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

柳田国南写了本书叫《妖怪谈义》。先以柳田民俗学的观点来看一看神和妖怪之间的关系吧。柳田认为神明零落之后就会化为妖怪,神之所以为神是因为他受人供奉。不只神能成为妖怪,妖怪一旦被人供奉了一样可以成为神。由此我们便知道了《千与千寻》里那个神秘的世界中不只有纯粹的妖怪,也有神明零落后变成的妖怪。

宫崎骏早先是不喜欢日本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后来看到了一本关于照叶树林文化的书——《栽培植物与农耕的起源》后,由于与照叶树林文化论的邂逅,让宫崎骏重新认识了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宫崎骏一九八八年的《邻居龙猫》与一九九七年的《幽灵公主》就借鉴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于是,他描绘出了因为人们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神明的零落,也反向表现出了亚洲的固有文化以及语言的重要性。

《千与千寻》讲的是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十岁小女孩荻野千寻误入了神秘世界,在劳动中获得生存能力的故事。与宫崎骏的其他作品中的漂亮的女主人公不同,千寻是个非常普通甚至有点笨笨的小姑娘。故事的构造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姑娘得到了成长并最终返回了人类的世界。

千寻生活的时代是1990年代之后,日本也刚刚经历了泡沫经济。千寻和父母在搬往新家的途中,偶然闯入了神秘隧道中,看到了一个以主题公园为中心的废弃的小城市的破败景象,并被卷入了这个神秘的世界。这个小城市其实就象征着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人在泡沫经济时期建造而后又废弃了的设施,现在已然成了妖怪的聚集地。人类留下的颓败的残垣断壁显然吸引着那些怪物们。而那条隧道正好连接着这个世界与人类的世界,而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里的神明们每个夜晚都要度过三途之川(忘川河)去往汤屋。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污染了河川,又废弃了主题公园,抢占了神明的住处。

食色,性也。可见人类根源的欲望之一就是吃。千寻的父母为了满足吃的欲望被变成了猪的模样,就好似象征着泡沫经济时人们所犯之罪的惩罚。千寻的父母吃了神明的供奉被处罚变成了猪,恰恰说明了人类的自作自受。

随意建造了主题公园却不去管理,随意污染河川,随意糟蹋浪费食物......千寻的父母正是代表了这类人。而十岁的千寻却要承担大人的过错。孩子拯救大人,也是宫崎骏动画的普遍形式。在之后的工作劳动中,本来有些任性还有点邋遢的小千寻慢慢地掌握了生存的能力。小孩子也足够影响这个世界。于是,千寻为了让父母变回原来的样子开始了在汤屋的工作。

泡沫经济时期,人们破坏自然,丢掉信仰,夺去了神的居所。《千与千寻》开头的部分,在一棵大树下倒着许多神明栖息的小祠堂,这个场景一方面暗示了无数神明的居所被损毁,另一方面暗示了人类信仰的缺失。小祠堂就那么倒着,没有人去扶起它。

人们信仰缺失,没了供奉的神明便零落了。在《邻居龙猫》和《幽灵公主》里都有提及。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1)

千寻一家去往新家的途中

这是《千与千寻》开头部分的场景,大树旁边散落着的都是石质的小祠堂。而在《龙猫》中也有类似的场景描写。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2)

龙猫中森林里的场景

在一棵巨大的楠木前面,倒着一块上面写了“奉纳”的石头,这也是一个小祠堂。或许《千与千寻》里的是这个场景的延伸吧。我们从小祠堂的凌乱中不难发现,人们对于神明的信奉已所剩无几了。

最先发现神明的居所的总是孩子。正是因为孩子们担负着这个世界的未来,所以他们才能够重新唤起人们对神明的信仰,从而能拯救大人。这或许也是宫崎骏对担负着日本未来的孩子们的期待吧。

和《千与千寻》里的千寻穿过隧道走进不可思议的世界一样,在《龙猫》中也同样是穿过隧道走向神祗。另外,《龙猫》开头的部分,姐妹两人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也渡过了一座桥,而不管是渡桥也好穿过隧道也好,总能到达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也可以说是宫崎骏作品中的常用手段了。妹妹小梅追着两只小龙猫穿过了隧道来到了龙猫的住处,而这只龙猫便是居住在这棵大楠木中的森林的守护神。

