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兵王自身硬才能带动队伍硬(兵王吕战勇守护战鹰)

吕战勇,河南许昌人,陆军第80集团军某陆航旅机务营空中机械技师、一级军士长。入伍25年,他始终牢记职责使命,苦练胜战本领,以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战鹰平安起降保驾护航,累计安全飞行3300余小时,出色完成多项重大飞行保障任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一代兵王自身硬才能带动队伍硬(兵王吕战勇守护战鹰)(1)

吕战勇对战机进行检查(谷林飞 摄)

凌晨两点,夜黑如墨,陆军第80集团军某陆航旅的停机坪上仍旧闪烁着灯光。飞行训练已经结束,但对空中机械技师吕战勇来说,新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记者登上一架直升机,看到吕战勇正带着新队员对操纵系统的各部件进行排查,边操作边耐心地讲解注意事项。完成例行检修后,吕战勇告诉记者,空中机械技师要对战机做到完全掌握,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它、照顾它。

吕战勇:家里人常说,“你对飞机的了解程度比对家人、对孩子的了解程度都要深”。

如愿参军入伍

与战鹰朝夕相伴

空中机械技师肩负着维护管理直升机的重任。他们不仅要在战机飞行时监控发动机、液压、燃油、电气和环控系统、航行姿态,还要负责战机在地面的检修。用吕战勇的话说,他们既是飞行人员,又是机务人员,是空中的“安全员”,更是地面的“维修员”。

吕战勇:我是飞机的机械师,相当于是这架飞机的总负责人,不仅要负责飞机在地面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还要在飞行的全程伴随保障,协助飞行员处理一些特情,排除故障。

一代兵王自身硬才能带动队伍硬(兵王吕战勇守护战鹰)(2)

吕战勇对战机进行日常维护(谷林飞 摄)

采访中,谈起为什么会选择从军,吕战勇笑着说,从名字就能看出自己和部队有缘。从小便很向往军营的他,1998年如愿参军入伍,新兵下连后先是从事坦克、枪炮等军械修理工作,后来被选调到陆军航空兵部队负责维护战机,并进入陆军航空兵学院学习。回忆起年轻时的经历,吕战勇坦言,刚入伍那两年,他对自己的军旅生活是比较“失望”的。

吕战勇:刚到部队的时候,我很兴奋。入伍之前,我认为到部队就是参加演习或者作战,也会执行一些很紧急的任务。但实际上到部队以后,我们整天忙着强化体能、技能,没有接触到抗洪、演习等任务,我的心理落差较大。

抗震救灾一线

确保战鹰随时起飞

随着军龄的增加、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吕战勇越来越真切地感悟到,战鹰向战而飞,自己作为战鹰的守护者,岗位虽平凡却很重要。特别是2008年参加汶川地震救援任务后,吕战勇更加感觉到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吕战勇:因为四川周边大多是高山,有的甚至上千米,山谷又窄又深,还架设了电线,情况很复杂,对我们飞行安全影响特别大。村民们都在山谷或者半山腰住着,我们要寻找合适的场地把救援物资卸下去,再把伤员转运出来,确实很难。

一代兵王自身硬才能带动队伍硬(兵王吕战勇守护战鹰)(3)

吕战勇(右一)在执行汶川地震救援任务期间转运伤员(照片由本人提供)

四川地震灾区的地形复杂多样,再加上特大地震造成山体崩裂、房屋坍塌,震后气候条件恶劣,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期间,吕战勇和战友们每一次起飞、降落、转运和救援都是向险而行,困难重重,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惊心动魄。有一次,在转运受灾村民的途中,吕战勇忽然听到废墟中有微弱的哭声,他急忙停下脚步顺着声音仔细寻找,在确定位置后不顾余震带来的危险,用双手在废墟中挖掘,成功救出一个婴儿。

