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

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文森特·梵高创作于1888年的《向日葵》,图片来源:英国国家美术馆

1888年,厌倦了巴黎繁忙的都市生活,希望在明亮光线和鲜明色彩中进一步使绘画方法更现代化的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搬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Arles)。8月,在等待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到来的期间,梵高画了四幅向日葵静物画。其中两件最重要的作品一件描绘了在黄色背景前的向日葵花束(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伦敦),另一件将花束放置于青绿色的背景墙前(现藏于新绘画陈列馆,慕尼黑)。距离创作日期已有逾百年时间,这两件作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危机,在二战结束75周年的今天,我们来回看两件《向日葵》是如何经历二战,辗转多地,留存至今。

幸运躲避出售

曾藏于新天鹅堡的《向日葵》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2)

观看艺术作品的希特勒,图片来源:Granger历史图片档案馆,纽约

众所周知,希特勒鄙视大多数现代艺术,并称其为“颓废艺术”,在当时,这样的艺术品是被禁止的,当时的纳粹政权只允许体现“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存在。被纳粹政权认定为颓废艺术家则会受到法律制裁,也会被禁止展览。由非德国、犹太人创作或有共产主义色彩、抽象主义、特别是由多位艺术家组成的表现主义艺术组织桥社(Die Brücke)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堕落且有毒害的艺术。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3)

梵高的自画像在1939年被迫拍卖,以4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图片来源:Wikiimage

在20世纪30年代末,许多德国博物馆被迫出售梵高的画作,有六幅分别在柏林、法兰克福、科隆和慕尼黑的梵高作品被迫出售,目的是为纳粹政权筹集外汇。这其中就包括当时在慕尼黑的梵高自画像,现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Harvard Art Museums)。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4)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献予高更的自画像》,1888年,现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哈佛艺术博物馆

作为新绘画陈列馆(Neue Pinakothek)馆藏的一部分,梵高的《向日葵》躲过了此次劫难。尽管专注研究梵高的学者马丁·贝利(Martin Bailey)发现有两位艺术品经纪人Otto Kallir-Nirenstein 和César de Hauke曾经秘密接近美术馆,试图购买作品。但博物馆馆长顶住压力,把作品关进了储藏室。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5)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青绿色背景前的向日葵》,1888年,现藏于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图片来源: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担心德国城市会遭到敌方轰炸,9月底,包括《向日葵》在内的藏于新绘画陈列馆的一系列作品被转移至新天鹅堡。这座卢特维希国王童话般的城堡位于靠近奥地利边境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在那里,这批来自慕尼黑的绘画作品一直保留至战争结束。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6)

德国新天鹅堡,图片来源:Thomas Wolf

1945年春天,当盟军挺进德国时,纳粹为防止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落入敌人手中,策划了一项计划:炸毁新天鹅堡,所幸命令最终无实行。前旧金山博物馆馆长托马斯·豪(Thomas Howe)在美国军队到达的两天之后到达城堡,并被堆满了仆人房间的新绘画陈列馆馆藏作品所惊讶。

将这批作品运回慕尼黑是一项重要的物流工作,《向日葵》直至1946年才被运回慕尼黑。那时,冬天的雪已经融化,二战的欧洲胜利日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7)

位于慕尼黑的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图片来源:艺术之家

战争中,新绘画陈列馆的建筑被盟军的炸弹严重损毁,因此一开始《向日葵》回到慕尼黑之后被放置于希特勒建造的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重建新绘画陈列馆花了至少36年时间,直至1981年,《向日葵》才回到了其最初的家——新绘画陈列馆。

2018年底,新绘画陈列馆因重大翻修而关闭,2025年之前不会重新开放。与此同时,《向日葵》与其他慕尼黑现代艺术的亮点作品一起暂时于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展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老绘画陈列馆关闭了一段时间,已于5月12日重新开放。

伦敦、斯科费尔峰、农舍

转辗多处终回伦敦的《向日葵》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8)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黄色背景前的向日葵》,1888年,现藏于泰特美术馆,图片来源:泰特美术馆

