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看懂春运路上会发生什么(今年反向春运现象凸显)

一分钟看懂春运路上会发生什么(今年反向春运现象凸显)(1)

原标题 “反向春运”会成为一种潮流吗

今年“反向春运”现象凸显,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是十大热门目的地。 新华社 图

■本报记者 雷册渊 整理

又到了一年一度打点行囊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你还在为买不到春运火车票焦虑么?或是对着价格高昂的返乡机票发愁?在春运大军不断向着家乡移动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从家乡来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踏上他们“反向春运”的旅途。

今年,上海铁路局推出31趟列车折扣票,最低6.5折,以吸引旅客错峰出行,“反向”团圆。当人们看到“逆流而行”的高性价比后,“反向春运”会否成为一种趋势呢?

“春运综合征”如何解

春运,这一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春运综合征”,曾被用多种方式解读,也被用多种方法解决,但都没有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春运人数年平均增长5.6%。

2012年春运期间,当春运人流随着滚滚列车穿山越岭的时候,很多人意识到——像坐公交车一样坐火车,在春节前后也无须为车票焦虑,其实很难实现。那一年,春运客流发生了一次“井喷”,首次突破30亿人次大关,达到31.58亿人次,比2011年增长9.1%。

2012年的高增长看似偶然,其实有着必然的原因。2011年6月30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京沪高速铁路通车,年底广深高铁开通营运,与此前开通的武广高铁联通,为珠三角返乡旅客提供了一条大流量的疏散渠道。交通的供应出现了松动的信号,那些过去因为买不着票而放弃了的潜在需求被突然释放了出来。

“回家”是不是一种商品?多年前随着“春运综合征”日趋严峻,国人开始讨论春运的经济学属性。在经济学看来,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调整一般资源分配最好的办法是启用价格杠杆调整供求。

春运火车票价曾经被加价20%,一场供求改革开始。不过,没坚持两年春运火车票就恢复了原价。因为在中国,过年回家被赋予了如此多的人文内涵,民众拒绝将其视为普通商品,而作为廉价流动方式的火车,更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

而若以满足春运客流为标准兴建铁路网络,势必造成基建资金的巨额浪费。全年路网的满负荷运输不过40天左右,剩下320天的运力被闲置。当春运也不再是紧缺商品,这意味着春运40天之外的320余天里,全国交通资源中已有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又因为春运的单向流动特点,春运期间铁路的产能也有一半是浪费的,年前是返城的运力闲置,年后是回乡的运力闲置。

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创造出利润增长点?铁路部门竭尽所能,如开通短途城市火车,争取日常通勤旅客;开通夜行卧铺高铁,争取长途旅客等。可和春运回家过年的刚性需求比起来,新增的试探性服务吸引到的客流还是九牛一毛。

核心家庭助推“反向”模式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过去春运一边倒的“单向流动”格局正被悄悄打破。今年春运,铁路部门有了平衡运力的新尝试——铁路上海局推出31趟列车折扣票,最低6.5折,以吸引旅客错峰出行,“反向”团圆。

所谓“反向春运”,就是年轻人把老家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送回老家。这显然是有意避开人潮的一种灵活变通。在机票、车票票源充足且打折促销的背景下,“反向春运”以其省钱省力的出行优势受到青睐,成为许多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反向春运”成为人们的出行新时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春运压力,不失为对一票难求和“黄牛”倒票的破解之策。

有人说,中国已经从一个资源紧缺型的国家转变为产能过剩的国家了,很多围绕着紧缺经济形成的商业逻辑都过时了,需要重建新的经营思维。“铁老大”在这方面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航空公司最早放开了竞争,利用价格杠杆吸引旅客,填补闲置的运力资源。而当人们看到错峰出行、“反向”团圆的高性价比后,也开始调整假日安排,一线城市的团聚渐成趋势。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春节去大城市团圆成新风尚。根据携程等订票网站的数据统计,今年“反向春运”现象凸显,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是十大热门目的地。

心安处即是故乡,与其花上大价钱回乡,在定居了的城市团圆不失为一项明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在都市里扎下根来,也早没有了移民心态。“80后”“90后”们又多是独生子女,昔日宗族式家庭多转化成了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或“4-2-1”的金字塔式家庭,小家之所在,即大家之所依。

春运不过是人们对“春节运输”的简称,原本就不应有“正”与“反”的方向之分。无论是带孩子回老家看看,还是年轻人接老人到大城市里走走,都应当成为人们的过年选项。不难想象,反向团聚会越来越普遍,春运难题求解起来或许也会越来越容易。

大数据里观春运

随着“90后”的成长,这个春运他们成了出行主力。2016年春运,“90后”占比首度超过“80后”,现在这个趋势更明显。与“80后”相比,“90后”明显呈现出行时间更早、距离更短、速度更快的特点。

此外,随着我国高铁运营的总里程数突破2.5万公里,高铁已成为春运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统计发现,随着高铁路网的铺开,旅客行程平均耗时缩短了近一半。

为了提高客座率,不少航空公司也在调整票价,鼓励消费者“反向春运”。数据显示,今年除夕前一周飞往“反向春运”热门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机票价格甚至比高铁票还便宜。例如,除夕前一周,哈尔滨飞往北京的机票有的低到1.3折、只需要180元,比动车票便宜约126元;重庆飞深圳的机票最低价是190元,相当于打1.2折,比高铁票便宜629元。除了节省开支,这样的方式还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也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

而“反向过年”的风潮也刺激了一线城市的酒店和旅游消费。数据显示,上海迪士尼、北京故宫和八达岭长城、广州长隆乐园等景区在年初一、年初二的门票预订量也有相应增长。受此带动,“反向”过年的人群为餐饮、娱乐、购物消费带来的提升,预计同比增长近100%。

现在春节不再只是回家,越来越多人选择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据携程旅游发布的春运大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出行涉及100多个出发城市,到达全球60多个国家、280多个目的地,最远抵达南极。2018年春节已经成为旅游过年、出国过年“史上最热”春节,国内游、出境游人数创新纪录,而这一趋势今年也将更加显著。

(本文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新华每日电讯》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