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最后的下场 隋文帝杨坚的大诛杀

因为分类汇总的缘故,一些上篇没涉及到的部分会在这篇细写,如隋朝的文教、法制等等。小编无意否认开皇之治曾经是一个盛世,写文时也会尽量照顾隋朝爱好者的心情。

当然,本文主要还是聊聊那些隋文帝杨坚杀的人和杀人的理由。

8

隋朝开国元勋王谊、元谐都是杨坚的老同学。当初司马消难起兵,王谊就是奉命讨伐的行军元帅。

杨坚当皇帝后,王谊、元谐都没有被任用,互相往来。有人告发他俩谋反,杨坚调查了没这事,安慰了他俩。

早在开皇五年(585年),有人告发王谊想称王,弹劾王谊大逆不道。杨坚含泪赐死王谊。

元谐也愈发被疏远,但因为是旧臣,仍然可以上朝及享受杨坚的恩礼。

同样是不被重用,同样是彼此往来,有的人就没那么好的命了。开皇六年(586年),杨坚破获组团谋反案,杀了帮助自己上位的刘昉、宇文忻、梁士彦。

有一次杨坚大宴百官,元谐上前说:

陛下威德远被,臣请突厥可汗为候正,陈叔宝为令史。

没想到,杨坚却说:

朕平陈国,以伐罪吊人,非欲夸诞取威天下。公之所奏,殊非朕心。突厥不知山川,何能警候!叔宝昏醉,宁堪驱使!

元谐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只得默然而退。

不知杨坚自己有没料到,等他死了一千多年,还会有人吹他的,毕竟连敌国突厥都称他为圣人可汗了。想当初,他随军灭北齐的时候,关闭已久的定州城西门不就是遇到了他这个圣人,才开的吗?

虽然《开皇律》很好,但对杨坚来说,还不够。

他不需要被条条框框限制,他还能在《开皇律》以外,现场发明法律杀人。

他在调查出幽州总管燕荣种种贪暴行为后,就杀了燕荣;而开国之初担心功高震主干脆自觉贪污自保的老将梁睿,没事,善终了。

有一次楚州参军李君才批评杨坚太宠信高颎,杨坚大怒,下令当场杖杀。但当时没有廷杖,于是李君才被马鞭抽死。

杨坚觉得这样处死人真麻烦,又恢复了廷杖。等真的打死了人,又怪其他官员不劝谏。

有一次杨坚想在六月杖杀人,正直的大理少卿赵绰劝阻说六月乃万物成长时节,不能杀人。杨坚说:“六月万物成长,必有雷电,朕杀人是替天行道有啥不可以?”于是又杀人了。

刑部侍郎辛亶穿红裤子上朝,几乎被下令斩首,又是赵绰据理力争救了人。

杨坚晚年各种因为小过失杀人,甚至故意做行贿的局,等别人中套受贿了,再处决。

《隋书》:

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尝令左右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其人所经之处,或受牧宰小物,馈遗鹦鹉、麖皮、马鞭之属,上闻而大怒。又诣武库,见署中芜秽不治,于是执武库令及诸受遗者,出开远门外,亲自临决,死者数十人。又往往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议者以此少之。

房玄龄、萧瑀:

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

但也正是房玄龄,早在年轻的时候,就断言,看起来如日中天的隋朝,其实危机四伏。

《旧唐书·房玄龄传》:

尝从其父至京师,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藩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房)彦谦【即房玄龄的父亲】惊而异之。

唐太宗也对两位重臣的观点进行了补充:

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

11

大臣如此,亲生儿子也难以幸免。

杨坚的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杨广才二十岁就成了灭陈之战的挂名统帅,灭陈后又安定了江南的二次叛乱,还曾经率军征讨突厥。

虽然灭陈之战主要靠的是高颎、杨素这些外挂,虽然征讨突厥的时候其实没遇到敌人。但长得帅又会写文章的杨广相信,自己是个全能天才,皇帝应该自己来做,怎能便宜大哥?

