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

戚继光在与倭寇的战斗中,认真总结了日本刀法,同时又在民间挖掘整理长刀技法与形制,后在“戚家军”中列装了长刀,并编写了著名的《纪效新书》,更详尽地记述了长刀地功效与形制(其中戚继光所用计量单位为周尺,六尺五寸,通长约150cm),且针对当时倭寇中盛行的剑术《阴流》,加紧训练士卒,其技较倭寇高一筹,故平息了浙、闽、粤沿海倭犯。并于1560年著成《辛酉刀法》。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

一、刀型:长刀沿用了宋代斩马刀的弯刃式设计,从而更利于劈砍、拔刀和人体工学作用力。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2)

二、刃锋:长刀刃面借鉴了汉代吴地环首刀的另一种宽刃面镐造设计以提高锋利度,甚至部分长刀的刃面比武士刀更宽,故而相较于武士刀更锋利。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3)

三、刃长:当时长刀的刃长更是远超普通日本刀,《纪效新书》记录长刀制通长150厘米左右,其型如犹如五尺环首刀、短柄陌刀、斩马刀。 这弥补了一直以来明军以单手刀对战武士刀时的重大劣势。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4)

四、刃厚:长刀的刃厚借鉴了唐刀,刃厚将近0.9-1厘米的厚度比日本刀更坚固,单位长度的重量更重,故有利于破甲。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5)

五、成效:明长刀结合了人体工学、锋利度、长度、厚度以及招式技法先天克制等整体综合优势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为戚家军剿灭倭寇以及万历朝鲜之役中两度击溃曾经历日本战国洗礼的丰臣秀吉武士集团与海盗立下汗马功劳,据统计自长刀制出以降,明军対倭皆以巨大优势战损比完胜。而后间接导致了日本丰臣家倒台和江户德川幕府的建立。

六、发展:后期的御林军长刀因不必虑对战日本刀,而从人体工学考量缩短了长刀的长度,但普遍维持在110厘米以上。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6)

戚家刀&辛酉刀法&戚家军

所谓戚家刀,狭义上是指戚继光军队里面所用的刀(包括单手刀和双手长刀),广义上是指自戚继光以后明清(明中-清中)时期生产的这类类似戚继光改良后的刀姿的刀。本身日本刀就是源自于我国古代唐刀样式(仪刃或横刀)后来,传到日本被改进成了日本刀(唐样大刀,太刀等),就是倭刀。戚继光抗倭时发现,倭寇身材矮小,但是他们武器倭刀却极长,作战中占尽优势。

戚家刀学习了日本刀的姿态,整体一改往日风格。明军不用像倭寇那样注重单个刀体的研磨,更加注重整体的功效和制造成本,不像造价昂贵的日本刀,根本无法大规模普及。

戚家军刀造型图

《辛酉刀法》图解

1. 持刀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7)

列阵等待时,左手反握刀柄,刀 直立是最省力的。

2. 藏刀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8)

准备要战斗时,左手握刀柄的中央位置,因为刀身放平,拿在手上比较费力,所以只是出刀或收刀的过度动作。

3. 拔刀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9)

当对方有动作或你想先手时,左手略向右手送刀,右手抓住刀柄反手上撩类似拔剑的动作,同时向前小踏一步,和日本居合斩拔刀术略像。

# 此动作可先手可后手,先手为突袭对方,后手为防御对方 #

# 莫用力过猛,刀易脱手,且需为后招留力 #

4. 对刀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0)

若你是防守式拔刀,对方刀与你刀接触,你就借反弹的力和下摆回旋的力旋转一圈,双手正握持刀面对敌人。

若你是进攻式拔刀,被对方的刀防住,你就借反弹的力和下摆回旋的力旋转一圈,双手正握持刀面对敌人。

#顺势而为,借力用力。见招拆招,切莫心慌#

#若要先手,先惑对手。交谈之间,突然出手#

5. 左防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1)

左脚前踏一步,翻手腕反握刀防守。右手下,左手上,右手略压着左手。

6. 右防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2)

右脚前踏一步,翻手腕反握刀防守。右手下,左手上,右手略压着左手。

7. 上防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3)

后退侧身马步重心在后,右手反握刀上举,左手托刀背。

#泄力完成后,马步换重心,左手略推刀背后 迅速去抓刀柄,右手转腕迅速下劈,转为攻势。#

8. 挑剑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4)

右脚前踏小步,正手刀下劈,及时收力 定点定刀,再回刀上挑,收于身前。

9. 反击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5)

防守完成后,刀身 略往左下方 下沉,引导化解对方刀势,弓步重心转换,右脚前踏小步,挥刀划圈转正手下劈。我我自己称它为反击式,于防守反击之意。

# 下沉 左推 划弧线 依次连贯顺畅 #

# 利用弓步的弹性来 受力 借力 发力 #

10. 收刀式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6)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7)

二字钳羊马是咏春拳基本桩功,同时也是洪拳的基本马步之一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8)

以《辛酉刀法》看「猿飞」

為了比较《辛酉刀法》与「新阴流」的差异,以下即嘗試以《辛酉刀法》的架式,套进「猿飞」等三招的动作,从而揣摩戚继光將军当时设计《辛酉刀法》时,有多少材料取自〈阴流目录〉。

但由于笔者对「新阴流」刀法的认识浅薄,其刀法精微之处实在无法表达,只能粗略描绘其大概。故此以下图解僅供参考,並不具代表性,敬请注意。

猿飞:向前击贼>退步抱刀(三退防贼)>进前杀贼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19)

猿回:退步向左防贼>向前击贼>进步抱刀(三退防贼而上步)>进前杀贼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20)

山阴:退步向左防贼>偏身向前击贼>进步抱刀>偏身向前杀贼

古代武术戟法记载(古代战场武术辛酉刀法图解)(21)

《辛酉刀法》是中国人的再创造

拙文〈〈阴流目录〉與「苗刀」〉曾经提出一個观点:「《辛酉刀法》的編定,很可能是借『阴流』的图谱势式为主(即使看得懂文字,若沒有师范传授的话,恐怕帮助亦不大),配以俞大猷《剑经》体系的训练,从而湊合、发挥、再创作而成。」

从《辛酉刀法》的套路上看,与「猿飞」三式的順序全然不同,可以证明由师范正式授艺的可能性并不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