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杀魏忠贤(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独揽大权)


古代的宦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游离于官场体制之外,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能掌握了大权,中国历史上有20个朝代,其中明朝的宦官问题最为严重,天启年间的宦官魏忠贤,被后世称为"九千岁",地位仅次于皇帝,手中独揽大权,左右朝政,可以说是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宦官,但是在崇祯皇帝上台之后,仅仅两年的时间魏忠贤就经历了败落,手中的权力悉数被收回,在返乡的过程中被皇帝派人暗杀身亡,当时的崇祯只有17岁,上位时手中的权力和魏忠贤根本无法相比,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单力薄的崇祯为什么能迅速地扳倒魏忠贤,他靠的究竟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崇祯扳倒魏忠贤难上加难,两年的时间韬光养晦,这才重掌大权,事实真的如此吗?

崇祯杀魏忠贤(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独揽大权)(1)

明朝宦官权力巨大,但仍在皇权控制范围内

明朝对于宦官的控制,从朱元璋建立国家之后就开始了,因为历史上出现了太多宦官干政,导致国家灭亡的事例,所以朱元璋为了彻底断绝这种情况,针对宦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如果宦官试图干涉内政,最终的结果就是丢掉性命,朱元璋特意把这一条规定印在了铁牌上吗,并且放到了宫中,以警示之后的皇帝,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地控制宦官,朱元璋规定所有的宦官一律不许读书识字,没有文化的宦官,即便是想要干预政事,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条规定并么有延续太久,朱棣继位之后开始重用宦官,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前,有不少宦官都是朱棣的耳目,他们为朱棣的夺取皇位立下了不少功劳,下西洋的郑和也是宦官,所以在朱棣年间宦官的地位有所提升,权力虽然增大,但远远没有达到专政的局面。

崇祯杀魏忠贤(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独揽大权)(2)

虽然朱棣启用了宦官集团,但是对于宦官的控制朱棣并没有松懈,根据史料记载:"初,太祖禁中官预政。自永乐后,渐加委寄,然犯法辄置极典。宣宗时,袁琦令阮巨队等出外采办。事觉,琦磔死,巨队等皆斩。又裴可烈等不法,立诛之。诸中官以是不敢肆。"虽然从永乐年间开始宦官的地位在逐渐提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明朝的所有皇帝对宦官都十分严厉,一旦出现了严重违法的情况,不管手中掌握着多大的权力也难逃一死,所以看似明朝出现了许多执掌大权的宦官,但实际上宦官的权力仍然在明朝皇帝的控制范围内,和唐朝的宦官还有所不同。祖宗留下来的规章制度,给崇祯除掉魏忠贤打下了基础。

崇祯杀魏忠贤(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独揽大权)(3)

魏忠贤独揽大权是假象,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很多人对于魏忠贤的印象是独揽大权,左右朝政,人们只知道天启年间有"九千岁"魏忠贤,却很少有人提及天启皇帝朱由校,然而事实的真相是魏忠贤大权独揽完全是假象,准确地来说他手中掌握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如果不是朱由校的默认,魏忠贤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只手遮天,作为皇帝的代言人,朝中的大臣自然不敢轻易得罪。朱由校推魏忠贤出来当自己的代言人,也是因为局势所迫。朱由校能够登上皇位,靠的是朝中的东林党,所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立马重用了东林党派,并且论功行赏,许多东林党派的官员都担任了朝中的要职,但是在重用了东林党之后,朱由校发现这帮人没有真才实干,解决不了朝中大大小小的问题。

崇祯杀魏忠贤(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独揽大权)(4)

面对辽东陷落,各地爆发天灾,东林党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方案于是朱由校行动了,他要按照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魏忠贤才能成为皇权代言人。魏忠贤掌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狠地打压东林党,在短时间内让东林党彻底失去了权势,之后魏忠贤的势力越来越大,也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而朱由校则是不闻不问,一心当自己的"木匠皇帝",实际情况就是朱由校借魏忠贤的手不断打压朝中的官员,制衡了官员的权力,确保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说白了魏忠贤只是朱由校的一条忠犬,在之后官员对魏忠贤的态度中也能看出来,没有了朱由校做后盾,魏忠贤什么都不是,魏忠贤本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忠贤诬后父谋立信王,欲兴大狱。王体乾曰:上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脱有变,吾辈无类矣。忠贤惧,乃杀甲士以灭口",说到底魏忠贤也只是一个被皇帝宠信的宦官,而不是控制朝政的权臣。

崇祯杀魏忠贤(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独揽大权)(5)

权力欲望较重的崇祯,不再需要魏忠贤这条忠犬

崇祯十七岁继承皇位,而当时的魏忠贤正是朝中的红人,不管是宫内宫外都有自己的亲信和眼线,但是崇祯皇帝不是朱由校,他对权力的欲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兄长,所以在上台之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大权独断,才是崇祯想要看到的局面,有了这样的思想,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集团自然成了崇祯眼里最大的绊脚石,想要除掉宦官集团,必须先除掉魏忠贤,即便他想继续当皇帝的忠犬,继续在皇权的庇护下掌握自己巨大的权力,崇祯也不会允许。因为魏忠贤的权力来自皇权授予,所以崇祯想要收回他的权力也非常简单。

崇祯杀魏忠贤(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独揽大权)(6)

不过崇祯在扳倒魏忠贤的过程中也费了不少心思,因为魏忠贤的势力渗透在宫内外,要除掉他还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崇祯必须小心谨慎,除了靠自己无上的皇权之外,还要靠朝中的一帮大臣,为朝廷办事讲究的是"利益共同体",魏忠贤代表的是皇帝,自然少不了官员来巴结,但是当皇帝想要除掉魏忠贤的时候,官员们自然而然地倒向了另一边,再加上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做了不少坏事,想要扳倒他的人不在少数,在皇帝和官员的联合下,魏忠贤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崇祯杀魏忠贤(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独揽大权)(7)

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明朝的宦官再厉害,始终也被皇帝压一头,能够威胁到皇帝的权臣,手中要有政权,兵权和财权,魏忠贤显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被除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不过崇祯把宦官集团连根拔起,重用东林党,让朝中势力再次陷入了失衡的状态,这也是除掉魏忠贤之后,给明朝带来的负面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