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协会倡议书(有必要定期公布诚信经营者排行榜和黑名单)

“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这段马克思对资本的经典论述回答了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也揭示了近年来食品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原因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食品安全协会倡议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食品安全协会倡议书(有必要定期公布诚信经营者排行榜和黑名单)

食品安全协会倡议书

“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这段马克思对资本的经典论述回答了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也揭示了近年来食品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原因。

从网上查到一些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2013年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近30万起”,“2014年8月底至10月中旬,全国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6677件”,“全国工商部门2014年至2015年一季度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4万件”……数据告诉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堪虞并非危言耸听。有段子调侃: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火锅里放罂粟壳提味、馒头加增白剂变得“白白胖胖”、洗衣粉让油条变得蓬松又鲜亮,这些“绝技”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毒大米、地沟油、人造蛋、僵尸肉屡禁不绝。产生这种种乱象的根本原因,是利欲熏心、是见利忘义,不良商家把追求最大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全然不顾社会责任、道德底线,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猛药去沉疴,治乱用重典。经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以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将“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其实施成效备受关注和期待。

再严的法律,如果得不到不执行就是废纸一张。所以,能否发挥《食品安全法》的作用,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法律的落实是关键,执法硬起来法律才能严起来。担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硬起来”,梳理监管难点、打破监管瓶颈、补齐监管短板,借助法律武器较真碰硬、攻坚破难,把好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谁敢于挑战法律、见利忘义损害食品安全,就让他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不法行为买单,不仅无利可图还可能赔个倾家荡产,而不因为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让违规违法行为有机可乘,让食品安全事件一再上演。

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消费者大多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留证、举证难,投诉程序繁琐等原因,对于消费者而言,食品安全维权过程往往是身心俱疲的艰难历程,时间、精力、感情都耗不起、输不起。所以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若后果不是特别严重,一般都选择息事宁人,自认倒霉,不了了之。消费者一再受冤枉气、吃哑巴亏,久而久之会抑制维权意愿,助长违法违规者的气焰,所以,让消费者强起来法律才能严起来。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基层网络,帮助消费者提高识毒辨假能力,让食品安全违规违法行为在千万双火眼金睛下无处遁形。逗硬执行监督、举报规定,严惩重处违规违法行为,兑现举报奖励政策,让消费者维权不再费力不讨好,自愿加入到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行列中来。

百年老店的经营之道,不仅仅靠秘制配方,更重要的是不做砸自己招牌的买卖,靠诚实守信赢得好口碑,靠童叟无欺招徕回头客,才能生意兴隆,长盛不衰,所以,从业者自律也是保证“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一环。落实《食品安全法》要求,应强化信息登记和公开工作,做到食品加工、经营单位以及负责人相关信息可查,食品及原料信息可追溯。定期发布诚实守法经营者排行榜,并给予“评星”等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经济奖励;定期公布“黑名单”,让食品违规违法行为暴露在强光灯下,一次违规伤筋动骨,二次违规终身禁入,无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躲过风头又东山再起、死灰复燃。让食品原料提供者、生产者、经营者明白掺杂使假、违法违规只会自断财路,得不偿失,逐步形成食品安全高过天的意识,珍惜商誉,加强自律,尚德守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做到全过程真材实料、货真价实,从源头上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