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训练对身体有害吗(过度训练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我们时常能看到很多跑者,平时训练非常认真,尤其是赛季备赛的阶段,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照训练计划执行,容不得半点马虎,甚至一到赛季就强迫自己加大训练量,但最后到了赛场上,往往无法取得自己想要的好成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过度训练对身体有害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过度训练对身体有害吗(过度训练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过度训练对身体有害吗

我们时常能看到很多跑者,平时训练非常认真,尤其是赛季备赛的阶段,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照训练计划执行,容不得半点马虎,甚至一到赛季就强迫自己加大训练量,但最后到了赛场上,往往无法取得自己想要的好成绩。

一方面可能是比赛策略问题,比如前半程配速太快,导致后半程跑崩了,掉速严重,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备赛阶段过于压榨自己,事实上身体可能早已不堪重负了。所以,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叫做:过度训练综合症(OTS)。

对于任何体能类的运动项目,如果想提高成绩,必须要遵循一个“强化训练—过量负荷—过量恢复”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身体会进入一个疲劳期,运动能力也会有短暂的下降,这个时候身体需要一段时间的充分休息,比如几天到几周。身体急性疲劳的状态,就会过度为强度适应的阶段,从而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这样一个循环,就是我们进步的基础。

这里说的休息不是说真的躺床上什么也不干,而是降低训练强度,比如轻松跑或者其他交叉训练。

如果这个循环被打破,比如说我们强化训练后,没有给身体充分恢复的机会,就会进入一个过度训练的状态(OTS),意思就是当我们的过量负荷累积到一定程度,影响了身体训练和恢复之间的平衡,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无法适应当下运动状态的症状,导致运动成绩长期下降,这个情况下,要想恢复我们的运动能力往往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严重的可能出现激素紊乱、上呼吸道感染、睡眠障碍、心理应激等情况,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实际上关于过度训练对身体带来的影响,运动、医学、生物学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生物化学、激素分泌、生理指标、免疫系统甚至心理上,都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但实际上,效区分过量训练和过度训练的界限还是很难的,即使是在专业运动员当中,运动员本人对于过度训练的发生很难有清晰的感知,教练和团队也很难明确的判断,都会有一定的延迟性。

国外有研究者在文献中提到,他们会在完整赛季中,用训练日记记录游泳运动员的数据,除了训练距离、陆地上工作时间、训练强度自我评估外,还包括了睡眠质量、疲劳感、压力和肌肉酸痛、体重、早晨心率、疾病、月经时间等。

如果其中五项同时出现问题或者达到一定指标,则被实验团队认定为已经发生了过度训练综合症。

早期研究资料显示,过度训练综合症是很难治疗的,在当时的医学水平来看,休息和轻微训练可能是治疗的唯一方法。

但是2006年以后,更多研究强调要做的是预防和早期诊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员每周至少有1天被动休息,就是这一天你什么训练也不要做,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都比较认可以及在执行的训练方式了,这一天吃吃喝喝逛逛街,做做其他感兴趣的事,也能从心理上缓解和减轻压力。

如果明显感觉到疲劳,提不起跑步兴趣,那就增加休息时间,过着切换一下项目,出门骑骑车、游游泳、撸撸铁,避免训练方式过于单调。

还有就是一定要注重营养摄入,所有的过度训练综合症都是大强度运动带来的,会带来比如体内肌糖原水平下降、皮质醇、茶酚胺增加,胰岛素水平下降等等激素变化。

有实验表明,一组耐力运动员每天跑步16-21KM,持续7天,每天补充5.5g/kg的碳水时,成绩明显下降,但是增加到8.5g/kg时,成绩下降就比较小了。

同时补充碳水也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缺少蛋白质的摄入一样会增加引发过度训练症的危险。

其实这几年,很多人已经开始主动重视过度训练的问题了,但是很多新人或者对成绩有执念的跑者,往往会容易陷入短时间压制自己潜能的误区,总以为我要是再努力一点,就一定会有回报。

我认识个妹子,几年前突然开始跑步减肥,原本不运动,突然开始每天早上7公里,晚上7公里。我一再劝她悠着点,别急功近利,可她为了能穿上好看的婚纱,就是不肯停下,结果不到2周告诉我说小腿疼,我怀疑是骨折了,让她去医院拍个片子,果然是小腿应力性骨折,减肥计划也彻底失败。

我们的身体不是机器,不是只要提供能源就一直可以运转下去,更何况机器也是需要保养的,所以任何事情都不应该过度,这个世界是平衡的,如何把握这个平衡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