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汉字(后悔放弃汉字吗)

在“美版知乎”quora上面,有一个提问:韩国人后悔放弃汉字吗?这个提问引发了热议。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自古就属于汉文化圈,韩国虽然立国只有几十年,但是韩国的前身已经被中华文化熏陶了几千年,汉文化已经融入了韩国人的血液。现在韩国的首都叫做首尔,但以前的名字就是汉城,这个名字已经延用了六七百年之久。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还看见过一本80年代出版的书,讲述了中国奥运代表团远征汉城的故事,书的名字就叫做《泪洒汉城》。

但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开始“富裕起来了”的韩国政府,出于民族自尊心的考虑,开始推动了一场“去汉字化”运动,要求教育机构和政府官方文件逐步地去掉已经使用了上千年的汉字。随着这种运动的持续化,在如今韩国境内的中小学、报刊杂志上,都已经很少出现汉字。不过,尽管“去汉字化”运动搞了几十年,汉字残留下来的影响力依然在韩国广泛存在。比如,韩文中有超过70%的词汇,直接来源于原来的汉字。韩文是一种典型的表音文字,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一旦遇见同音词,就很容易混淆。比如,韩国第二十届国会有两个议员,一个叫做金圣泰,另外一个叫做金成泰,如果采用韩文书写,则是一模一样的,看不出任何区别。由于这样的尴尬事件,国会决定让两位议员必须其中一人采用汉字做名称,以做区分。据了解,由于取消了汉字,结果韩国出现各种同名同姓的现象,比如有很多人名、地名,都无法被区分开来。于是政府下令在难以区分的这些地方,继续采用汉字。

韩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汉字(后悔放弃汉字吗)(1)

韩国依然在使用汉字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韩国人对自己国家当年放弃汉字的行为后悔了呢?我们看看quora上面韩国年轻人的回答。答案让我们很意外,因为绝大多数的韩国人都没有因此而后悔,特别是年轻人尤其如此。一些韩国人说,我们韩国人的文字是表音文字,只需要28个基础字母就能组合成各种意思,而汉字有至少5万个,学习起来太麻烦了。还有的韩国人说,我只需要学习50个或者100个,最多200个汉字就可以了,目的是遇见韩文中的同音异义词的时候,可以做出区分。还有的年轻人说,世界上的新知识、新概念每天都会增加,懂韩文就可以拼写出所有的意思,而汉字则需要学习几万个才能胜任这种要求。还有的年轻人说,汉字的书写太复杂了,稍微写错一个点,意义就完全不一样,所以感觉很麻烦。

韩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汉字(后悔放弃汉字吗)(2)

东亚国家的城市街景有很多汉字

倒是有一些年龄比较大了的韩国人,他们对放弃汉字表示一定程度的遗憾。比如,一位60年代出生的科研机构的工程师,他说他在攻读大学的时候就会书写和拼读好几千个汉字,认为汉字对他的帮助非常大。还有一位韩国的退休中学校长说,我们韩国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典籍都与汉文化有关,如果不懂汉字,就无法理解它们,这等于抛弃了韩国的历史文化。他还反驳了汉字有5万多个所以很难学习的结论,认为这是韩国的年轻人根本不懂。他指出,其实只需要掌握3000个左右的汉字,就可以无穷无尽的组合成各种词汇,世界上任何词义都可以用汉字来表达。而韩文实际上比英语还要落后,要掌握的词汇量实际上要远超汉字字词。

此外,一些韩国的政界人士也热衷于学习汉字。据韩媒《中央日报》2018年11月2日报道,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大谈治国方略,台下一位国会议员,正拿着课本学写汉字。时年59岁的咸珍圭议员,为韩国政策委员会主席,此刻只见他拿着文在寅的演讲稿遮盖住汉字教科书,在旁边的笔记本上抄写和练习汉字的四字成语。

韩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汉字(后悔放弃汉字吗)(3)

韩国议员在加紧时间学习汉字

总之,现在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在韩国,年龄在60岁左右或以上的老人,很多人都对汉字充满了感情。他们对汉字恋恋不忘,认为汉字有很多优势。但是他们也认为学习汉字需要耗费不小的时间和精力。而60岁以下的绝大多数韩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对汉字已经没有什么特殊感情了。说他们“后悔”了,显然不符合实情。

那么,为什么韩国人里面60岁以下的对放弃汉字不后悔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自小接受的中小学教育,就已经没有什么汉字了。即使有一点,也凤毛麟角。既然课堂上接触不到,生活中也不能经常使用到,所以汉字不再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于是,他们越来越对汉字有生疏感。总而言之,就是韩国60岁以下的人,由于他们对汉字不再了解了,所以自然就没有了感情。既然没有了感情,也就谈不上什么“后悔”。

这个事情教给我们的道理是:只有当你对某件事物非常了解的情况下,你才对它们产生特别的感情,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而如果对某件事物根本不了解,或者仅仅是了解到一点皮毛,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正确的认识,甚至会造成误解。就像某些韩国年轻人,他们就误以为不学习完5万多个汉字,就无法解读日新月异的知识。他们对汉字只需要简单排列组合就做到无穷无尽的造义功能一无所知。

