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1)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2)

“境高志远,学融中外”,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校训。位于该校十楼的校园图书馆,便是取“志远”二字化为“致远”,名为“致远书苑”。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3)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4)

“致远书苑”总建筑面积1294.2平方米,现有藏书5.5万余册。置身其中,流畅的线条设计和空间布局,营造出“致远书苑”典雅柔和的气质。书苑分开放区域和集约区域,以听、说、读、写为特色设置乐音区、思维区、经典区和作品区这四大功能区,可供学生演奏古筝等民族乐器、TED演说锻炼口才、撷取中外经典作品诵读赏析、静心感受书法艺术乐趣……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5)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6)

这一知识殿堂有着开放包容的气度,“致远书苑”既是师生静心品味阅读的场所,也是心灵休憩的美学空间。图书馆由虚拟网络电子书籍和实体书籍互补,东侧书柜以文史哲社科类书籍为主,西侧以数理、科学、科技类为主。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7)

为契合学校的外语特色,培养“健康第一、外语见长、厚积素养”的大境学子,“致远书苑”专设原版书籍阅读区,供对外语有兴趣的学生阅读。学校还在四楼楼层设有阅读角,专设外语原版图书,学生可以在走廊小憩时随意取用浏览。此外,为了方便学生随时阅读,学校还在每个班级教室里设有“书香阅读架”,每班配有300册图书,更加拉进书籍与学生的距离。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8)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9)

在图书馆里,该校语文教研副组长吴颖正和学生们在一起,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没有网络、智能手机的时代,阅读整本书对于读书人来说不算个事儿;但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形态下,如何在碎片化时间中完成整本书阅读,还真是个事儿。”吴老师认为,“整本书阅读”旨在养成阅读习惯、探素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学生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做到“深耕一本书”。

高一2班在今年寒假开始了对《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学生们在假期里尝试绘制贾府家族人物关系图和“大观园”简图,对小说的人物关系、情节和场景有了基本认识。在寒假通读的基础上,吴老师抓重要情节,抓关键处点拨,比如“黛玉葬花”“宝玉挨打”“香菱学诗”等,加深学生对人物和主题的认识。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10)

初读《红楼梦》时,高一2班王欣敏同学对黛玉的多愁善感,对探春对于母亲赵姨娘的无情等存有疑问,现在更深刻地领悟到她们身上的美好和悲剧色彩。读了《红楼梦》,男生张霆轩还主动去看了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他笑言,作品和电视剧结合起来看,对于一些情节和人物就更理解了。

吴颖老师说,“对于‘整本书阅读’,我们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读书重在养性,希望能借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毅力,涵养心智,去除一点浮躁之气,功莫大焉。”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11)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学校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利用英语报纸所具有的时代性、趣味性、人文性等特点,开设了《报刊阅读》的课程。学校英语教研组长王婉朕认为,报刊阅读恰好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和教材互为补充,让学生的阅读面不断拓展。“无论是涉及自然、环境、历史、地理,或是社会、文学、艺术、科技、语言的话题,学生都可以通过阅读此类新颖的报刊文章,开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图书馆(探访最美校园图书馆)(12)

在学校的书香氛围中,还涌现出不少“阅读小达人”,高一6班邓楠就是其中一名“小书迷”。她每天花一个半小时阅读:“虽然高中学业繁忙,但书籍是照亮生活的一束光,可以让我们暂时脱离现在的生活。”邓楠很喜欢读那些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的书,“虽然身体局限在教室里,但通过读书,思想可以到更为广阔的天地里遨游。”作为一名住校生,她还和室友一起结为“阅读伙伴”,同步读一本书,互相督促,互相讨论情节,“有时为一个观点争执不下时,我们还会去找语文老师共同探讨,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

记者 /王菁 蔡维帅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蔡维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