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

公孙瓒

主要成就:驱叛胡于塞表,破黄巾于孟津

官职:涿县县令、骑督尉、中郎将、奋武将军、降虏校尉、前将军

爵位:都亭侯、蓟侯、易侯

部下 :

严纲:被公孙瓒任为冀州刺史,界桥之战中带领先锋,被杀。

田楷:被公孙瓒任为青州刺史,在巨马水之战中领军。

单经:被公孙瓒任为兖州刺史。

邹丹:在鲍丘之战中领军,被杀。

关靖:长史,劝阻公孙瓒出撃冀州,公孙瓒死后与袁绍军决战,战死。

刘备:平原令,与田楷共拒袁绍,后与田楷到徐州救陶谦抗拒曹操,后为陶谦部下。

赵云:随刘备守平原,领导骑兵。

田豫:东州县令,王门叛变时众人欲降,田豫说服王门退兵。

王门:叛变获袁绍给与万余人来攻,田豫说服王门退兵。

范方:率领公孙瓒支援刘岱的部队,后因刘岱听从程昱之意见接近袁绍而遭撤回。

季雍:公孙瓒麾下鄃县令。初从袁绍,后雍以鄃县叛绍而降公孙瓒,瓒遣兵卫之。绍遣朱灵攻之,力战拔之,生擒雍。

文则:建安四年(199年),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部下文则送信给公孙续,途中被袁绍劫得了信。

李邵:钜鹿太守,在公孙瓒讨伐袁绍时倒向公孙瓒,但被董昭用计摆平。

孙伉:亲公孙瓒一方,在董昭摆平李邵时被杀。

张吉:公孙瓒的部下,董昭利用他散布假情报摆平了李邵、孙伉。

刘纬台(算命的),李移子(卖布的),乐何当(小商贩):公孙瓒拜把兄弟,都受公孙瓒亲待。王粲《英雄记》有载。

公孙纪:原是刘虞的部下,因公孙瓒以同姓而兄弟相待,而把刘虞要杀公孙瓒的消息告诉公孙瓒。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3)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4)

公孙度:

主要成就: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割据辽东

官职:郡吏、尚书郎、辽东太守

封爵:辽东侯、平州牧

部下:

王烈,东汉中后期北方名士,曾任辽东太守公孙度的长史。(《魏志·管宁传》 )

柳毅、阳仪,公孙度亲信,公孙度向他们商讨自立为王,后不久被张辽所破。(《魏志·公孙度传》、《张辽传》 )

凉茂,被公孙度擅自扣留,公孙度曾想趁曹操远征乌桓时袭击无守备的邺城被其劝阻。(《魏志·凉茂传》)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5)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6)

刘虞:

评价: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

官职:幽州刺史、甘陵相、宗正、大司马、太傅

爵位:襄贲侯

部下:

公孙瓒,奋武将军。以讨乌桓为名累积势力,不听刘虞号令,刘虞本欲讨伐,但反为公孙瓒知悉并杀害。

田畴,掾。受刘虞命令出使长安拜见献帝。

魏攸,东曹掾,右北平人。刘虞欲讨伐公孙瓒时作劝阻,因其认为公孙瓒尚有利用价值。

程绪,刘虞从事,代郡人。刘虞集结兵马欲讨公孙瓒,认为公孙瓒罪名未正,宜兵临城下令公孙瓒自动投降。被刘虞以临事阻议处斩。

公孙纪,州从事。因公孙瓒以同姓而厚待,在刘虞集结兵马欲讨公孙瓒告密令公孙瓒成功逃脱。

鮮于银,刘虞从事,骑都尉。受刘虞命令出使长安拜见献帝。刘虞被杀后与刘和向公孙瓒复仇,令公孙瓒元气大伤。

鮮于辅,刘虞从事。刘虞被杀后与刘和向公孙瓒复仇,令公孙瓒元气大伤。后曹操封为度辽将军,封都亭侯,侍奉曹魏至魏文帝时代。

齐周,刘虞从事。刘虞被杀后与刘和向公孙瓒复仇,令公孙瓒元气大伤。

孙瑾,为常山相;张逸、张瓒,为常山掾。刘虞被杀后大骂公孙瓒,后一同自尽。

尾敦,刘虞故吏。刘虞被公孙瓒诬陷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并送首级到京师。尾敦见后,便劫走刘虞的首级并安葬。