一句话:你要知道汉字的真正价值,你首先得懂汉字。如果你都不懂汉字,还在那里叽叽歪歪地给汉字“挑毛病”,这叫做凭空猜想,没有任何意义的瞎猜。


从这个道理上,我想到了今天早上我在文章《诋毁万达老总王健林:封号、报警!诋毁转基因,却逍遥快活》下面看见的一位网民的留言。这位叫做转基因水稻专家张启发院士是什么样的人?记几件过往逸事》一文。

转基因食品推到市场之前须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甚至苛刻,苛刻程度远远超过药品的研发。其中就包括了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的评价,在试验过程中采取的是超常量试验,即大大超过常规食用的剂量。之所以采用超常量试验,是考虑到了长期效应,科研上的模型相当于长期效应试验。比如,华中农业大学采用的转基因材料喂养实验,就是10万倍剂量实验,吃一克就相当于吃了十万克。如果实验用的食品里面真的有什么毒素,毒素的负面作用等于立即被放大十万倍!而其中的一项环节,仅大米一年就吃了5吨!吃了多久呢?已经吃了20多年!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打假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20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制定了风险分析原则和指南。而“打假专业人士”也时刻“找茬”,迄今为止一无所获。全球的转基因商业化应用已经26年,食用转基因产品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90%,还没有发生一例被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截止2021年11月,转基因技术已经被研究了50年整。全球当前绝大多数的疫苗都是转基因技术生产。世界上所有的啤酒、奶酪、番木瓜、香蕉都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全球人食用多年也未见任何一例可以证实的不安全案例。1989年瑞士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转牛凝乳酶基因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奶酪,到现在人类已经食用了有32年的历史;1994年,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迄今27年的历史;1996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大规模生产应用,迄今也有25年的历史。这些产品经过几十亿人上千亿份的大规模长期食用,没有发现一例食用安全问题。在实验室里,很多科研人员自80年代就开始长期食用,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用转基因产品去喂养动物,有些动物吃了至少上千代,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全球的农民用转基因大豆喂养鸡鸭鹅等家禽,也喂养了很多年、很多代,鸡鸭鹅的数量也没见少。

韩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汉字(后悔放弃汉字吗)(4)

世界上所有的啤酒都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

3,误以为“各地都发现了转基因有害的证据”。事实上,所有关于所谓“有害”“有毒”的说法,完全是自媒体的胡编乱造。还有很一小部分是很多很多年前实验中发现的临时现象,而这些现象是源于实验步骤设计不科学,没有考虑到样本自身的因素,实验样本的数量过于稀少,实验时间过于短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所以在后期的实验过程中,原实验人员早就推翻了旧的结论。而且这样的实验一般是至少20年前做的,现在早就没有这样的结论了。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不能是个人说了算,不是“隔壁崔大妈说不安全”,而应该是专业的权威科学机构和被科学共同体验证承认过的实验数据结论说了算。全球自1971年以来,涉及转基因安全实验的SCI论文有10万多篇,负面评价的有30来篇,而且全部是20年前的早期临时阶段性结论,且论文作者已经在中后期评估中予以修正。为什么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支持生物技术发展、包括欧盟的科学家?科学家从总体上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讲事实、讲真理的。

可以明确无误地说,转基因安全性在主流科学界、全球专业实验机构、全球权威科学研究机构、科学共同体专业群体中,早就没有任何争议,仅在所谓的有机农业种、养殖既得利益者群体、宗教和玄学界,以及“诗人”“画家”“玩毛笔字的”等人文领域玩家中间有“争议”。这些人要么是出于个人私心利益,就如同直流电企业要抵制交流电技术,要么是完全出于无知,要么是站在宗教或者玄学、哲学的错误立场上(举例:见《人工干预下的转基因,不但不违背自然规律,且更加安全可靠!》、《自然界转基因现象比比皆是,跨物种转基因为常态》二文),所以制造出种种谬论。他们对科学体系一无所知,对科学规范一无所知,对科学技术推动的社会进步一无所知,对生物学分子育种技术一无所知,对科学界的自我纠错机制无知,对逻辑思维、理性分析、推导判断的正确方法无知。总之,他们对转基因完全缺乏具体的了解,完全是在瞎猜、意淫、胡扯的基础上做出所谓的“批判”,还大言不惭的说“坚决反对”。对于这样的人,我是看不起他们的。

韩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汉字(后悔放弃汉字吗)(5)

其实我觉得中国美女比韩国的更耐看

当下韩国年轻人不懂汉字之美,所以不珍惜汉字,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反转人士不懂转基因的基础常识,靠着说谎和意淫吸引眼球,我们则要坚决的谴责他们。转基因能不能推广,说实话,只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从一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出大问题、大危机:

一个娱乐至死、靠着谎言煽动恐慌、收割财富的国度,几个戏子、“岳不群”、“脊梁”表演悲情戏来收获大名大利,精神文明建设空乏,真正为国为民的科学家们却流血、流泪、人身安全岌岌可危的社会,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吗?


作者:怀疑探索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