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虽好但下辈子不来了太苦(人世间风雨同舟几十载)

文 | 张红卫 张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间虽好但下辈子不来了太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间虽好但下辈子不来了太苦(人世间风雨同舟几十载)

人间虽好但下辈子不来了太苦

文 | 张红卫 张宵

红霞妹妹通过网络聊天,预约了齐鲁医院的内科大夫——刘一鸣教授。因本人得了帕金森综合征,连路都走不了。我入院三天,一对来自东北黑龙江的老年夫妇也搬了进来,男的叫陆子敬,女的叫孙希兰,也是因为常年患有一种手抖的毛病前来治疗;同为病友,他们对我特别照顾,我们萍水相逢,老人们的话语也十分朴实。

希兰姨是东北一所中学的老师,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先后去过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地,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做笔记,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更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对家乡更是一往情深,所到之处,旅游考察,记录在册一直保存。

说起以往,兰姨说他们结婚不久就立下了誓言,将来要游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山河。他们的愿望在退休后开始了,详细安排时间,规划路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足迹踏遍多地。兰姨脾气好,性格外向,热爱交际和欢乐,老伴喜欢戏曲和弹唱,身边的红颜不断,两个人都不善家务,婚后工作太忙,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所以婚后只要了一个孩子,他们怀着满满的爱情,建立起婚姻,兰姨一心扑在工作上,得到的好评如潮,成绩斐然。

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便规划起了远游的事情,从省内到省外,东三省她和老伴都游遍了,什么三江口,那乌苏里船歌她都听了几十遍了,那五大莲池,黑瞎子岛,兴凯湖,图门江,鸭绿江,旅顺口,大连湾,他们的足迹遍布了白山黑灰的每一寸国土。

后来,兰姨和老伴又开始了关内的行程,去天津的大牯口,当年的古战场凭吊,当年的古战场,牺牲的烈士英灵;去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每次远行,两个人都相依相伴,今天来到济南,因他们的女儿在济南上班,老伴因得了帕金森病,入驻齐鲁医院,我们相遇了。兰姨女儿在华联商厦当会计,来山东好多年了,在这里结婚生子,兰姨也当了外婆。

俗语道白头到老才是真正的夫妻,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他们随抗美援朝的队伍来到东北的三江平原,为建设边疆,他们把青春奉献在哪里。兰姨夫妇一生相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情事业双丰收。兰姨在当地师范院校毕业后当了老师,教书育人几十年,教出的学子满天下,走到哪里,哪里都有自己的学生。

兰姨说,在内蒙,看千里边防线上战士站岗放哨,勒马千里;在新疆,在维吾尔族人的帐篷里,喝着马奶茶,看他们表演节目。在西藏,藏族人给他们献上哈达;在云南的边境小镇,哈尼族的小姑娘给他们指引道路,他们所走过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一片祥和。兰姨和老伴从没有分开过,相互照顾,相互祝福,这次来济南,女儿也探视。兰姨说话声音很好听,他俩知识面丰富,一些来打针输液的护士,来了就不想走,就连医院值班的主治大夫,医学院教授,都很羡慕她。

兰姨就像一块磁石,深深吸引着大家,她乐观向上,她情深意切,我的妹妹红霞说:“阿姨,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春风一样的勃勃生机。”他们相互搀扶游遍了济南的芙蓉街、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金牛公园,在女儿的陪伴下,去了泉城广场,大观园,在泉城路上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瞬间,济南人的那种热情,宽厚好客,义薄云天的性情,让他们终生难忘。

我们在济南邂逅,相识,不到十天,对她的好感印在脑海里,我行动不便,她为我端水洗脚,七十多岁的老人,令我十分感动,兰姨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有了新的定义。她的老伴虽说是个病人,可七十多岁的热情,在他身边的人都感到了一种欢乐,都说不像一般的病人,而是一位乐观快乐的老人,他是19床,我是20床,为了不打扰老人休息,我夜里悄悄起床,在走廊里散步,听兰姨讲她和老伴陆师傅的经历,他们的祖籍也是山东人,她老家是寿光人,老伴陆师傅是海阳人,并且在海阳买了房子,将来回来养老,她还有九十多岁的老婆婆健在,需要她去照顾,尊老爱幼,是人的基本品质,对家人如此,对亲朋故旧也应该如此啊。

我们接触时间不过十天,人到病愈出院几天过去了,一刹那间,我仿佛听到了兰姨说话的声音,就立刻站起来寻找,那里有兰姨的身影,有时刚刚坐下,那种声音又传来了,出门去看原来是邻床病友在喊自己的孩子。这几天我经常产生错觉,就觉得兰姨来了,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而已。

一周之后,我也出院了,心里总是挂牵着这件事,叮嘱妹妹红霞给兰姨发个微信,打个电话,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有时梦中梦到兰姨给我端水洗脚的身影,心里总是过意不去。住院就诊十余天,老人家的音容相貌总在我眼前闪烁。她老伴的话语不多,谈话方式也很特别,兰姨的老伴在林场上班,对丈量木材很在行,大小尺码一棵树他一看就准,没有出过差错;兰姨说他脾气太倔,有时为了一件小事就吵个不停。本来过去了的事情,老伴还是不依不饶,认了死理,两人瞪眼是常事,一句话不对头,两人互相指责,你若从中调解,也不好说谁对谁错,只好互相安抚,互相平衡,息事宁人,令人捧腹。

我有时看到老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把事情简单化,一方作出让步,一方就会不再争执,医生来查房时,两位老人有说有笑,像一对老顽童,逗得那些护士前仰后合, 她告诉我:“你有一个好妹妹,你想不到的她替你想到了。”兰姨的话语听来格外亲切,她从东北的三江平原来,她十九岁离开山东寿光,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献出了大好的青春年华,老两口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几十年,不离不弃,令我们这些晚辈产生了由衷的敬畏。

都已年过七旬,还挂牵着九十多岁的婆婆,由于来济匆忙,怕考虑不周,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往千里之外的家里打,询问老人家的情况,她告诉我亲人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亲情,一刻也放心不下,你年岁再大,在老人面前永远是孩子。

去年,兰姨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旅游时,她的老舅一个电话打过去问:“是否在旅途中?”老舅叮嘱他在外要注意身体,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从广西的桂林到海南岛的五指山,天涯海角,都走遍了,从广东的珠江到福建的鼓浪屿,从杭州的西湖上海的外滩,到南京的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中外有名的玄武湖公园,莫愁湖园林,南京长江大桥等一些名胜古迹,这些我没有去过的地方,让兰姨惟妙惟肖地一描绘,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有高山平原,有大河大江,高原,有沙漠和森林,有湖泊和沼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韵律高亢,把山河描绘的如此壮丽,兰姨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也许这是人的命吧!今年三月,我从老家齐河去济南看病,妹妹红霞从网上预约到刘一鸣教授,她是齐鲁医院的名医;我们都是慕名而来,两位老人也是如此,这种病缠了我好几年,总是治不好,我们偶遇到一起也是一种缘分吧。妹妹红霞对我说:“两位老人磕磕绊绊几十年,不离不弃,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发现了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才是人生意义上的强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一直在延续,在传承。

还是齐鲁医院内科的刘一鸣教授说得好,两位老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互相体贴,互相照顾,在我们面前老人们保持着固有的风范,家人在家就在,两位老人已是古稀之年,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活跃了这里的气氛,兰姨一直陪着我们,陪着她的老伴治病克难,愿他们携手风雨同舟,情暖人间,早日恢复健康。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