《龙猫》的时代背景是昭和三十年代初期,被称为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期“三大神器”的冰箱、洗衣机和黑白电视却并没有在电影中登场。反而东西结合的建筑,对道祖神以及地藏菩萨的信奉,还有以前日本的矮饭桌被描绘了出来。洗衣服用搓衣板,没有冰箱储存蔬菜便用河水降温,从井里打水用土灶蒸米饭,打电话也是去附近的人家借。

龙猫的设定是拥有一个巨大身体和强大能量的妖怪。它所栖息的楠木是森林的中心,象征着森林的守护神。可是,处于高度经济成长期的人们丧失了对森林之神的信仰,或许可以说是这个电影的隐藏背景。

《龙猫》最初的脚本其实是被设定为神的,并且龙猫栖息的洞穴上面挂着稻草绳,而稻草绳正是有神明被供奉的象征。但是,在电影手稿准备期间龙猫就给人一种妖怪的错觉,最终更改了原来的设定,龙猫也就从神变为了妖怪。而这个设定恰恰能表现出人们不再信仰森林,而作为守护神的龙猫也渐渐丧失了本来的力量的,所以龙猫在遇到妹妹小梅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姐妹两人都是信奉神明的人,所以龙猫和她们邂逅之后就重新恢复了力量。姐妹俩相信神明的存在所以才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灰尘精灵和龙猫。

《千与千寻》与《龙猫》一样,都描写了神明的零落。人类夺走了神明的居所,侵占了神明的领域,而后神失去了力量最终零落了下来。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3)

哎呀好开心呀

白龙也是失去了居所的神明,原来的名字是「ニギハヤミ・コハクヌシ(中文翻译成“赈早见琥珀主)」,从名字里也能看出白龙是琥珀川的主人。而赈早见是怎么回事呢?赈早见(ニギハヤミ,发音“尼给哈亚米”)可能是来自ニギハヤイ(发音“尼给哈亚伊”),而尼给哈亚伊是出自《先代旧事本纪》里的一个神。

后来,琥珀川被填,建起了高楼大厦,白龙无处可归为了生存便只能做了汤婆婆的弟子。

不光是白龙失去了安身之所,我想,无脸男也一样。虽然他后来找到了钱婆婆并在那里生活了下来,但我还是认为无脸男原来也是神。因为他也和之前来汤屋的河神一样带着假面。无脸男的日语名是「顔無し」,意思就是“没有脸”。无脸男没有脸,没有表情,却带着假面。或许是因为他本来是神,后来却丧失了神的特性,所以才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吧。

显然,作为一个神,自己的栖息地是非常重要的。之前那名河神来汤屋的时候,不光面目全非还浑身发出恶臭,被汤婆婆误认成了腐烂神。而事实却是人类往河川里丢进大量的垃圾,河神的模样随之改变了。千寻往河神腐臭的身体里探去,拽出了河神身体里的自行车和其他的垃圾后河神才终于恢复了本来的样子。我们或许可以这么理解这一部分:这一方面是对人类污染河川的愚蠢行为的批判。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只要把河流再次清理干净,河神原本的特性便会被唤回。

河神临走时给千寻留下一颗泥丸,后来千寻用了半颗救了白龙。白龙本来也是河神,所以吃了河泥做成的泥丸后控制白龙的汤婆婆的小蛊虫就被吐出来了。

汤屋的妖怪们都是财迷,被追逐无穷无尽的沙金的欲望填满了身躯。无脸男想吞掉这些欲望来恢复自己的力量,却因吃了汤屋里的东西变成了邪魔。

无脸男变成了邪魔,他的样子很像《幽灵公主》开头的地方变成了祟魔的野猪。沿着森里跑出来的样子像极了一个蟑螂,而蟑螂则代表了丑恶与憎恶。失去了神的作用的无脸男竟然和一个人人憎恶的祟魔的模样重叠,可以说和怨灵相差无几了。

