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1)

土耳其地图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说的是伦敦和巴黎,但如果要聊一聊土耳其的“双城记”,自然便是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生活在土耳其的国人习惯把这两座城市叫做“坦布”和“安村”,光从昵称来看,两者似乎不像伦敦、巴黎那样处于同一个量级。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2)

土耳其共和国在欧洲的位置

作为土耳其最大的两座城市,安卡拉与伊斯坦布尔之于国家的政经与文化举足轻重,不过这两大城市,彼此之间却长期有着微妙的“双城情结”。

拿破仑曾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首都就会是伊斯坦布尔。”

虽然在上个世纪,伊斯坦布尔卸下一直以来的首都光环,但到现在它仍散发着大城魅力,吸引全世界的人前来探索。也因为如此,对土耳其不熟悉的人时常误以为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首都,但早在1923年建国之初,土耳其的首都就已迁到位于安纳托利亚的安卡拉。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3)

图为安卡拉投票所内的阿塔图克像。

在土耳其历史上,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文化与历史悠久。那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让凯末尔将新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定在安卡拉呢?

▌首都论战:安卡拉派VS 伊斯坦布尔派

土耳其迁首都的故事,要从一次世界大战鄂图曼土耳其战败后说起。当时,西方势力入侵鄂图曼土耳其,许多国土遭到占领,伊斯坦布尔也落入协约国手中。凯末尔在一战结束后发起独立战争,并成功取得胜利。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4)

蘇丹皇太后筵席,鄂圖曼水彩畫(布里奇曼藝術圖書館)

凯末尔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土耳其共和国,摆脱过去奥斯曼土耳其的阴影。1920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成立;1922年11月时奥斯曼土耳其末代苏丹遭到驱逐出境,此时的土耳其的首都名义上虽然是伊斯坦布尔,但实际上的决策中心已经变成安卡拉。

1923年1月时,凯末尔在一场演讲提到,“环境条件会影响一个人的想法。”他表示:“一个住在安卡拉的人会是一种想法,住在伊斯坦布尔的人会是另一种想法,住在巴黎的人又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5)

图为1923年,阿塔图克与妻子、幕僚在土耳其东南大城阿达纳。

凯末尔这番言论,为接下来迁移首都一事拉开序幕。

社会上对于首都应该维持伊斯坦布尔或是改成安卡拉,开始出现讨论的声音。同年3月,挺伊斯坦布尔派与挺安卡拉派两方人马开始藉由报纸发起“笔战”。到了7月,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清楚界定土耳其领土范围的《洛桑条约》后,新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应该落座于哪?更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6)

托普卡珀和多尔玛巴赫切宫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主要居所

伊斯坦布尔派表示,也许安卡拉在战争时期是一个适合的首都地点,但在和平时期,已开发的伊斯坦布尔更适合成为一个国家的首都,甚至在报纸专栏中表示:“脑袋一样的话,地点换去哪里都没有差。”批评凯末尔政权想要用换首都来改变国家的做法。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7)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于6世纪为拜占庭帝国所建,原为教堂,后为清真寺,今为博物馆。

伊斯坦布尔派也从实际面分析,如果将首都迁至安卡拉,政府需要投资一笔为数不小的金额在建设城市上,这对于一个刚打完仗的国家来说,是一项不必要的开销;安卡拉派则认为,就地理位置来说,伊斯坦布尔已经不适合作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它距离西方国家的位置太近,战略位置不佳。

除此之外,伊斯坦布尔早就丧失首都功能,如今是以安卡拉代表的凯末尔势力,将伊斯坦布尔从西方列强手中救回,伊斯坦布尔当然得隶属于安卡拉之下。有趣的是,在两方争论不休时,驻伊斯坦布尔的外国使节人员匿名向报纸表示,他们虽然无权干预首都的位置,但伊斯坦布尔是伊斯兰世界与商业的中心,应该有资格继续成为土耳其的首都。

▌新都新气象?挥手告别古老的奥斯曼土耳其

在各界高度的讨论声中,协约国于1923年10月6号撤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军队进驻后,对于首都位置一事也需要尽快决定。然而,土耳其的新领导人凯末尔,一直以来都偏向选择安卡拉作为首都,尽管他的亲信劳费特反对迁都。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8)

1923年,土耳其军队重返接管伊斯坦布尔,首都位置一事也需要尽快决定。而土耳其的新领导人凯末尔,一直

劳费特曾表示,伊斯坦布尔不论是在城市建设基础或是其他方面,都比安卡拉还适合当国家的首都。劳费特在提及首都一字时,使用了源自波斯语的古土耳其语“Payitaht”,而不是现代土耳其语的“Başkent”。对此,凯末尔表示,正是因为使用“Payitaht”与“Başkent”的两种人太不同了,使用“Payitaht”的人还停留在旧时代,所以才需要透过法律来宣布,让“Payitaht”一词不会在新土耳其共和国中被使用。

言下之意,清楚表达了安卡拉作为新首都不仅只是战略考量,更是要从老旧的鄂图曼土耳其中走出来,成立一个更新且更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1923年10月9号,当时的土耳其外交部长伊斯魅特将新首都的法案呈交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并在同年10月13号通过,安卡拉遂正式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9)

