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八大变迁 从历史上看左右的变迁与区分

古代有等级森严的礼仪制度,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皇家礼仪,官府排名,民间交往等等重要场之中。

君主接受臣子朝见时是面南而坐,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居东,卑者在西,则尊左贱右;反是,则尊右贱左。

历史上的八大变迁 从历史上看左右的变迁与区分(1)

左右的重要性

区分左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吧?如果人家伸出右手与你握手,而你伸出左手岂不贻笑大方。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读一些古代诗词,文章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在当时左右的含义,就不免要闹出大笑话来了。

比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再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按照常理说,唐代是以左为尊的,那么左迁应该是升官了啊?

但在当时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从京城到地方当官为左迁,从地方到京城当官叫右迁。你看是不是很复杂。

大概大唐的吏部糊弄人吧,把下放当成升官啊。

历史上的八大变迁 从历史上看左右的变迁与区分(2)

大秦帝国以右为尊

秦朝设有左相和右相,左相李斯和右相王绾。李斯大家很熟悉的,右相王绾大家很少听见吧?其实王绾在吕不韦之后上位成为丞相的,而王绾在位七年的时间里,正是秦王朝建立初期作为丞相为了大秦帝国的建立一定做出了杰出贡献。能力和成绩都不在李斯之下。但是离奇的是历史上没有王绾传记。

在记载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史记·陈涉世家》中有“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闾左就说明被征发人地位之低。

其实在秦朝以前古人们一直是尊右的,原因很简单,右手灵活有力啊。自秦朝在官方规定了尊右以后,后代基本沿用。

历史上的八大变迁 从历史上看左右的变迁与区分(3)

左右的变幻

汉代是尊右的,如《史记·陈丞相世家》载的;“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可以充分证明右尊。

唐代也把最高政务机关,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改为“右相”,把次高政务机关,门下省的长官“侍中”改为“左相”。其下各等官职都分置左右若干。

到了元朝也沿袭了这一礼俗,均置左右丞相和左右丞,都是以右官居上。到了明代,又反之。明代六部的左右侍郎、左右都御史、左右给事中、左右布政使,都是以左官居上。

到了明代右尊已经不是惯例,官方规定,部院府寺,左官是要高于右官的。比如右侍郎任左侍郎,那是晋升。同理,右都御史迁左都御史,右布政使迁左布政使都是一样。

清朝一般以满人担任左职,汉人担任右职。吏部左、右侍郎,满人为左,居二品;汉人为右,居三品。

历史上的八大变迁 从历史上看左右的变迁与区分(4)

左右只是约定成俗的区分

我们知道,在平面上的一条直线,我们在中间点了一个点作为中心,那么一旦确定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也会随之被确定。我们取名叫左右。这两者是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

电荷的正负也像这样。人们确定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相同电性互相排斥,不相同的互相吸引。这里的正负就和左右是一样的。

体现在数学上就是数轴的两个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方向,零点的右侧为正,左侧为负,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左变成了右,右变成了左,那么相应的正负,顺时针逆时针等概念也要相应变换。这些在物理规律上都是相互自证的。

所以左右只是一种符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东西。

历史上的八大变迁 从历史上看左右的变迁与区分(5)

小结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于左和右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改开初期,我国还在破除思想桎梏,深圳的改革开放引起高度的关注与讨论,是不是右了,是不是走资了资本主义道路了。

当然现在对于深圳模式是没有争议了,但是当初对于右的批判确实是有很大压力的。而现在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这些已经是常规操作了,就成了左。可见左右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