于是他开始结交杨素兄弟,刷母后的印象分,同时找杨勇的毛病。

杨勇虽然“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但毛病也不难找:好色、奢侈。

杨勇的正妃元氏是独孤皇后亲自挑选的,却莫名其妙死了,独孤皇后一直觉得有问题;而杨勇的长子杨俨,是和爱妾云昭训野合所生。

将来一旦杨勇登基,很可能立云昭训为皇后、杨俨为太子,爱子杨广等人反要对云昭训行礼,这怎么能忍?

看人家杨广多好,平时连乐器也不碰,就一个老婆,没什么姬妾,也没什么庶子,哪像杨勇,和那么多女人生出那么多豚犬一样的孩子来!

为了扳倒杨勇,杨广集团决定先扳倒杨勇的儿女亲家高颎。虽然高颎曾是独孤皇后的父亲独孤信的家客,获赐姓独孤,也因此得到独孤皇后的亲近礼待。

但一起独孤皇后自己作出的人命案使得独孤皇后对高颎的态度出现了大转弯。具体是什么情况,小编稍后再说。

尽管她自己也至少曾经是庶出(她的异母弟独孤陀是嫡出),尽管她曾经抚养过生母健在的庶出的小叔子杨爽,但有些事她是真的看不过眼。

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

人一旦讨厌一个人,便会出现疑邻盗斧的心态,看对方做什么都不顺眼。高颎也是有妾的,丧妻期间妾生子了,更是触了独孤皇后的底线。

还有谁犯了这一条呢,对,就是杨勇。

但是,独孤皇后真的不是什么一夫一妻无妾制的先驱,因为她自己就没有实践过这事:

初,文献皇后功参历试,外预朝政,内擅宫闱,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防其上逼。自嫔以下,置六十员。加又抑损服章,降其品秩。

她因为吃醋,杀了一个宫女,结果被杨坚甩脸,虽然在大臣居中调解下就这么过去了,也“自此意颇衰折”:

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始还宫。后俟上于阁内,及上至,后流涕拜谢,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极欢,后自此意颇衰折。

独孤皇后怀恨于高颎,就是始于被高颎称为“一妇人”。

而真正有后宫名分的女子不但不怕被她伤害,而且已经得宠到了让她亲儿子费力讨好的地步: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晋王广之在藩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

渐渐的,杨坚知道高颎好多黑材料,什么自比司马懿、什么说自己如果是皇帝当如何、甚至诅咒杨坚活不过开皇十九年……

要不是杨坚考虑到虞庆则和王世积刚死,顾忌自己的名声不愿意连续三年杀功臣,高颎也要下去陪老同事们喝酒了。

高颎的母亲曾经劝高颎小心,如今高颎被免职,以为可以全身而退了,很开心。

高颎倒了以后,杨素屡次故意激怒杨勇,回去就报告说杨勇怀怨,又和独孤皇后屡次说杨广的好话。

杨坚本身也对杨勇提防得很,有一次百官去东宫朝见杨勇,他就很不愉快;更选了强壮的人保护自己,却觉得东宫左右不需要强壮。

终于,杨勇也倒了。

《隋书》认为杨勇:

资于骨肉之亲,笃以君臣之义,经纶缔构,契阔夷险,抚军监国,凡二十年,虽三善未称,而视膳无阙。

这也是当时人们的看法,也就是说,当了近二十年太子的杨勇并没有做什么不得不废的错事。很久前洛阳人高德曾经上书要杨坚内禅给杨勇,但这也不代表杨勇想逼宫。当然,当太上皇这种躲懒的事,杨坚是拒绝的。

杨勇的属官太子洗马李纲曾说:

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

这是开皇二十年(600年),杨素还趁机公报私仇,进谗言说名将史万岁正在和杨勇会面。

史万岁卒。

当然,杨坚是不会错的,虽然他后悔了,但还是下诏把死人史万岁骂一顿。

杨勇倒台后,杨广被立为太子,这引起了杨秀的不满,就你能超车?

