶体硅的塑料膜使用寿命只有3-5年。在实验室和互联网上查找各种资料,百思不得其解的刘一锋和客户相约在鸟巢附近谈判。

谈判后,刘一锋抬头看到水立方建筑外表的塑料光彩依旧,一番研究,发现其采用了一种新型ETFE塑料,寿命较长。刘一锋回到实验室,以这种材料为基础添加辅材做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塑料封装膜,使用寿命在理论上能达到20余年。谈及此事,他感慨万分:“科研不只需要在实验室专注。走出实验室保持自己的专注力一样会有收获。”

未来的理想是实现碳排放的逆转

谈及科研工作的喜悦,刘一锋说:“科研就是要攻克现在的不可能,时时刻刻有难关,喜悦也是一瞬而过。但我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人类利用太阳能可以实现碳排放的逆转。除了核能是地球自身矿产蕴含的能量之外,煤炭、石油都是地球直接或间接储存的太阳能的载体,如果我们有足够先进的科技,我相信利用太阳能可以实现碳排放的逆转。”

刘一锋举例,在云南一座小城,有一家太阳能晶体硅电池厂,是他公司的客户,这家企业每年的耗电量占这座城市总体耗电量的80%。“西部地区水电充沛,在丰水期有电力过多上不了电网的问题,这家晶体硅电池厂就可以吸纳多余的电量,生产的晶体硅做成太阳能发电板运到东部就可以发电,成了绿色能源。”

刘一锋设想了未来的场景:在西部地区利用太阳能发电生产太阳能电池板,之后发电净化西部的污水灌溉树木和植被净化空气,“这样就实现了利用太阳能对碳排放的逆转。”

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为1360万元,刘一锋把当年全部利润都捐给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用来给太阳能扶贫电站安装数据采集器。“我们曾给河北承德的653户贫苦家庭安装扶贫太阳能电站。其中一家,祖母带着两个孙子生活,孩子的父亲亡故,母亲改嫁,有了太阳能电池板,一年发电的收益,足够孩子们上学学费和购买衣服的花销。如果家里的小型太阳能电站坏了,安装好数据采集器,技术人员就可以迅速上门解决,他们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刘一锋说:“我还年轻,虽然创业,但也还没完全走出校园,用自己的研发能力和微薄的资金为这世界奉献一点微不足道的光和热,是我的快乐!”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责编:tamak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