图为1923年,还不算上是个开发成熟的城市安卡拉。

综合当时的情势,安卡拉获选为首都有四大原因:首先,在战略位置上,伊斯坦布尔距离西方国家太近,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安卡拉,不但距离邻国都有缓冲距离,而且与土耳其的边疆省份都比较近,有利未来的平衡发展;第二,安卡拉有铁路经过,物资运送上较为方便;第三,在独立战争时,安卡拉地区的人民相当踊跃地支持凯末尔的行动,对凯末尔来说,安卡拉可以做为榜样,激起全国各地一致向外的决心;第四,安卡拉从未被外国势力占领过,某方面反映出土耳其的民族自尊心。

安卡拉被选为首都后,政府马上着手进行一连串的都市建设,从市内交通网、供水系统、照明系统到电信设备,各方面地打造安卡拉成为一个首都城市该有的样子。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土耳其政府在安卡拉投入相当多资金,所有政府部门都迁移至安卡拉,也吸引很多人民前来安卡拉寻找机会。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10)

安卡拉城市人口成长迅速,从1923年的2万多人成长到现今的550万人,但还是不比伊斯坦布尔的2000

安卡拉城市人口成长迅速,从1923年的2万多人成长到现今的550万人。虽然在人口数上来说,伊斯坦布尔拥有2000万人口,比起安卡拉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都会区;但安卡拉人口的成长速度,却是其他土耳其大城市的两倍。

▌安卡拉的城市与市民性格养成

如今,安卡拉几乎只是作为政治中心,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的经济中心,横跨欧亚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远远不及的。土耳其政府也因此更加投资这座城市,在许多对外宣传的场合上,土耳其外交大使也都会提及伊斯坦布尔在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希望借此吸引外资进驻。

在历史遗迹上,伊斯坦布尔也因为其悠久的城市历史而比安卡拉拥有更多古迹资源,例如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地下皇宫与鄂图曼王朝的托普卡帕宫与多瑪帕切宫等等,每天吸引上万名观光客,创造可观的观光收入。伊斯坦布尔的人口组成也相当多元,在土耳其人普遍的认知上,如果想去大城市寻找机会,首选并不是首都,而是经济重心的伊斯坦布尔。

城市性格与形象方面,与夜生活多采多姿、休闲娱乐活动众多的伊斯坦布尔相比,安卡拉就显得稍微呆板,甚至有点无趣,观光资源也不如伊斯坦布尔,甚至没有像靠爱琴海的伊兹米尔或是靠地中海的安塔莉亚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唯一为人所知的,就是凯末尔陵寝,以及每年国庆日时的庆祝活动。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11)

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的经济中心,横跨欧亚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远远不及的。图为伊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行走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最大的不同便是对当地人的印象。

因为设有许多政府机关,安卡拉整座城市给人的感觉较为严肃。对其他城市的土耳其人来说,安卡拉人也与这座城市一样,给人距离感。土耳其人普遍认为,靠海城市的居民性格上较为热情,内陆或是气候寒冷的地区居民性格较为冷漠。这种观念其实与土耳其观光城市都在西南部靠海地区有关,观光业发达的城市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12)

安卡拉显得稍微呆板,甚至有点无趣,观光资源唯一为人所知的,就是凯末尔陵寝,以及每年国庆日时的庆祝活动

而虽然安卡拉内有许多大学,在人口组成上算是年轻城市,但许多外地年轻人在学业完成后,依然不会在安卡拉留下来,因为比起家乡,安卡拉的就业机会不见得比较多。但尽管安卡拉人看伊斯坦布尔人,觉得他们似乎生活更有趣一点,却也不觉得政府有把伊斯坦布尔经营好。交通问题、房租贵、城市壅挤还加上许多叙利亚移民……甚至有安卡拉人说过:“一想到下班要挤渡船从欧洲回亚洲的家就心很累。”安卡拉人还是颇为享受安卡拉无趣、冷静的小确幸。

而对于土耳其总统厄多安来说,安卡拉就像是一座“样品屋城市”。在这座意识形态相对保守传统的城市,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本人与人民站在一起的照片,展示着他执政至今的政绩,不但是为了打造土耳其政府的形象,更是为他个人打广告。

土耳其之旅第六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13)

图为出席安卡拉「欧亚仙境」的埃尔多安。

安卡拉市民曾经也相当支持AKP,AKP党籍的哥克切克自1994年来,就担任安卡拉市长至2017年,在2017年自动请辞后才由同属AKP的土纳接棒。安卡拉一直以来都给予厄多安强力的支持。

一位在安卡拉土生土长的年轻计程车司机认为土耳其接下来将会愈来愈好。

过去几年来,政府对于安卡拉的建设不多,加上2016年时饱受恐攻威胁,整座城市给人原地踏步的感觉。现在,人民期待着新上任的安卡拉市长可以为安卡拉带来不同气象——不仅仅只是名义上的首都,更是成为土耳其实质的政治经济中心。

留下来见证土耳其的改变?“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人的一生,不过是这个星球的匆匆过客;王朝兴衰,也仅为历史长河的短暂瞬间。繁华散尽,曲终人散,却也只有城市屹立其间,供后人品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