赵该,渔阳人,据《卮林》所提,为刘虞属下别驾,有一姐名为赵爱儿。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7)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8)

袁绍

主要成就: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治理河北政宽,百姓德之

官职:大将军、冀州牧

爵位:邺候

部下:

邺城

田丰,在官渡之战之前,建议偷袭许都,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后被下狱,袁绍官渡失败后,将田丰杀害。

沮授,在官渡之战之前,建议打持久战,未被采纳,官渡之败后被俘。其后密谋逃回袁绍,事败被杀。

审配,因许攸家人犯罪而作拘禁,令许攸出卖袁绍,引致官渡之败,袁绍死后助袁尚继位。

逢纪,向袁绍献计把冀州鹊巢鸠占,袁绍死后助袁尚继位。

辛评,因其弟辛毗内通曹操,以通敌罪名囚禁。

辛毗,被袁谭派遣向曹操求援,辛毗反而建议应以此机会吞并河北。

郭图,支持袁谭继位,南皮城破后被曹操斩杀一家。

许攸,官渡之战时其奇袭许昌的建议未被采纳,家人犯罪被拘禁引致许攸出卖袁绍,献计奇袭乌巢。

荀谌,荀彧之兄,说服韩馥出让冀州州牧职位予袁绍。

陈琳,“建安七子”之一。袁绍的军中文书,多出其手。

孟岱,与审配有间隙,在官渡之战失败后,审配的两个儿子为曹操所用,遂对袁绍说:“配在位专政,族大兵强,且二子在南,必怀反畔。”袁绍因此任命他为监军,代审配守邺城。

朱汉,袁绍封为都官从事。围韩馥府第,弄跛韩馥大儿,为袁绍所杀,韩馥要求离开。

周昂,袁绍部将,在孙坚攻董卓间,被袁绍派与夺取孙坚屯兵地阳城,射杀公孙瓒之弟公孙越。

栗成,袁绍任命的魏郡太守,被黑山贼所杀。

陶升,原是小吏,有善心,曾加入黑山贼,后被袁绍收为部下,不久提拔为建义中郎将。于毒杀栗成后,袁绍和陶升攻杀于毒。

董昭,袁绍任命的魏郡太守。

季雍,背叛袁绍而降公孙瓒。

朱灵,袁绍早期武将,被袁绍派遣攻打背叛袁绍的季雍。 曹操讨伐陶谦时奉袁绍之命督三营军士赶赴增援曹操。其后留在曹营。

淳于琼,袁绍军中宿将,官渡之战期间守护乌巢,曹军快速攻陷了乌巢阵地,被乐进所掳获后处死。

麹义,袁绍骁将,屡次大破公孙瓒军,恃功而骄恣,为袁绍所杀。

崔巨业,袁绍大将,领兵围故安,被公孙瓒在巨马水大破袁绍军。

蒋义渠,袁绍大将,袁绍在官渡之败后蒋义渠收拾残兵。

颜良,袁绍名将,颜良军因被孤立作战,被关羽斩杀。

文丑,袁绍名将,颜良被杀后与刘备共同攻击曹军,为曹军士兵所杀,在演义里死于关羽刀下。

张郃,袁绍大将,官渡之战期间与高览被郭图诬告,一同投降曹操,为后期曹魏抵御诸葛亮北伐大军的大将。

高览,袁绍大将,官渡之战期间与张郃被郭图诬告,一同投降曹操。

韩猛,袁绍大将,官渡之战时被袁绍派往攻击曹军粮道,曹仁破于鸡洛山。

蒋奇,袁绍大将,官渡之战时为沮授推荐护送淳于琼运粮军,为袁绍拒绝。

