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

【涛说史“中国历代官职1万问”(3)——唐尚书都省】

本文实际是唐前期“尚书都省”官职(尚书省=尚书都省 六部),全篇读完,让您真正了解它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

另外,“涛说精彩历史”全网率先提出,用紫、红、绿、青种四种唐朝服颜色,快速对应今天公务员级别。

唐朝尚书都省,类似于“尚书省总办公厅”,前期共有15个官职,涉及编制95人,请看我绘制的“组织结构图”: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1)

“尚书都省”组织结构图

他们具体是:

1、尚书令一人,正二品,国家级 。

(唐)代表人物:李世民,李适等。

职责:

尚书省长官。总领百官,总领国家政治、军事、财务、司法、礼仪外交等事务。近似于今天的总理。因为唐初李世民当过,此后大臣没人敢当,除了皇族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763年真正担任一年)。

官职小知识——快速对应唐朝公务员级别:

唐朝的正二品“相当于”明清的正一品、唐朝的从二品“也相当于”明清的正一品、唐朝的正三品“还相当于”明清的正一品。

烦人,为啥有这么多“相当于”?要和今天比,又怎么“相当于”?

涛说史换个思路,抛弃“品级相当于”,转用“朝服相当于”对应公务员级别(缩写避讳版):

  • 唐朝“紫袍官员”(三品及三品以上),包含有“国家级 ”、“国家级-”
  • 唐朝“红袍官员”(四品深绯、五品浅绯),相当于“省部级 -”、“厅局级 ”
  • 唐朝“绿袍官员”(六品深绿、七品浅绿),相当于“厅局级-”、“县处级 ”
  • 唐朝“青袍官员”(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相当于“县处级-”及“乡科级”及以下

为何唐朝区区的三品官,就可以对应这么高?

这里抖个机灵,因为他们穿的都是当时最贵的紫袍(好有钱、好红得发紫)……还有,他们的腰带都是金玉带(好有钱)……还有,他们身上的配饰是紫金鱼袋,今天男人都没有(好有钱、好生动)……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2)

紫金鱼袋

真正原因,是唐朝的“职事官品”,被荣誉官职严重挤压,被动“大”了起来。

为表示尊重,唐朝职事官正一品留给了荣誉的“三师、三公、天策上将”,从一品留给了荣誉的“东宫三师”,最后连正二品的尚书令,也慢慢变成了荣誉官职,还没人敢当;等到真正实权的尚书仆射,是从二品;中书令、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宰相职位,长期是正三品……

在今天的文史纪录片中,依然有类似现象。比如《中国通史》,片头第一出现的不是总出品人、总监制、总导演,而是荣誉顾问,总顾问……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3)

央视《中国通史》——片头最先出现“荣誉顾问”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4)

然后是总顾问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5)

然后才是总策划、出品人,导演还没有排到

2、尚书左仆射(左丞相)、尚书右仆射(右丞相)各一人,从二品。紫色朝服,国家级-。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6)

身穿紫袍的从二品裴寂(《贞观之治》)

(唐)代表人物:

尚书左仆射:裴寂、萧瑀等等;

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等。

职责:

(1)这两个官职同为尚书省副职。首要职责,都是总领六部尚书,纲纪治理百官(总领六官,纪纲百揆)。如果缺少尚书令,则顶上尚书令的空缺,总理尚书省事务。

(2)尚书左右仆射还可以监督御史台,核查御史纠查错误的地方。换句话说,唐朝权力制约是“立体的”、“多方面的”,在尚书仆射这一层面,行政机构和监督机构互相制约,防止权力滥用。不由佩服这种制度设计。

《新唐书·百官一》:(左右仆射)劾御史糾不當者。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为什么核查御史台,唐朝要放在尚书省,而非门下省、中书省?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7)

互相制约体系

官职小知识:唐朝官职以左为尊,所以“左仆射>右仆射”,具体请看我该系列的第2篇。

3、尚书左丞一人,正四品上,省部级 ;尚书右丞一人,正四品下,省部级-。深红色朝服。

“丞”比“丞相”少了一个“相”,下降了一个级别。在尚书都省内部,属于“四等流程官”的“通判官”。

职责:

(1)尚书左丞管理吏部、户部、礼部,以及这三部下属的十二个司(每个部门3个司,3×4=12),还要总体判理尚书省内部的所有事务;

尚书右丞管理兵部、刑部、工部,以及这三部下属的十二个司。明显,左丞权力更大更多,尊于右丞。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8)

尚书左右丞与六部二十四司

(2)礼仪角度,左右丞要辨证六部长官的礼仪;公文角度,左右丞还要辨证百官的文法(唐朝不断扩张,部门繁多,各部门上传下达的语言——“公文”繁多)。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9)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奏抄公文(前半部分),找找“狄仁杰”在哪里?

