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时到现代成语(成语里的生涯智慧---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这个成语出自孔夫子的《论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从古时到现代成语?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古时到现代成语(成语里的生涯智慧---后生可畏)

从古时到现代成语

后生可畏这个成语出自孔夫子的《论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意思是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望,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这是孔子勉励年轻人的名言。他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提醒年轻人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年轻人的优势在于年轻,来日方长,大有可为。但值得警惕的是人很快会变老,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他的学问事业倘若还没有什么成就,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可让人敬畏的了。

以前读这句话没什么太深的体会,现在重读,真的是给人悚然而惊的感觉,孔夫子的见地真的是一针见血,入骨三分。

一个人年轻时不努力,那么人到中年,一无所成,静夜思之,只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35岁现象成为职场上热门话题。

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职业生涯和季节一样,有自己的节律,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节律在加快,每个人都要赶上节律,不然就会面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尴尬局面。

电视剧《龙年档案》里面万汉山对仕途年龄有一段精彩台词:“三十四岁以前当了副科级,一定要用两三年时间争取转为正科级。在乡镇上,就要由副书记转为正书记,副乡镇长转为正乡镇长。在咱们县委机关里,各局都是科级。副局长副科级,三十四岁以前当上了,两三年之内都要争取当成正局长,混成正科级。往下就有一个更重要的冲刺了,最晚三十九岁一定要想方设法提为副处级。因为现在过了四十岁,一般就不再提拔你进入县级党政班子了。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一般就是副处级,到了三十九岁还没爬到这个高度,往下也就不用当官了,上边封顶了。三十九岁以前往副处级冲刺的人,比三十四岁以前往副科级冲刺的人还玩命。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不干政治去干别的,又少了选择。”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怎么使用时间,发挥最大价值。

关于时间管理,有两个可以借鉴的方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讲述了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

具体方法

记录:运用各种各样的耗时记录卡准确地记录时间耗费情况。

统计:每填完一个时间区段后,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听汇报、检查工作、调查研究、走访用户、读书看报等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

分析:对照工作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浪费时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做了应该由别人做的工作;做了浪费别人时间的工作;犯了过去犯过的错误;开会和处理人事关系时间过长等等。

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

应用这种方法,柳比歇夫取得了怎样惊人的成就呢?

生前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涉及生物分类学、分散分析、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方面;

各式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一万两千五百张打字稿。

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

曾国藩的修身法

曾国藩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曾国藩的成就与其早年就开始践行并终身坚持的修身十三条密不可分: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无事时心无杂念,做事时全神贯注。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不睡懒觉。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读书时专注,一本看完再看其他。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