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个性(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如何炼成)

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如何炼成“章回体小说大师”

张恨水的小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不仅打动了普通老百姓,而且感动了高层次的读者,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1.1

传统章回体式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个性(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如何炼成)(1)

张恨水的小说是忧国忧世情怀和温柔敦厚情趣的结合体。张恨水虽然出生在武门之家,却是浑身上下渗透着传统文人气质,往往用辞章展现自己的才华。他借用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乌夜啼》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取名张恨水,自小就对《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书“着了魔”,沉浸在自制的“黄土书屋”,陶醉于《千家诗》的“莫名其妙的有味”,喜欢把玩“风花雪月”式的辞章,是个“画蝴蝶于罗裙,认鸳鸯于坠瓦”的鸳鸯蝴蝶派言情爱好者,是以“游戏、消闲、世俗”著称的通俗文学《礼拜六》的胚子,“专爱风流才子高人隐士的行为”。

张氏早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他的“才子佳人”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在小说的内容上,鼓吹新知,开启民智,娱乐消遣,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小说的形式上,应用传统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文本套语、诗词嵌入、语言表白。他的小说“以社会为经,以言情为纬”,“说故事、写人物、新思想”,“偏重于辞藻”,“力求工整”,采用中国普通市民最熟悉的小说文法:章回体、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正叙。张恨水是现代通俗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消闲与责任、商业与艺术等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之间寻觅着自己的前进方向。

1.2

西洋小说技法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个性(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如何炼成)(2)

张恨水的小说是高雅化和通俗化的结合体,将中式的章回体融入西方细节的描写中,独创了以俗为雅、雅中藏俗的写作风格。小说采用西洋小说技法,运用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灵活采用诸如原型叙事、家庭叙事、侦探叙事和新闻叙事等多种模式叙写现代都市风情;小说描摹了拯救者、落难者、背叛者、受害者、牺牲者、殉情者、帮凶者、威逼者、破坏者等角色形象,剖析了都市社会“民间群落”的命运肌理。

他大胆借鉴和吸收外国小说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心理刻画、内心独白、性格塑造、细节描写、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张恨水在表现形式上的高明和独到,注重传统形式和民族化的叙述方式的沿用,迎合读者大众“念旧”的情感,又积极接受了新文学的白话文,不局限于人物外部形态描写,强化了西洋小说中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构建了阅读者“尚奇”的趣旨,将水墨画般的风景描写和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结合起来表现小说人物形象,这是章回小说改良史上成功的创造。

1.3

报人作家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个性(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如何炼成)(3)

张恨水是从“《礼拜六》的胚子”走上职业写作的,有复杂的成长经历和突兀的感情体验,历经长达30年的报人生涯,以写小说养家,靠稿酬吃饭,凭笔杆子买了房子买了块地,以“文字劳工”养了三十多口家人,自己还能办一份报纸《南京人报》,是极为成功的报人小说家。现代报刊机制、稿费回馈制度、谋生养家动机,促使他广泛接触都市文化,积极搜集新闻创作素材,并且促成了他市场意识的形成。报界生涯使张恨水耳濡目染于新闻时事,将新闻时事写进小说,使小说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张恨水的小说无论是在叙事体制还是叙事趣味上,都带有明显的报章小说的特点,他主动适应报纸连载的要求,尊重普通民众的接受水平和阅读趣味,积极探寻、拓展现代通俗小说的生长空间,带来了现代通俗小说的商业性成功,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共存的文坛格局。张恨水作为报人作家,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强烈的职业责任、高度的时讯敏感、坚韧的谋生动机、自觉的求新激情、狂热的写作心扉、卓越的创作才华。张恨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师,他的社会言情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对后世通俗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成功得益于报刊,又回馈了报刊,报人生涯使张恨水获得了最深厚的底蕴,成了优秀的小说家。

作者:池喜生

来源:知网

声明:所有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许可不可擅自商用,本文仅供学习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