官职小知识:

(1)、唐朝的“四等流程官”,这个名词是涛说史2020年全网率先提炼。研究官制目的在于用,从政务实施的具体流程上,无论中枢还是地方,唐朝都可以分为“主典→判官→通判官→长官”四个流程等级。这是一种兼顾效率、公平的优秀体制。简单来说,主典负责“跑腿收发公文”,判官负责“监督、初步判理”政务,通判官负责“复核和拟判”,长官最后拍板。

唐朝的优秀制度还有很多,我们未来文章列举。总之,中古通讯条件有限,初唐、中唐成功扩张了秦汉领土,面积一度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复旦谭其骧认为1237万平方公里),堪称伟大。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10)

敦煌 P3899 号文书,展示了唐朝“四等流程官”在地方上的落实,并非空文

(2)、唐官制系统之健壮鲁棒:值得注意的现象,尚书令缺位,左右仆射顶上;左右仆射顶上, 六部直属上级领导缺位,左右丞顶上。

【涛说精彩历史原创,喜欢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4、左司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右司郎中一人,从五品上。浅红色朝服,厅局级 ;左司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右司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深绿色朝服,厅局级-。

郎中、员外郎都是唐朝的“郎官”,员外郎是郎中的副职,相当于今天的司长、副司长。在尚书都省内部,他们都属于“四级流程官”的“判官”,有初步的判理权。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11)

坐在中央的红袍官员(《贞观之治》)

尤其要注意,郎官是沟通上下的“官场枢纽”。对上,他们直接听令于深红袍大佬——左右丞,初步判理工作;对下,直接管理数十名的主典——“都事、主事、令史、书令史”,在众多的“绿衫青衫”小官吏面前,高高在上。因此社会影响广泛,让无数唐朝才子趋之若鹜。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12)

唐朝诗人爱“郎官”

职责:

(1)协助左右丞掌管六部二十四司的公务。

(2)初步判理公文,并在相应位置署名,表示经手判理;监举公事是否拖延或者违法(属于执行部门的自我监督),管理值宿。

(3)直接领导尚书都省的数十名主典工作。

5、都事六人,从七品上,浅绿色朝服,县处级 ;

到了第七品职事官,终于到了主典——唐朝具体处理文案的官吏们。

他们的核心工作是“典”,即管理和收发公文,为上级判官服务。只不过,他们还有三六九等。

都事是身穿绿袍的七品官,在唐朝依然不小;毕竟许多著名的大诗人,科举及第后,都要从更小的九品官校书郎、正字作起。

职责:

都事接受公文,签署自己的姓名表示经手典理;在公文上题写收到的日期,查察公事有否拖延或过失,然后向上交给判官判理;监督用印,分发纸笔。

《新唐书·百官一》:以都事受事發辰、察稽失、監印、給紙筆。

6、主事六人,从九品上,浅青色朝服,乡科级。

作为从九品的芝麻官,“主事”和“都事”一字之差,又差了2级,职责从“接受公文”变成了更苦力的“发出公文”,也没有监督用印的权力;主事还要和流外官们打交道,处理具体的文案……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个平民百姓释褐,没有青衫过?何况,这可是尚书都省的从九品!

唐朝七品官是现在的什么官(从正二品到流外七品)(13)

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的青衫八品官——徐宾

职责:

主事发出公文,签署自己的姓名表示经手典理;根据都事填写的日期,在规定时间内处理文案,向上级交付。

7、令史十八人,流外一品;书令史三十六人,流外二品。

令史、书令史都是唐朝小吏,属于流外官。他们或没条件、或没能力科举,或没家境门荫,所以浊流入仕,为文人士大夫所不屑。

他们职位卑微,人数众多,依然工作繁重,“老吏抱案死”是底层公务人员的最真实写照。

令史与书令史职责相近,书令史带个“书”,表示分抄任务更重,所以编制数量也更多。

职责:

(1)令史、书令史发出公文,签署自己的姓名表示经手典理;根据都事填写的日期,在规定时间处理文案,向上级交付。

(2)分抄数量众多的公文。

8、亭长六人(流外六品)。

因为汉高祖曾任泗水亭长,这个“村镇派出所所长名号”,历来有名;只是到了隋文帝,又把亭长降成了连主典都不如的流外之号,变成了看大门的,唐朝继承……

不知道九泉之下,刘邦有何感想。

职责:负责看管尚书都省大门,传达禁约。

9、掌固十四人(流外七品)。

“掌固”——守护固定之物,这个词非常形象,说明了古人也有“固定资产”意识。

职责:看管仓库和陈设。


本文由“涛说精彩历史"首发于头条,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