可是,无脸男却是吃了汤屋的食物后才变成邪恶的性格,可见无脸男的性格是随场所改变的。相传,日本古代有无数的神,他们都有各自的神道。有河神、树神、火神、路神、家神等等,他们的性质就由所栖息的河、树、火、路、家决定。所以,神和栖息地的关系密不可分。与此相同,无脸男在汤屋就会变成汤屋的性格,成了欲求不满的怪物,而一出了汤屋身上的邪恶也随之消散,变得乖乖的萌萌的。

无脸男上了电车后身体就有些透明了,说明无脸男正渐渐消失。而无脸男透明的身体也意味着他变成了一个没有栖息之所的存在。在神明居住的世界里却没有无脸男的安身之所。(心疼无脸男一分钟)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4)

无脸男在踏上电车之前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5)

无脸男在汤屋性格的转变

无脸男拿出了黄金令汤屋的妖怪们异常兴奋,此时的无脸男在汤屋也异常的受欢迎。于是,无脸男到处吞汤屋的东西,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大,好似神的力量又恢复了一样。

在日本的神社里,人们祭拜神明时往往会往功德箱里投硬币,很像咱们中国的烧香拜佛。而此时无脸男却正好相反,不是人们给他钱,而是他拿出金子给人们,这其实也意味着无脸男曾经是个神。

所以,无脸男吃了汤屋的东西身体变得巨大了之后再也忍耐不了一直以来的孤独,他一边喊着“好孤独啊”一边追着千寻而去。无脸男受到了来自千寻的尊敬,而这种尊敬是恢复神的力量的源泉。可千寻什么都不想要,无脸男也就没有办法再继续增加力量了。无脸男在汤屋吞下了太多的欲望,正逐渐变成一个邪神,而千寻恰好阻止了事情的恶化。

吃了与本来性质有关的地方的食物,神便可以恢复本来的模样和力量。所以,白龙吃了千寻从河神那得到的泥丸后,恢复了自己河神的力量。而有河神嫌疑的无脸男吃了泥丸后,吐出了象征着欲望的汤屋的妖怪们,并且一出了汤屋就变得很是乖巧了。

只是,无脸男已经完全丧失了神的力量,就算吃得再多也无法回到原来的模样,身体也开始透明起来。身体一透明,说明无脸男此时已无任何的容身之所。千寻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身体就变得透明了起来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她也不属于这里。

千寻是一个从别的地方搬家过来的转校生,还没到新家就误入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千寻失去了“定所”,所以才进入了这个魔法的世界。如果不在这里工作就没有她的立身之地。所以,取回“定所”和名字,也就是“生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不仅是神明,对千寻来说,场所对于发挥本来的作用、性格和能力也是同样重要的。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6)

白龙从钱婆婆那里接千寻回去的路上

白龙,因为忘记了自己本来的名字——赈早见・琥珀主,也随之忘记了自己作为河神本来的模样,所以当他想起了自己的名字的同时就知道了自己是琥珀川的神明,而且还救过小时候的千寻。

千寻也被汤婆婆夺去了名字,从千寻变成了千。此时,汉字完全发挥了它表意文字的职能,“千寻”这两个字在日语中给人留下意味深远的无边无际的温暖印象,但只剩下“千”后,这个名字就丧失了本来的意义。其实“千寻”这个名字是水很深的意思,跟河川的关系密不可分,揭示着千寻的本质。所以千寻和白龙之间才有“爱的力量”。这是一个由文字支配的魔法世界,慎重地选择文字,也就能直接决定登场人物了。而“千”所蕴含的分量太小,不足以展示整个名字所蕴含的意义。汉字停止了作为表意文字的功能,使得意思与发音相背离,变成“千”后也就只能是表音文字了。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7)

与汤婆婆签订契约,千寻的名字将改成小千

千寻把自己的名字找回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了。取回了名字也就想起自己原本的模样,也就恢复了生存的能力。这时便脱离了汤婆婆的支配,自由了。所谓名字,就是与住所结合起来的,能够揭示出神和人本质的词语。

