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

《集王圣教序》偏旁部首四十种:双人旁、广字旁、右三撇、火字旁、口字部、宝盖头、斜玉旁。

合体字的结构,在组合上要有主次和虚实之分。结构的各部分之间有对比,有变化,字形自然生动,变化多姿。

在一个偏旁部首中,如果点画相同,也应有变化,在长短、粗细、角度、曲直、刚柔、藏露、断连等方面不同变化。

行书的点画形态和偏旁部首,在运笔上有的近楷,有的近草。同一个字中有有类似情况,近楷和草的两部分的组合。

行书不仅仅书写比较流走,在技法处理上也比较灵活多变,不拘一格。《集王圣教序》因属于集字作品,有部分字是借助其他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在组合成字时,因借用的偏旁部首自身的局限性,字形的构成更加自由多变,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思路和有益启示。关键在于要善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在临摹练习或阅读偏旁部首的行与法时,一定要多分析和记忆,力求能够背临,我们掌握的偏旁部首技法越多,在以后的自由创作中,越自由,在自由中而实现笔笔有法度,有来历。

《集王圣教序》偏旁部首四十种:

13/40、双人旁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

"彼"字左旁竖向空间约略分四等分。在整个字中显得短且居中,横向也比较窄,故整体内敛。注意两撇间的距离和角度。第一撇的起笔和收笔在左九宫格竖线上,第二撇略偏左,起笔在首撇中部偏左一些。首撇轻而短,第二撇长。角度方面,上撇短而角度大,第二撇角度略小。竖短,起笔和第一撇的收笔在一条线上。整个双立人的略微上右下左斜。疏密虚实方面:上疏下密,上虚下实。整体势态上迎右下避右。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

"德"字左旁写法比较特别,第二撇似乎是后补写的,这种做法古代有,现代也有,包括硬笔书法的横写。有些在在古代和我们现代书写的笔顺不一样,如"堂"字。"德"的左旁化为左弓竖钩形态,因为中段没有笔画所以在完成首撇后的线条属于连带书写,故细若游丝。直到写挑画时,才有运笔动作,线条加粗。第二个撇化点,在完成右部心字底的收笔后向左上露锋收笔,然后逆锋入纸,带有抢锋意作撇点。这种做法在古代,不是病笔,而是一种正常的运笔路线。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增加了控笔力度,不让形态意味顺滑而流于疲软。在就是增强运笔的节奏,丰富书法的表现力。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3)

"微"字双立人,写的有些草化。由一点一弧一短直竖连带书写完成。弧和竖约略各占一半。竖向整体上右下作取势。起笔接上势,收笔回锋收于画内。在整个字中,具左,偏下,略带一种下坠势。故中部取势向势上扬,右部复取下压右下拉势,以在矛盾中取得对立统一的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4)

"御"字整体较均密严正。点画粗细交互搭配。双立两笔完成。整体竖直,首撇化点。竖画起笔角度和点的角度近,中段粗细变化不大,收笔形态有斜角,回锋收笔于画内,比较含蓄。用笔近楷。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5)

15/40、广字旁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6)

"序"字的"广"字头,用笔如楷。竖撇化反撇不出锋,回锋内收。整体用笔方而刚健。起笔点角度约大于四十五度,背圆弓,左下出锋带横。横画起笔竖直,用笔接点的收笔,定准位置后切锋向下,挫锋向右。横画左低右高 斜度大。撇的起笔由横画收笔与画内,然后左行笔至横画中段偏右处向左下运笔由轻渐重,直收笔处顺势向下轻顿,回锋收笔至画内已为下一笔蓄势。整个撇画有左上拓意。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7)

"庶"字的"广"旁,点平而方。横撇曲且细劲,收笔作顿,右是带钩出锋。整体疏郎空灵,线条流畅坚实,有屋漏痕之形质。转折取方折。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8)

16/40、右三撇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9)

"彩"字左三撇,短,其形近撇点。三画形三异。长短、轻重,藏露,角度在气脉贯通中有各得其势,各的其形,同时与"采"的右侧空间有迎让避就之势。三撇整体竖向垂直。三撇之间的距离有远近不同。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0)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1)

17/40、火字旁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2)

"烟"字的"火"旁,竖撇,起笔方头,中段粗细变化不大,出撇不做渐细处理,左向平出。三点形态、方向、远近、用笔方圆、轻重各异。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3)

"烛"字的"火"旁近"烟"字,竖撇用笔中段细劲,收笔形态如刀,乃自然成形。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4)

18/40、口字部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5)

"况"的口部由1和2形符合写就,竖起笔轻细,收笔如楷,中空,横折横连带书写。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6)

"足"的"口"字头,同,1 2。用笔粗而圆厚。左竖化点。横折横用笔短,促,起笔行笔收笔,过程每段都需要交待清楚。切忌模糊不清,节奏不明。同时注意线条形态的方圆变化。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7)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8)

"启"字"口"以方为主。"知"的"口"以圆为主。注意开口位置不同。用笔线条形质不同。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19)

"味"字"口"化为二点,形断意连。形态随势而生,因势而形异。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0)

19/40、宝盖头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1)

"密"字的"宝盖头"取势险。点竖,左倾。左竖较长,用笔劲挺,横钩左低右高钩前方折劲利,钩的出锋指向左竖收笔出,并略带抱势,因钩的肩部右上扬,以致右肩部空间随空却满。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2)

"室"字"宝盖头"较常见,但点画形态自然大方,用笔如楷,复有带有流动之意。点居中,端正,出钩前向向下沉,然后右顿,提按挫锋,向左下出钩,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3)

"字"字的宝盖头用笔极具行书意,笔断意连,一气呵成。点顺势入纸,居中,上右下左斜收笔出锋向上,在空中划弧形笔至宝盖竖点处,由上向下落笔,右顿,调锋向下,顿笔略做提按调峰写横钩。横钩的横画上弓势,出钩前,下顿在左出钩。宝盖头用笔以方为主。左重右轻。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4)

"寂"字的宝盖头和"字"中的宝盖头用笔粗细变化相反。用笔劲健,犀利,故笔笔露锋入,露锋出。在整个字中,宝盖头位置偏左。左放右收。出钩带下一笔。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5)

"蜜"中的"宝盖头"草书化。点与横钩距离略大。上点偏左。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6)

20/40、斜玉旁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7)

"斜玉旁"三横间上疏下蜜,中横多与竖一笔连带书写。在整个字中所占地步随字形点画多寡而生。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8)

单人旁和口字组合的所有字(集王圣教序双人旁)(2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