眭元进,袁绍部将,官渡之战期间守护乌巢,曹军快速攻陷了乌巢阵地,被斩杀。

韩莒子,袁绍部将,官渡之战期间守护乌巢,曹军快速攻陷了乌巢阵地,被斩杀。

吕威璜,袁绍部将,官渡之战期间守护乌巢,曹军快速攻陷了乌巢阵地,被斩杀。

赵叡,袁绍部将,官渡之战期间守护乌巢,曹军快速攻陷了乌巢阵地,被斩杀。

何茂,袁绍部将,官渡之战期间受于禁与乐进等进攻别营,不敌投降。

王摩,袁绍部将,官渡之战期间受于禁与乐进等进攻别营,不敌投降。

严敬,袁绍大将,黎阳之战中奋勇力战曹军,最后仍被曹军的乐进斩杀。

冀州

审荣,曹操攻邺时引兵入城。

吕翔,曹操攻邺时投降。

吕旷,曹操攻邺时投降。

马延,曹操攻邺时临阵投降,引起袁尚士兵溃败。

张顗,曹操攻邺时临阵投降,引起袁尚士兵溃败。

牵招,袁尚命牵招向高干求援被拒绝后投降曹操。

李孚,袁尚命李孚入城通知审配联合攻击,后助曹操在袁谭死后安抚南皮民众。

苏由,曹操攻邺时欲开城投降,事败出逃。

尹楷,通上党到达邺粮道,为曹操击败。

沮鹄,守邯郸,为曹操击败。

韩范,曹操攻邺时投降,大加封赏以作榜样。

梁岐,曹操攻邺时投降,大加封赏以作榜样。

高蕃,魏郡太守,屯兵河上阻碍曹军用水道运粮,为李典与程昱渡河击败。

青州

辛评,因其弟辛毗内通曹操,以通敌罪名囚禁。

辛毗,被袁谭派遣向曹操求援,辛毗反而建议应以此机会吞并河北。

郭图,支持袁谭继位,南皮城破后被曹操斩杀一家。

王修,袁谭攻袁尚战败后王修率兵来救。

刘献,青州别驾,数次毁谤王修。后来犯错当死,因王修的关系得免死。

刘询,叛离袁谭,诸城响应。

管统,众将叛离袁谭时唯一支持袁谭的太守,即使袁谭被杀后仍拒绝投降。

幽州

张南,叛变并攻击袁尚、袁熙,迫使其投奔辽西乌桓,投降曹操。

焦触,叛变并攻击袁尚、袁熙,迫使其投奔辽西乌桓,投降曹操。

韩珩,焦触部下,焦触叛变时有感受袁氏恩惠,拒绝一同叛变。

并州

郭援,领兵南下,与舅父钟繇交战,为庞德所杀。

夏昭

邓升

客将

张杨,反董卓失败后投奔袁绍,不为所用。

吕布,逃出长安后投奔袁绍,大破张燕军,因掠夺民众为袁绍忌惮而出逃。

刘备,徐州兵败后投奔袁绍,派往汝南攻击曹操,曹仁率骑兵攻打刘备,刘备大败逃走。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9)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0)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1)

刘岱

官职:侍中、兖州刺史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2)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3)

陶谦:

主要成就:击破徐州黄巾,恢复生产

官职:安东将军、徐州牧

爵位:溧阳侯

部下:

