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斯基进行曲返场演出(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返场演出(拉德斯基进行曲)(1)

约翰·约瑟夫·文策尔·拉德茨基·冯·拉德茨伯爵( 1766.11.02-1858.01.05)是波希米亚贵族和奥地利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在1850年-1857年,他任伦巴地-威尼斯地区总督,全军上下莫不爱戴,称之为拉德茨基老爹。他以91岁高龄在米兰辞世,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主持葬礼,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日。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胜利专门谱写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进行颂扬,成为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拉德斯基进行曲返场演出(拉德斯基进行曲)(2)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也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搬到中国来,向国人直播的那一年,当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的年度指挥家赫尔伯特·冯·卡拉扬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其实,这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早已形成的惯例,每当音乐会最后《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是加演曲目中的保留场景。

众所周知,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出过程中,不恰当的鼓掌是对演出者极其不礼貌的行为。然而有一首作品及其例外——指挥常常和台下观众热烈互动,这也使其成为交响乐团中最常见、效果最好的返场曲目之一。他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返场演出(拉德斯基进行曲)(3)

《拉德斯基进行曲》成为返场曲目这件事,开始于1987年。那一年央视在新年时,第一次转播了维也纳音乐会,让万千的中国观众大饱耳福,品尝了这场视听盛宴。卡拉扬指挥在返场曲目的时候,转身,与观众互动一同鼓掌。在当时大家的印象里,「交响乐演奏中鼓掌的行为」是被禁止的。因此看到卡拉扬和维也纳交响乐团如此自然、平和的与观众互动,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震惊了。

其实,卡拉扬转身与观众互动鼓掌的镜头,也不是从1987年开始的,早在1974年,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的时候,观众就已经开始鼓掌,指挥就已经开始转身了。

拉德斯基进行曲返场演出(拉德斯基进行曲)(4)

维也纳看见世界范围的认可,此后也没做太大变动。2001年的时候,《拉德斯基进行曲》曾经作为新年音乐会的开场,2004年的时候短期更换过返场曲目,但效果平平。2005年维也纳音乐会因为悼念印度洋海啸殉难者所以取消了该曲目。除此之外,再无变数,此后的十余年,《拉德斯基进行曲》都稳稳的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返场曲目,一直未改变过。奥地利人也把这首歌当做“维也纳的空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