因此,《千与千寻》里除了“场所”,“语言”也同等重要。用语言来交换约定,语言是值得被信赖的。所以语言才能守护住白龙对千寻说的“我一定会帮助你的”的约定,也能守护住千寻和汤婆婆的打赌,千寻赢了的话汤婆婆就把她的父母恢复原样并让他们回到人类的世界的约定。甚至连拥有魔法的汤婆婆也逃不掉语言的支配。魔法也是因语言而形成的,只要说出口的话是收不回来的。所以,汤婆婆被不停哭闹的坊宝宝撒娇威胁时,不经意说出来了让千寻留下工作的话,这才不得不勉强和千寻签下了契约。

《千与千寻》里有一些奇怪的场景。

首先就是汤屋了。千寻她们进入隧道之前,隧道的上面就写着一个“汤屋”,可隧道里面却写的是“油屋”,“汤”和“油”在日语里发音相同,但一个代表的是水,一个代表的是油。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确实和外面的世界不同。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8)

刚进入这个世界,还很懵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9)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10)

此处既有油,又有汤

汉字不同于英文字母等表音文字,汉字可以同时把意思传达给我们。现在汉字失去了原本表意的机能,难道不是为了说明这个世界也丧失了本来的机能吗?汤屋的世界给我们时空的错综感。

应该写“元祖”的帘子却写了“天祖”。而店的左边有一个没有显现出来的“化”字,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汉字异化的暗示。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11)

另一家店里的灯笼上本来应该是“おでん”的却写成“おでい”。“おでん”是关东煮,而“おでい”却是污泥。这也象征着河川被污染,污泥沉积在河底。我们可以认为人类犯下的罪行变成了憎恨与诅咒,使妖怪的世界变得乱七八糟。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12)

小吃店街道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三个字——饥,食,会。饥和食是反义词,有吃饱的人就有饥饿的人,象征着这两个世界的对立性。人类已经有足够的食物了,却还要对神明的食物动手,正因如此,随便吃了神明食物的千寻的父母才会被惩罚变成了猪。剩下的那个“会”字,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有点奇怪,像不像镜子里的字?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13)

不光是文字的对立,钱婆婆和汤婆婆这两个登场人物也是对立的。钱婆婆和汤婆婆是一对性格完全相反的双胞胎。钱婆婆使用的是白魔法,汤婆婆使用的是黑魔法。汤婆婆变身后是一只黑色的乌鸦,钱婆婆变成的是白色的纸鸟。

《千与千寻》以日本的国道21号线附近的丘陵为舞台,在国道21号线附近有个地方叫“养老天命反转地”,是荒川修作所建造的一个建筑,位于滋贺县。听说这个建筑是由“没有上下左右,没有平衡感”的理念而建造的。宫崎骏在拍《千与千寻》之前去过那个地方,并且觉得很有意思。养老天命反转地就是一种主题公园,而《千与千寻》里只剩下残骸的主题公园也许就是参考的养老天命反转地。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14)

坊宝宝因为外面全是病菌,出去就会生病的理由,被汤婆婆关在房间里,之后与千寻一起开启了去往钱婆婆那里的旅程,在途中他收获了自由,并真正健康起来,最后也能站起来走路了。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15)

千寻在汤屋工作、成长然后回到原来的世界。但宫崎骏本人却说这不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并不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孩子们本身就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某种情况下便会涌现出来……”很明显,在宫崎骏看来“涌现出的力量”与“成长”多少是有些不同的,发挥出潜在的能力,往大了看也算是一种成长吧。

宫崎骏第一次描绘的这种拥有潜力的少女是《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在角野荣子的原作中,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魔女的血缘被称为魔法。而宫崎骏却让这种魔法成为了魔女琪琪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千与千寻》不单单只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在某种意味上千寻也和琪琪一样没法使用魔法。就像最后钱婆婆给千寻编头绳时说的那样:用魔法做的,一点用都没有。不依靠魔法这种外在的力量,以自己本身的力量来实现成长可能才是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精神与思想吧。

(完)

千与千寻中的笛声(千与千寻中神明的零落)(16)

成長できた千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