赵昱,名士。被陶谦软硬兼施请出为别驾,后任广陵太守,为笮融所杀。

阙宣,自称天子。陶谦初期附和,后杀之,收编其众。

笮融,佛教领袖。挪用公款,被陶谦处处忍让,曹操攻来时掠城出逃。

曹宏,陶谦亲信。

吕由,为曹仁所破。

吴范,会稽人(与孙吴的会稽人吴范可能是同一人),扬州从事。

麋竺,徐州富商。陶谦任为别驾从事,陶谦死后投靠刘备。

麋芳,彭城相,麋竺弟,陶谦死后弃官与兄跟随刘备。

臧霸,跟从陶谦击破黄巾,拜骑都尉,屯于开阳,为统帅。助吕布抗拒曹操,吕布死后带着孙观、孙康、尹礼、吴敦、昌豨等投靠曹操。

萧建,琅邪相,治莒,欲私通吕布,为臧霸没收资产。

王朗,治中。与赵昱提议出使长安奉承天子,天子封其为会稽太守,后来被孙策击败才投奔曹操。

陈珪,沛相。

陈登,陶谦请出任典农校尉,妥善种植谷物,减少饥荒。

张昭,名士。被陶谦硬邀请出仕,拒绝。陶谦以为被轻视,把他拘押,为好友赵昱所救,逃往南方,投靠孙策。

曹豹,陶谦手下武将,与刘备屯郯东抗拒曹操,被击败。后随刘备,后与张飞不和被杀。

刘备,与田楷到徐州救陶谦抗拒曹操,后为陶谦以兵马拉拢为客将,陶谦死后更授与自身职位。

张闿,都尉。陶谦遣张闿迎曹操父曹嵩,但见利忘义,劫掠财物,杀曹嵩。逃奔淮南。

吕范,陶谦怀疑吕范为袁术内应,逃奔孙策。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4)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5)

吕布

官职:奋威将军

爵位:温候

部下:

高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曹操击破吕布后,高顺被曹操所杀。

张辽:张辽曾在吕布手下与高顺击败过刘备,后来张辽在吕布被杀后率众投降曹操。注:张辽在吕布手下算不上一员大将。在吕布手下官职也就是“北地太守”,“鲁相”等职(说实话都是空职)。(在吕布传中甚至没有出现张辽这个名字)唯一一次为吕布军战斗的战绩还是作为副将出战,可以看出张辽并受不到任何重用。张辽能在吕布死后投降已经算是他尽忠尽责了。

魏续:东汉末吕布部将。与吕布有亲,吕布将高顺兵归续管。献帝建安三年(198),曹操率军攻吕布,围之三月。魏续与侯成、宋宪缚陈宫,降曹。吕布被迫降,被缢杀在白门楼。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人,武器为枪,曾经大战乐进三十回合,胜负不分,后和徐庶一起守长安,躲过赤壁之败。

曹性:射箭功夫了得,曾经射瞎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却因此丧命于夏侯惇手上,夏侯惇一回合刺死。

郝萌:河内人,武艺一般,为帮吕布重新和袁术结姻,被张飞一回合生擒。

成廉:生卒年不详,荆州临湘人,被乐进一箭射杀。

宋宪:使枪,同魏续搭档,和颜良战了三合,被杀。

侯成:所使武器不明,最大的表现,就是和魏续、宋宪一起背叛吕布。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6)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7)

袁术

爵位:皇帝

政权:仲

部下:

部下

武将

张勋 、纪灵、苌奴、刘详、戚寄、秦翊 、张闿、陈兰、雷薄、孙香、师宜官、

韩浩,后做曹操手下

文官

李业、杨弘、阎象、韩胤、袁嗣:袁术所置陈相、舒劭、、惠衢、张炯

金尚,被曹操赶走后投奔袁术。

郑泰,谋刺董卓失败后逃往袁术处。

吕范,后做孙策手下

袁涣,后做吕布及曹操手下

郡守刺史

陈纪、刘勋 、陈瑀

依附拉拢

孙策一党,197年后脱离袁术

杨奉、韩暹

汝南黄巾(何仪、刘辟、龚都、黄邵、何曼)

祖郎,袁术曾拉拢他对付孙策。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8)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19)

刘繇

官职:扬州刺史

部下:太史慈、王朗、张英、樊能

生平: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0)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1)

刘表:

主要成就:开发荆州,立学校、修礼乐

官职:荆州牧

爵位:成武侯

部下:

南郡 :蒯良、蒯越、蔡瑁、张允、文聘、王粲、王儁、王威、傅巽、邓羲(荆州治中。)、杜夔、刘先(字 始宗 ,零陵人,外甥是神童 周不疑 。曾任武陵太守,归顺曹操后官拜尚书令。)、刘望之(刘廙之兄,因直谏惹怒刘表被下令处死。)、李珪、韩嵩、韩暨(宜城长)、伊籍、綦毋闿、宋忠、、向朗(临沮令,刘表殁后改仕刘备)、韩晞(与刘虎率五千兵抵抗孙策,被斩)、陈震、霍笃(枝江人,刘表部曲,霍峻之兄,病故,由弟继掌部曲。)、霍峻、李严(秭归令,曹操入荆州时遁入益州。)

南阳·章陵 :邓济(曹操攻张绣时,驻防湖阳,为曹军所败被俘。)江夏:黄祖、甘宁(因不受重用,遂率部往江东投奔孙权麾下) 长沙 :刘磐刘表平定长沙郡,刘磐与黄忠一同守攸县; 武陵 :金旋(武陵太守)、潘濬。桂阳 :赵范 ;零陵 :刘度;交州吴巨(《演义》误作“吴臣”)赖恭(原为刘表指派任交州刺史,因与吴巨不和遭赶回零陵)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2)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3)

刘焉

成就:废史立牧

官爵:太常|益州牧

部下:

董扶——字茂安,本是朝廷侍中,后随刘焉入蜀,任蜀郡西部属国都尉。

严颜——镇守巴郡,有勇有谋,后为刘备招降。

吴懿——字子远,刘瑁妻兄,为军中大将。

张鲁——字公祺,任军中司马,后受命占据汉中,刘焉势力大增,为刘焉眼线,但之后自立不臣。

贾龙——益州从事,迎刘焉入蜀,因不满刘焉割据蜀中而起兵讨伐,被杀。

任岐——犍为太守,蜀郡人,与贾龙同样不满刘焉割据蜀中,与从事陈超举兵反攻,被杀。

赵韪——原为太仓令,随刘焉入蜀,立刘璋为主,拜征东中郎将。因东州兵问题而起兵,被刘璋遣军败之,撤往江州途中被追兵斩之。

张修——别部司马。陷汉中后,被张鲁袭杀而死。

吕常——吕乂之父。送刘焉入蜀,时值道路阻隔,遂留蜀中。

黄权——字公衡,东汉时巴西阆中人,后为刘备招降。

张松——字子乔,在益州地区是足智多谋的谋臣。

张肃——字君矫,张松之兄,广汉太守。

高沛——刘焉部将。

杨怀——刘焉部将。

邓贤——刘焉部将。

庞羲——刘焉部将,豫州河南人,刘璋长子刘循的岳父。庞羲因护送刘焉的几个孙子有功而被封为巴郡太守。

刘瑰——刘焉部将,名字或唤 刘璝 。

冷苞——刘焉部将。

彭羕——字永年,后降刘备。

庞乐——赵韪部将,赵韪起兵时,与李异联手反正攻击赵韪。

李异——赵韪部将,赵韪起兵时,与庞乐联手攻击赵韪。

景毅——字文坚,蜀地名士,官至益州太守,刘焉就任益州牧后拜其为都尉。

祝龟——字元灵,汉中南郑人,蜀地名士,后被刘焉聘为葭萌长。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4)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5)

张鲁:

官职:镇南将军(归曹后封)

爵位:阆中候(归曹后封)

部下

杨松:张鲁的军师,性贪婪。(《演义》中虚构人物)

昌奇:杨任部将,和曹操部将夏侯渊单挑,交手仅三合被夏侯渊所斩。(《演义》中虚构人物)