但是玩心眼,杨秀不是杨广、杨素的对手,很快也被找出一堆毛病拿下了——他本来就奢侈、逾制,何况对方还制造证据说他用布娃娃诅咒父皇杨坚和弟弟杨谅,气得杨坚大骂:“我实在不知道杨坚、杨谅是你什么亲戚!”最后将杨秀废为庶人囚禁于内侍省。

更悲哀的是杨俊:在兄长杨勇落马以前,他就已经因为父皇的铁面无私和法不容情,连性命都失去了。

这绝不是杨坚大义灭亲处决了罪大恶极的亲生儿子,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杨俊的王妃是崔弘度的妹妹,对杨俊的好色很不满,在瓜中下毒,导致杨俊卧床不起。杨俊明明是被投毒的受害人,杨坚却因为他生活奢侈罢了他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的官,连帮杨广夺嫡的杨素都看不下去了说杨俊没那么大的罪过,杨坚却怒了,说:“你为什么不制定一套皇子专用的法律!”并且责骂杨俊,终于骂得杨俊郁闷之下越病越重,终于病死。杨坚知道了也只是哭了几声而已。杨俊的手下希望为杨俊立碑纪功,杨坚也拒绝了。崔妃被处死后,群臣上奏杨俊的两个儿子都是罪妇所出,应该一并获罪,没资格主丧袭爵,导致秦王系竟然绝封。

后来秦王系复封了,因为杨坚死了。

12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病重,太子杨广侍疾。

杨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相信,自己是父皇最中意的儿子,也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虽然那天好像有人听到杨坚喊了一句“独孤误我”,但是,错的是独孤皇后,和杨坚有什么相干?

独孤皇后听不到了,她在两年前也就是仁寿二年(602年)已经化身妙善菩萨,升天归位了。这不是小编尬吹,这是隋朝的好干部王劭尬吹的。更能尬吹的是当时负责为皇后挑选葬地的上仪同三司萧吉,他选好了一块风水宝地,说如此隋朝可以延续两千年二百世。当时杨坚对萧吉的说法将信将疑,但还是采纳了。

他不知道萧吉退朝后换了一种说法解释自己的卜辞。

独孤皇后死得及时,没看到同一年她的另一个亲儿子杨秀落马。

据说当时杨广人前哭得很伤心,回去就有说有笑喝酒吃肉,仿佛南齐影帝萧昭业涅槃复生。

杨坚从来没有错,错的从来都是别人。

即使他没把和小儿子杨谅约好的暗号告诉杨广,给杨广登基的前景平白添了一场堵。

杨广登基后,改元大业,弄死了杨勇父子,在杨素帮助下镇压了作乱的弟弟杨谅。先前杨坚曾经骂杨谅如笼中鸡雏,一旦没有他这个爹罩着,一旦搞事情肯定被擒,这下应验了。

隋文帝杨坚最后的下场 隋文帝杨坚的大诛杀(1)

至于杨秀,囚禁如故。

杨广限制纸笔供应,限制修史,要是改朝换代以后,别人把他们老杨家篡位的时候做的那些缺德事抖出来,说什么杨坚白捡了北周,还把尉迟迥比作王凌诸葛诞,那可实在不好。

《魏郑公谏录·对隋大业起居注》:

太宗问侍臣:“隋《大业起居注》,今有在者否?”公对曰:“在者极少。”太宗曰:“起居注既无,何因今得成史。”公对曰:“隋家旧史,遗落甚多。比其撰录,皆是采访,或是其子孙自通家传参校,三人所传者,従二人为实。”又问:“隋代谁作起居舍人?”公对曰:“崔祖浚、杜之松、蔡允恭、虞(世)南等。臣每见虞南说,祖浚作舍人时,大欲记录,但隋主意不在此,每须书、手、纸、笔所司多不即供,为此,私将笔抄录,非唯经乱零落,当时亦不悉具。”

他相信自己文才天下第一,曾说:世人都说我是继统,但就算我和士大夫们比拼文才,也该轮到我做皇帝。

隋朝其实有两个数据可以当峰值吹一吹,一个是耕地面积,但是比本朝都大,可以判断为出了乌龙。而另一个水分就少多了,是藏书。

《隋书·经籍志一》:

