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在《水浒传》原著中擒获方腊的并不是鼎鼎有名、手舞两把戒刀的行者武松,而是武松的生死之交花和尚鲁智深。

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1)

至于为何电视版的《水浒传》中为何总要改成“武松单臂擒方腊”,我想可能是因为:

一、武松的人物刻画比鲁智深更丰满、圆润,从兄弟、朋友到女人,从性格到身手,活脱脱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男儿,且有情有义、快意恩仇

二、《水浒传》的评书和戏剧兴起于清朝末期、民国初年的茶馆、戏台,那时候很多作品都不够严谨,前文后文都对不上,比如: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侠义英雄传》

三、或许还有其他缘故,只怪我才疏学浅,还未参透

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2)

行文至此,该说一下武松是否断臂了。

在《水浒传》原著中,征讨方腊时,武松、鲁智深两员布军头领几乎一直是联手出击,在他们二人一同对付方腊大将郑彪时,武松出事了。

那一刻,眼见郑彪抵挡不住之际,另一员方腊大将包天师突然持一口玄元混天剑加入战局,趁着武松没有反应过来,从上跳下砍中了武松的左臂,不过左臂将断而未断,武松为了方便又一次体现了硬汉本色,自顾自的斩断了。

由此可知,武松断臂是确有其事的,但与擒得方腊,并无直接关系。不过从中也能得出一个理论:恐怕世界上最早的硬汉故事之中,武松绝对得算一个。

那么武松为何会单臂擒方腊呢?

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3)

看过2011版《水浒传》的朋友应该都记得,茅庙里武松与方腊打斗的场面。方腊本是一方统帅,不该与武松这样的悍将碰面,但限于小说剧情的发展,两人不但见面了,而且斗了好多个回合,结果呢?

自然是武松更胜一筹,但方腊很狡猾,用一柄叉子将武松的左臂死死钉在了顶梁柱上,非常讽刺的留下了一句,“打虎武松,不过如此”。

眼瞧着方腊离开却又无奈,武松挥起一刀……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向来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武松赢了,就像古龙笔下最有名的一句话,“我有一双拳头,抵得过天下所有兵刃-愤怒的小马”。

武松怎么就想不开了呢?只因方腊那句话?

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4)

没错,古派武侠中最重的就是情义和名声,作为再典型不过的古典豪侠形象,武松也不会放下自己的名声,就像他曾经很开心别人唤他“武都头”、“打虎英雄”一样,而质疑过他、出卖过他、伤害过他的人,有什么下场?

还记得飞云浦、鸳鸯楼和西门庆、潘金莲吗?武松从来没怕过,也从来不会怕,若是你诋毁了我和我的名声,那结局只有一个:死!

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5)

方腊应该只是听过武松的事迹,却没有见过武松的行为处事,而方腊本身也是一位称帝且骄傲的人,他怎会对武松服气呢?

功夫不如你,嘴上还能败给你吗?

只可惜,或许没有这句话,方腊还能跑掉,还能不触及武松的逆鳞,但他说了,伤害了武松认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而且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名声,所以武松怎会让他再离开?

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6)

最后,再来说说武松为什么认为名声是最重要的。

年轻时,父母双亡、身长八尺、膂力惊人的武松不用想都是邢台内不好惹的绝色。不过他打死了人,所以为了逃命,他一路跑到了沧州,在柴进府里生活。

后来武松得知当时他打的人没有死,只是晕过去了,所以他兴高采烈的回家找哥哥去了。只不过这一去才是悲剧的开始……

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7)

之后,刺配孟州的武松还剩下什么?家没了,人亡了,仇也了了,天下之大,何去何从?

大树底下十字坡,张青、孙二娘;二龙山上群英聚,鲁智深、杨志……当自己犹如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一样,一路南征北战后,知己者、交心者,还有谁?

恐怕武松还剩下的,就是自己昔日唯一能拿出手的“打虎英雄”称号了,可你方腊还要把它从武松身边带走,武松怎会不与你拼命?

武松单臂擒方腊大结局新水浒传(水浒传武松为何要单臂擒方腊)(8)

故事讲完,其实我挺喜欢武松这个角色,有情有义、快意恩仇,手中染血虽然不少,但有几次是他故意的呢?不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吗?

因此,他的结局我感觉是最好的,不回汴梁,径直在六和寺出家,洗尽自己一身的俗世恩仇,潜心忘却尘心与往日,恰似金庸先生曾写的那句话: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