吕战勇:当时天气不好,河中间有一个类似小岛的地方,全是鹅卵石,中间刚好能勉强落下一架直升机,我们就选择在那里降落。随后,我们看到远处有村民摇旗,让我们过去接应一下。在接应村民的路上,我听到有孩子的哭声,估计是有孩子被埋在附近坍塌的民房里。我们循着声音找过去,救出来一个婴儿。

作为空中机械技师,经常要与时间赛跑,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去攻坚克难。在汶川抗震救灾期间,有一天受领任务出发前,吕战勇对直升机进行例行检查,突然发现启动按钮没有反应。时间紧迫,吕战勇根据经验判断是线路出了故障,他迅速展开排查,毫不犹豫地钻进有40多摄氏度高温的尾梁内,依靠仅有的手电光亮,艰难地边挪动身体、边检查线路,最终成功排除故障。直升机立即正常启动,飞往救灾现场。

吕战勇:当时任务很紧急,飞机要立即起飞,但故障一直解决不了,我感觉就像自己生病了一样,心里很难受,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故障排除。

成为“兵专家”

为战鹰安全保驾护航

“定位准、排障快,响当当的飞机‘守护神’”是战友们对吕战勇的一致评价。在一次夜间演习任务中,就在即将发射火箭弹的关键时刻,直升机的观瞄系统显示器突然出现异常,根本无法瞄准。眼睁睁地看着目标就在前方,火箭弹却迟迟发射不了,整个机组都慌了神。危急关头,吕战勇果断决定重新启动观瞄系统,最后发射任务顺利完成。演习结束后,吕战勇继续探寻故障原因,并将此问题反馈给其他同型直升机的机组,避免了风险隐患再次出现。

吕战勇:如果弹打不出去,一方面是待我们落地后排弹会非常耽误时间,另一方面,如果带弹落地的话,飞机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一代兵王自身硬才能带动队伍硬(兵王吕战勇守护战鹰)(4)

吕战勇对战机进行起飞前检查(谷林飞 摄)

经过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的历练,吕战勇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业务过硬的“兵专家”。谈起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心得,吕战勇说,作为一名空中机械技师,不仅需要与机长和机组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实时观测并上报相关数据,还要具备过硬的本领、高超的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应对飞行中突发的各类险情。

吕战勇:不管在空中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沉着冷静,处置要准确、适度,方法要对症。因为在空中有可能一秒钟、甚至零点几秒就决定一切。国家资产以及飞机上所有乘组人员的生命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就取决于这关键的几秒钟里如何处置。处置好了,就没有问题;如果处置不好,那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手托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的生命安全”,谈到机务保障人员肩负的使命职责,吕战勇的神情一下子严肃起来。他说,这些年来,始终要求自己必须做到工作上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不仅如此,作为新机务兵的引路人,吕战勇对所带的兵也是坚持同样标准,时刻严格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守护战鹰,向战而飞。

吕战勇:我们从事的是高技术兵种专业,我对新机务兵的要求非常严格。例如对一些数据的背记,包括飞机的线路图,错一次都不行。

一代兵王自身硬才能带动队伍硬(兵王吕战勇守护战鹰)(5)

吕战勇(右)与机组成员讨论业务知识(谷林飞 摄)

服役有期限,职责无尽头。寒来暑往25年,吕战勇在绿色军营勤学苦练、默默耕耘,始终奋战在机务保障第一线,守护战机平安起飞、安全降落,高标准完成了多项重大飞行保障任务,从未出现任何差错。新年开启新征程,吕战勇坚定地说,为战鹰展翅翱翔保驾护航,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他一生热爱的事业,他会和战友们继续勇毅前行,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吕战勇:我虽然在兵龄上是“老同志”,但一直都怀揣一颗“新同志”的心。保障战鹰在祖国的蓝天翱翔,是我们空中机械技师的梦,是责任也是担当。每次顺利完成任务的时候,我更加觉得,我的责任始终是神圣而光荣的。

记者:鲁佳琳 谷林飞 姜浩

来源: 央广军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