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炸桥(惨烈的汇山码头之战)

“中国军队占领汇山码头了!”1937年8月,上海中西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惨烈又英勇的汇山码头战役。

淞沪战役,宣誓了中国长期抵抗暴日的决心,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而“汇山码头之战”可以说是淞沪战役诸战中最精彩的一场战斗。

尽管汇山码头之前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战斗用惨烈二字来形容都不够.....

松山战役炸桥(惨烈的汇山码头之战)(1)

时间倒回1937年的上海。日军咄咄逼人地夸下海口:“在数十小时以内解决在沪抗战的中国军队。”为了抵抗日军,中国军队36师从西北赶到淞沪参战。

当36师还没到达淞沪时,友军已经和日本倭寇进行了好几次肉搏。从8月13日到8月18日,时间已达一星期,部队非但没有被日军及其新式武器吓退,部队的阵地反而从闸门越过租界线,成为驻屯上海的日本陆战队最大的威胁。这不仅打破了日军快速消灭中国军队的迷梦,而且日军还遭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9月19日的晚上,36师奉命接替友军右翼防务。36师先头部队共两个团的人接替了沙泾港桥至保定路一带的阵地严密布防,其余部队则到翔殷路以南、其美路东西两侧地区疏散集结,等待重新配置。

松山战役炸桥(惨烈的汇山码头之战)(2)

第二天,先头部队的两个团已做好攻击准备,一小部分人先提前袭击,由天宝路南端、公平路北端、东有恒路东端之机,进展到梧州路塘山路一带。在附近的街市,日军利用水泥钢筋建设的大商店或住宅墙沿作为掩护,各交叉路口的高楼,已被日军占为据点,并配备了炮兵,街道两侧配置着大量机枪。每一段街道的中心,重复堆着厚厚的沙袋和有刺的铁丝网。日军和汉奸,埋伏在这些强大的工事防线或两侧街道里伺机而动。当36师先头部队进攻时,日军就开动炮火阻止。若无法成功阻止,就派出藏匿于街道两侧的汉奸半路截击,使部队被敌人腹部夹击,前后方无法配合。

9月21日晚,36师正式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当时,军队分三路向黄浦江边前进:右翼军在沙泾港左岸对日军严密警戒,以防御敌人逆袭,并相继策应中央队向敌攻击;中央队以两团兵力,右自梧州路,左自公平路,与左右两翼队连击向南猛攻,进出于黄浦江边。左翼军以一团兵力,右自公平路,左自保定路,与中央队在左侧协攻;友军向南强攻,进出黄浦江边。

松山战役炸桥(惨烈的汇山码头之战)(3)

一切准备妥当,中国军队里的炮兵就向东熙华德路以南的敌人射击,与此同时,部队步兵也向敌人开始袭击。枪声一浪浪高起来,从江边敌区发出的隆隆炮声,与房屋被轰击而倒塌的声音,打破了上海寂静的夜晚。枪弹从头部盔甲穿过,不断发出铿锵的声音。熊熊烈火中,战士们不畏艰难,英勇向前冲锋。他们用手榴弹破击敌人的钢丝网,又伏地用步枪射击埋伏在工事内防守的敌人。到了靠近敌人工事数十米的地方,他们插好刺刀,大喊一声“杀!”便刺向敌人。宁死不屈的勇气,壮烈地呼声,把一群群敌人逐步吓走。

没多久,部队的中路队已经从兆礼路、邵脱路、公平路冲到东熙华德路,数千健儿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冲过一道铁丝网,又冲过第二道铁丝网,冲破一堆沙包,又冲破第二堆沙包。

左翼部队进展则不顺利。

松山战役炸桥(惨烈的汇山码头之战)(4)

当左翼部队抵达舟山路与华德路交叉的十字街口时,遭遇日军的阻挠。密密麻麻的枪弹从街道两旁高楼上交叉射下来,大量手榴弹一颗接一颗投掷过来,致使部队遭遇重亡。鲜红的血液流淌在黑色的柏油马路上,残破的肢体重叠落在街道中。然而,未死的战士仍然踏着血路,以战友的尸体为掩护,抱着宁死不退的战斗精神,不顾一切英勇向前。当冲破日军第一道工事防线后,敌人的炮火持续轰炸,有一营的营长不幸阵亡,余下的300名士兵被迫进入华德路左侧的一条横巷内。

这条横巷是条死路,仅有一个出口,左右两侧皆为房屋。士兵们打算攀墙进入房屋内,与埋伏在房屋内的敌人厮杀。不幸的是,两辆坦克把巷子唯一的出口堵住了,士兵们无处躲藏。这时,敌人放火焚烧了两侧房屋,火焰冲天,枪林弹雨随即打在他们的身上,坦克的轰炸声不绝于耳。但战士们毫不退缩,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敌人死拼。最终,300名战士全部阵亡在巷子里。

惨烈的牺牲不足以消减部队抗战的决心、雄心。随后跟进的战士,仍然视死如归,向前猛扑。不到十分钟,中路队已突破百老汇路,进入黄浦江边,占领汇山码头,完成了攻击任务,为惨烈的“汇山码头之战”画上一个句号。

当时36师政训处处长参加了这场战役,时隔两年后,著作了《沪战纪实》,记录了战役的惨烈。

爱历史特约作者 莴笋面包 独家稿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