而另一幅位于伦敦的《向日葵》自1924年被泰特美术馆购藏,之后就便在位于伦敦皮姆利科(Pimlico)地区的泰特美术馆展示。由于当时局势的极度紧张,美术馆曾在1939年9月3日战争爆发的前几天闭馆。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在谈论战时的英国艺术珍宝时曾说过一句名言:“把它们藏在洞穴和地窖里,但一幅画也不能离开这个岛。”那是1940年,但当时英国与盟军的局势看起来并不客观,人们担心伦敦可能会遭到地毯式轰炸,最终被德国纳粹占领。因此藏于伦敦的《向日葵》与慕尼黑的那幅命运相似,最终被藏于一座城堡内。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9)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0)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1)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2)

二战期间,为了防止珍贵艺术品落入敌军手中,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建造了多处藏匿艺术品的地方,其中包括位于英国威尔士郡的Manod采石场,并有工程师专业控制藏匿地点的湿度,图片来源:BBC

泰特美术馆的策展人将梵高的作品与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和莫里斯·郁特里罗(Maurice Utrillo)等艺术家的作品装进一个板条箱,并用火车从伦敦市中心的尤斯顿火车站(Euston)运至英国坎布里亚郡的港口Ravenglass地区,然后通过卡车运至位于英国湖区(Lake District)的蒙卡斯特城堡(Muncaster Castle),这座城堡坐落于英国最高的山脉斯科费尔峰(Scafell Pike)脚下,是潘宁顿家族(Pennington)800多年来的家。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3)

蒙卡斯特城堡(Muncaster Castle),图片来源:蒙卡斯特城堡

《向日葵》与其他泰特美术馆的画作一起存放在蒙卡斯特城堡一楼的一间大房间中,两年之后,泰特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认为梵高的作品需要紧急修复,这项工作被委托给了赫尔穆特·鲁赫曼(Helmut Ruhemann),一位逃离了纳粹的德国文物修复大师。那时他居住于格拉斯哥北部朝塞斯山脉(Trossachs hills)脚下的一间农舍里。《向日葵》送来后,鲁赫曼将它挂在了自己朴素的客厅里,旁边还有一幅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的画作以及另一幅从泰特美术馆送来的印象派画家詹姆斯·惠斯勒(James Whistler)的作品。他后来回忆道:“那是一个不错的系列,为我们战时的流亡生活增色不少!”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4)

赫尔穆特·鲁赫曼(Helmut Ruhemann)是最早使用牙医工具进行艺术品修复的修复师,图片来源:Ruhemann Paper

由于处于战争时期,鲁赫曼只能将就使用修复设备和工具,当他尝试重裱画布时,他用了奶酪刨丝器在画布背面撒上蜡粉作为粘合剂,然后用熨斗加热新画布的背面,最后,鲁赫曼会用牙医所使用的抛光工具,压平不平整的颜料。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5)

1945年战争结束后,泰特美术馆工作人员开始将作品运回伦敦,图片来源:泰特美术馆

修复结束后,《向日葵》回到蒙卡斯特城堡,直至1945年10月被运回伦敦。此前泰特美术馆疏散作品的举动可谓明智,因为在1940年至1941年间,泰特美术馆所在的米尔班克大楼(Millbank building)在轰炸中遭到严重损坏,弹片的损坏在今天建筑的外部仍然可见。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6)

1940年,泰特美术馆的外部墙面和屋顶在轰炸中遭到损坏,图片来源:泰特美术馆

1955年,泰特美术馆从法律上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分离,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机构。在1961年时,部分作品被从米尔班克大楼的泰特美术馆转移至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北面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其中就包括《向日葵》。

梵高大师作品欣赏50幅(梵高1888年所作的这两幅向日葵)(17)

1941年,战时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外部,图片来源:英国伦敦皇家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

很快,梵高的这幅静物画成为了英国国家美术馆中最受欢迎的作品,据说,《向日葵》前面的地板是整个美术馆中磨损最严重的。目前,英国国家美术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仍处于闭馆状态。(编译/林佳珣)

本文作者马丁·贝利(Martin Bailey)是研究梵高的权威专家以及《艺术新闻》国际版的调查记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