阎圃:张鲁功曹。谏张鲁勿称汉宁王, 随张鲁投降曹操。

杨昂:马超得到张鲁派遣大将杨昂率军助阵,杀害韦康。后与张卫守阳平关。

杨任:张鲁部下。守阳平关,后被曹军所杀。

李休,字子朗,李胜之父,为军司马。

马超,被曹操击败后率领庞德、马岱等归降张鲁,被张鲁封为都讲祭酒。

庞德,与张鲁一起投降曹操。

马岱,后跟马超一起归降刘备。

侯选,与马超等被曹操击败后逃入汉中,曹操平汉中后与张鲁等归降曹操。

程银,与马超等被曹操击败后逃入汉中,曹操平汉中后与张鲁等归降曹操。

刘雄,字雄鸣,蓝田南山人。先被夏侯渊击败后逃入汉中,随同张鲁一起降曹。

李伏,原张鲁部下,后一同降曹,为左中郎将,劝曹丕登帝位。

李合,武都人,避难汉中,对李伏说曹丕当为天子。最先降曹,第二年病死于邺城。

李虎,巴西宕渠賨民,氐人。往汉中依附张鲁,信奉其道。后与杜濩、朴胡、袁约、杨车、李黑一同降曹,移居略阳北土。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6)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7)

马腾

官职:前将军、卫尉结义兄弟

韩遂,字文约,汉末军阀。

子辈

长子:马超,字孟起,汉末三国时名将,在蜀汉官至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后追谥曰威。

二子:马休,随马腾入京,为奉车都尉,与马腾一同被杀。

三子:马铁,随马腾入京,为骑都尉,与马腾一同被杀。

侄子:马岱,蜀汉将领,官至平北将军,封陈仓侯。

孙辈

庶孙:马秋,马超投刘备时,留于汉中。曹操打败张鲁后,将其交给张鲁处置,张鲁亲手杀了他。

孙子:马承,袭爵斄乡侯。

孙女:马氏,嫁给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8)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各诸侯疆域及分布)(29)

董卓(严格来说董卓不是军阀而是权臣)

官职:相国

爵位:斄乡侯

部下:

李傕,在董卓被吕布、王允联合所杀之后,与同僚郭汜、张济等人合作攻进长安。

郭汜,校尉,牛辅死后与李傕内斗,大耗凉州军力。

张济,校尉,牛辅死后李傕与郭汜内斗,张济从中调解。

樊稠,与李傕攻入长安,后为李傕猜忌所杀。

李蒙,与李傕攻入长安,后为李傕猜忌所杀。

王方,与李傕攻入长安。

徐荣,唯一击败孙坚和曹操的董卓部下,牛辅死后王允派徐荣和胡轸抵抗郭汜李傕张济等,徐荣战死。

段煨,护送天子东归,和杨奉中途内讧,为郭汜领兵相救。

胡轸,东郡太守,与吕布行军时内斗,被孙坚击败,牛辅死后随王允抗郭汜、李傕等,胡轸战败投降。

华雄,都督,胡轸与吕布内斗被孙坚斩杀。

杨定,镇南将军,李傕杀樊稠后为求自保,护送天子东归。

杨奉,原李傕部属,后叛离李傕,护送天子东归。

周毖、伍琼,二人向董卓提拔一众军阀,但都联合反董,董卓以通敌杀害。

杨彪、赵谦,二人反对迁都长安,不获董卓接纳。

刘嚣,司隶校尉,领董卓命诛杀及充公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者的财物。

李肃,曾参与诛杀董卓,在攻击牛辅时因战败被吕布诛杀。

董承,原牛辅的部将,牛辅死后开始与董卓旧部争夺长安的主导权。

董越,中郎将,被牛辅怀疑欲忌害他而被杀。

贾诩,董卓死后曾劝李傕等回击长安,有毒士之称,黄初四年六月去世。

田仪,主簿,因与董卓奴婢投向其尸被王允等人所杀。

李儒,东汉时博士。

喜欢作者的文章可以加个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