今考见存,分为四部,合条为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

杨广本身就是一个文艺青年,甚至还开创了自动化图书馆的先河:

《太平广记·伎巧二》引《大业拾遗记》:

隋炀帝令造观文殿。前两厢为书堂,各十二间。堂前通为阁道。承殿,每一间十二宝厨。前设方五香重床,亦装以金玉。春夏铺九曲(曲字原缺,据黄本补。)象簟,秋设凤绫花褥,冬则加绵装须弥毡。帝幸书堂,或观书,其十二间内,南北通为闪电窗。零笼相望,雕刻之工,穷奇极之妙。金铺玉题,绮井华榱,辉映溢目。每三间开一方户,户垂锦幔。上有二飞仙,当户地口施机。举驾将至,则有宫人擎香炉,在举前行。去户一丈,脚践机发,仙人乃下阁,捧幔而升,阁扇即开,书厨亦启,若自然,皆一机之力。举驾出,垂闭复常。诸房入户,式样如一。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略理畅,互相明发。及抄写真正,文字之间,无点窜之误。装翦华净,可谓冠绝今古,旷世之名宝。自汉已来讫乎梁,文人才子,诸所撰著,无能及者。其新书之名,多是帝自制,每进一书,必加赏赐。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设进士科取士。但是隋朝科举要求五品官推荐才能参与,并没有向无背景的读书人敞开大门,“投牒自进”什么的,不存在。隋朝用人主要还是察举制,终隋一朝,可考的科举取士竟然不足十人,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动摇统治集团的利益了。

大业五年(609年),隋朝人口达到了8,907,546户,46,019,956人,这也是隋朝可考的人口巅峰。

这一年,杨广也达到了自己在文学界的巅峰,他终于找到机会赐死了他认为(嘴上未必乐意承认)文才胜过自己的薛道衡。

有了那么多藏书,自己又那么有文化,杨广很满意。他经常下诏强调自己爱惜百姓,偶尔巡个游,减免一些赋税,去一下西域,打一下吐谷浑,修一下东都,修一下长城,修一下大运河。在这些个过程中虽然免不了死一些人,但我的年号是大业,能不死人吗?

他继承的底子真的不错:

地广三代,威振八纮,单于顿颡,越裳重译。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内,红腐之粟,委积于塞下。

隋文帝杨坚最后的下场 隋文帝杨坚的大诛杀(2)

然而杨广有个毛病,不爱听人劝告。他曾亲口说:

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

大概的意思是,别劝朕这样那样,不然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贱,早晚往死里收拾你!

当初杨勇被废,元胄曾参与其事,元旻苦谏之际,元胄罔顾当初曾一同获罪的难友之情公然补刀,导致元旻被杀。然而元胄还是因为与杨秀有来往而被除名,杨广登基后,也没有提拔他。于是他对因罪被废的将军丘和口出怨言,丘和第二天就把这事告诉了杨广,于是被任为代州刺史,而元胄只能去另一个世界继续保护杨坚了。

大业二年(606年),屡次帮助杨广的杨素暴卒。据知情人透露,杨广早就盼着杨素死了,杨素也知道,连药都不吃了;一说杨素就是被杨广毒杀的。更有好事者把比杨素早死了那么几天的太子杨昭都说成了被杨广误毒杀的。

杨广复用高颎为太常,但是,高颎不但上奏劝谏,还议论杨广的不是。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命人制一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蓬招待突厥启民可汗,得知贺若弼、高颎、宇文弼等议论他奢侈无度,就以“诽谤朝政罪”将他们都送上了西天。

你敢乱说话,就怪不得我判你死刑,懂?

大业八年(612年),因为高句丽不臣,杨广征发了一百十三万大军,相信在他的指挥下,一人一口口水也能把高句丽淹死。

他相信,父皇留下的秩序会被自己一直发扬下去,自己也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没有之一……

隋文帝杨坚最后的下场 隋文帝杨坚的大诛杀(3)

(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