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打春有什么说法(聊聊过去的江湖行话)

什么叫作“春点”呢?

读书人离不开字典、《辞源》等等书籍。江湖之人不论是哪行,先得学会了“春点”,然后才能够吃生意饭。江湖春点也就是江湖人用的“行话”。

最早的江湖行话分南北两派,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南春”和“北典”各不相同,所以南北两派之间没法沟通。后来经几辈江湖首领的努力,才将“南春”和“北典”统一起来,现在江湖行话统称为“春典”。

艺人老前辈有句话,称为“能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其中的“一句春”说得就是江湖春点。据他们江湖人说,其中的春点只许江湖人知道,如果叫外行人知道了,就能把他们各行买卖都给毁喽,也就治不了“杵儿”了(江湖人管挣不了钱,调侃儿说治不了杵儿啦)。

春节打春有什么说法(聊聊过去的江湖行话)(1)

我在《盗诀1之赤血蟾王》第五节中,写到徐青山去县城卖狗宝,曾与和仁堂的掌柜何九江说过几句江湖春点,那几句春点是老羊倌教他的,属于江湖“皮行”的春点。

【《盗诀1赤血蟾王》原文节选】

老先生从旁边取过老花镜,戴好后很小心地把狗宝取过来,拿在手上看了看,点头笑了笑:“确实是块好东西,品质不错,不知道小伙子你打算卖多少钱啊?”

徐青山一听,慢慢地说道:“大瓜无皮,凭人敲打。”

……

徐青山说的这几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那老先生却听得明白,就是想听听买家给的价钱,至于“大瓜”则是表明了“牵羊”的身份。

这句话一出口,那老先生抬眼看了看徐青山,半天没有言语,仔细打量了他一阵后,点了点头:“叫点儿不是客,火点儿山上坐,水点儿两头分,门子中间过。”

这几句话大意是说,上赶子不是买卖,有钱的客只要货好不差钱,没钱的客根本出不起价钱,他也只是中间加收,只能给个普通价。

徐青山一听,当时就大吃一惊,这几句话和老羊倌交代的竟然是一字不差,赶紧站了起来,左手横展平伸,右手握空拳立在掌上:“天灵地宝,小风轻捎,踩水落单,全听相家摆道。”

老先生一见,呵呵一笑,起身把门关上,然后交代了一声门口的店员,又慢步退了回来,指了指椅子,让徐青山不用客气,坐下来说话。

徐青山打的手势也是老羊倌临行前教他的,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这种请礼的方法是牵羊人自报家门的暗语手势。“天灵地宝”说的是牵羊;而“小风轻捎”是自报家门,姓徐;“踩水落单,全听相家摆道”则是很客气的话,大至意思是说各行有各行的规矩,一切按对方的规矩来。

……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这部小说,免费试读1万字,满意了再订阅,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下方直通车:

皮行,是卖药的总名。又管卖药的这行叫“挑汉儿的”。挑汉儿的侃儿已经通行了,但是皮行,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卖眼药的叫“挑招汉”的;卖咳嗽药的叫“挑顿子汉”的;卖膏药的叫“挑炉啃”的;卖药糖的叫“挑罕子”的;卖牙疼药的叫“挑柴吊汉”的;卖大力丸的叫“挑将汉”的;卖仁丹的叫“挑粒粒”的;卖闻药的、卖避瘟散的皆是叫“挑熏子汉”的;管生熟药铺调侃儿叫“汉壶瓤子”。

春节打春有什么说法(聊聊过去的江湖行话)(2)

江湖人士管蒙骗人的方法叫“生意”,又叫“卖当”的。凡是“生意人”都是老合。有些半开眼的人对于坤书馆、杂耍馆子男女艺人叫做老合。其实,老合不止他们。说老合的范围是极其广大,其系统派别最为复杂。金、皮、彩、挂、风、马、雁、雀江湖八门,还有穷家门和骗术门等等的门户中的人都算老合。

老合们是跑腿的,天下各地都能去到。去的地方越多,阅历越深,也受人欢迎。像已故的幻术大王韩秉谦,他到过外洋各国。中国各省市、各商埠码头走闯江湖的朋友聊大天谈起他时,都称韩秉谦才是个“腿”哪!这样的称呼在江湖中为至尊至荣。故此,江湖人自称“我们是跑腿的”。

