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

近日,湖南、湖北、江西等全国多省地区出现雷雨天气,虽说打雷年年有,但几乎年年都有新“惊喜”。

比如今年有这样的。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1)

武汉长江大桥末日灾难片既视感 图源知乎@basic13

还有这样的。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2)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3)

长沙夜空中的闪电

以及这样的。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4)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5)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6)

因为场景实在过于玄幻,所以不少人调侃是不是有哪位道友在此渡劫?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渡劫”。

怎样才能引来“雷劫”?

闪电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来说,大多数闪电都产自于雷雨云中,其大小也在数百米到几千米不等。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7)

孕育闪电的雷雨云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会带来打雷下雨的积雨云。由于地面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热量要远高于空气,因此地面的温度无疑会比空气更高,到了夏季,这种升温就更加明显。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8)

热到模糊

随着地面温度升高,近地面的大气温度也会随之升高,而气体受热后必然会变膨胀,同时密度变小,所以下方的热空气就会往上升;但上方空气的密度相对来说就较大,因此就会往下沉。

上升气流下沉气流如同两支狭路相逢的部队,势要拼个你死我活。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9)

但当两军短兵相接时,由于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压强降低,同时失去了地面热源,会被下沉气流裹挟的冷空气逐渐蚕食。于是上升气流中的水汽会发生凝结并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云中的雾滴进一步降温后,就变成了过冷水滴、冰晶或雪花。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10)

而在两股气流形成的强对流过程中,由于大地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云中原本随机分布的正负电荷会呈现出有序排列的结构,形成许多正电荷区负电荷区。当雷雨云中的电场强度已经达到了足够击穿大气的强度,便会产生“闪电”。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11)

所有“道友”们明白了吧,想要引来“雷劫”,首先自身功力必须修炼到能将某一区域的空气持续加热,同时还能扰动天上的气流

气修难度已经如此之高,那么可以预见,能以肉身引来“雷劫”的大能当真恐(老)怖(倒)如(霉)斯(蛋)了。

什么闪电可用来“渡劫”

闪电还是很好区分的,主要可分为两种:云闪地闪

云闪稍微复杂点,包括了云内闪云间闪云—空气闪,不过也不难理解,就是指在云体中云与云之间发生的正负电荷的放电过程,说白了,这些闪电就是在天上自个儿玩过家家,不会理睬下界的凡人。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12)

而地闪是指发生在云体与地面之间的对地放电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只有不到1S的时间,但地闪产生的峰值电流最高可达到十几万安培,对地面物体将造成巨大破坏。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13)

很显然,地闪无疑是需要渡劫“道友”的不二之选。那么如何赶到地闪发生现场就很关键了。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一个粗略的方法:听声测距

在闪电产生后,原本属于绝缘体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且由于高温会在短时间内变成了等离子态,这样电流就能在空气中形成一道电弧,与此同时,闪电释放的能量会使周围的空气快速膨胀和压缩,震动发出响声,所以我们才能在闪电后听到雷声。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14)

而大家都知道,闪电是以光速传播的,雷声的传播速度只有340m/s,那么我们能从两者的时间差来判断自己与闪电发生地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看到闪电后大约3s后才听到雷声,可以推测距离大约为1km。如果此时有行动力较强的“道友”,及时赶过去说不定还能吃上几发热乎的(凡人已经跑得远远的了)。

最后说回来,到底有没有成功“渡劫”的道友呢?很遗憾,暂时还没有。但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因闪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了1万人,全都属于肉身“渡劫”,毫无例外,没有一名“道友”像玄幻小说或电影中所描述的,经雷劈后洗髓伐骨拥有超能力。

打雷闪电模式(多地开启电闪雷鸣模式)(15)

被闪电劈中的树 树:我裂开了

只有肉体凡胎的同学们,在遇到雷雨天气时,如果正在室内,最好不要乱跑了,毕竟现在大多数建筑物都有防雷装置保护;

而在室外的同学切勿待在树下、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旁,应尽快躲到附近建筑物内,如果短时间内找不到避雷场所,应该尽量找地势低的地方,降低重心并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