只要是江湖人,都叫“吃搁念的”。“搁念”两字,是江湖人群名词的侃儿。与国家、团体、学校、社会的名词儿是一样。

吃搁念的某甲与吃搁念的某乙,原不相识,两个人在一处相见,谈起话来,只要彼此说:“咱们都是老合,以后得多亲近。”甲乙二人从此就能亲近。

春节打春有什么说法(聊聊过去的江湖行话)(3)

每一行的春点都不相同,但是也有共通之处。我在《大清国师》中,也写了很多金门的春点,大多是借着书中的人物马伯通说出来的。

【《大清国师》原文节选】

小伙计拿着把鸡毛掸子正打扫灰尘,见有人进来了,赶紧放下鸡毛掸子,唱了个喏:“哟!几位爷,小心着慢回身,来看看要点什么。我们的衣服保准不冤人,不像别的地儿,旧大衣翻个儿,碎呢子拼缝,咱这店里的东西都是正经儿的东西,您就放心得了。”

马伯通撇着嘴,四下看了看,随便指着其中一件绸子大褂,问小伙计怎么卖。

小伙计用眼睛扫了扫这伙人,明显有些眼生,看穿着举止也不像是本地人,眼珠转了转,客气地点了点头,告诉马伯通,三十文钱。

马伯通撇了撇嘴,瞟了小伙计一眼:“我不跟你嚼舌头了,砸砸浆行吗?”

这句话是江湖的切口,调侃儿,也是这故衣行的隐语。“砸浆”的意思是再落落价钱,给便宜点。能懂得这句切口的,肯定也是江湖“老合”,这种人对这故衣行里的道道知之甚详,知道货物都有暗码,也明白大下一、小下一、三三码的折扣,所以一般卖东西的碰到江湖老合,多少都能给个到家价。

小伙计瞥了一眼这伙人,知道这是江湖“老合”,欠了欠身,客客气气地答道:“这位爷您要砸浆可不成,咱们走大帐不走小帐,本小利薄,小的实在做不了主。”

正在这时,里屋出来一个人,长着一脸和善相,冲着小伙计道:“林三,碴了棚儿啦,要摆金吧。”

马伯通一听,哟嗬!还真是个贼窝,还说起黑话来了。“碴了棚儿”就是说天要阴了,“要摆金”就是要下雨了。这些瞒不过马伯通,但是马伯通并没表露,冲着来人抱了抱拳:“冷子攥亮,砸砸浆吧!”

出来那人打量了几眼屋里这伙人,双手一抱拳:“在下是这儿的掌柜,您要砸浆儿,只能砸摇个零其,多了不成。”

马伯通手手掸了掸衣服上的灰,晃了晃脑袋,冲着掌柜笑了笑:“分金剁银水里飘,天梁地杠上枝梢。”

掌柜的身子突然一怔,仔细地打量了几眼马伯通等人,然后冲那个小伙计摆了摆手,把小伙计给撵出去了。

等到小伙计带上门,出了屋后,掌柜的起身把门给闩上了,冲着马伯通抱了抱拳,行了个江湖礼道:“不知这位爷怎么称呼?”

马伯通双手抱拳,回了个礼:“头顶七枝香,宝烛分两旁。今天沾雨露,大道行中央。”

掌柜的右手握拳横在胸前,左手成掌盖在右手之上,笑道:“二炉香烟供正中,三义堂前聚英雄,五湖四海皆兄弟,传下安清侠义风。”

……

《大清国师》这部小说中涉及到的春点,大多是金门,直通车:

说话行事要研究不好,一生的事业绝不能发展。如若将这说话的本领学到了,投人所好行事,一生的事业何愁不发展。老合的一举一动,不论遇见了什么样的人,亦能说到一处,绝不会处处碰钉子。老合的意义有多么伟大,非我一人所能道尽。我只知有官场中的老合,商家的老合,行伍中的老合,工匠中的老合,种庄稼的老合,读书中的老合,社会里处处都有老合,不过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生、旦、净、末、丑,所扮的角儿不同就是了。

老合的手段很多很多的。只是一样,要学很不易。因为他们的手段是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有心领神会的聪明,管保样样能够学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