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应注意哪几个方面(李玫瑾教授谈育儿)

科学育儿应注意哪几个方面(李玫瑾教授谈育儿)(1)

经常听说过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0-3岁是培养孩子情感依恋的关键期,而3-6岁是培养孩子性格观念的关键期。如果这两个关键期做得好,后面的养育会很轻松。如果错过,后面可能需要加倍地补偿,效果也会减弱许多。那么如何做好孩子的早期养育?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李玫瑾教授的这本育儿书《心理抚养》,李玫瑾老师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的教授,她参与过很多犯罪人的心理调查并侦破了很多案件,也是犯罪心理学心理画像第一人。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与众不同的育儿书,是通过很多真实的犯罪案例来推断早期的家庭养育方式。包括家庭教育,早期育儿方式以及早期人格人性的教育,对于0-8岁孩子的抚养非常有借鉴意义。

科学育儿应注意哪几个方面(李玫瑾教授谈育儿)(2)

1.为什么早期养育比较重要?

李玫瑾老师在书中写道人的心理发展的4个重要阶段,0-3岁情感抚养,3-6岁性格培养,6-18岁能力培养,18以后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前两个阶段0-6岁阶段的抚养。0-6岁是孩子培养依恋关系和性格的关键期,如果能奠定良好的依恋关系和亲子关系,后面的管教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错过,后期将会很难管教。这也就是很多孩子早期由爷爷奶奶带,后期父母管教不听的原因,因为没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科学育儿应注意哪几个方面(李玫瑾教授谈育儿)(3)

2.早期养育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赚钱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在书中说过一段话:“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与其给孩子赚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这句话,我觉得父母可以抄下来,多读几遍。在教育孩子当中多反思自己。

我不是说养育孩子钱不重要,当然钱是物质基础,当然很重要。如果养育孩子当中,父母只忙碌自己的工作,把孩子交给他人,给孩子的只剩下钱了。那其实是一种悲哀。

前一段时间听我妈妈说过一件事,是发生在我们老家,也是亲戚家的一个孩子,父母因为在外地打工比较忙,他们的儿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照看,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学习上一塌糊涂,本来一直在县城上学,非要转到乡村中学去上。他孩子说县城学校老师管得严,压力大,不想去了。家里爷爷奶奶管也管不住,气得不得了。

明显的是之前爷爷奶奶太宠孙子了,所以到后面孩子连学习的苦都吃不了。父母在外地打工无暇管教孩子。如果再不好好管教孩子,有可能孩子就废了。

早期的养育,孩子并不在乎家里有没有钱?而是在乎父母能否多陪伴自己,多和自己玩耍,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给孩子更多心理上的安慰。前期养育不到位,后期出现的问题就会很多。

科学育儿应注意哪几个方面(李玫瑾教授谈育儿)(4)

3.早期养育避免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

李玫瑾教授在书中提到的两种极端教育方式,是匮乏性养育和溺爱性养育。匮乏性养育是指没有情感与关爱的抚养,所谓的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溺爱性养育是指在生活上包办,在行为上无原则性地放纵,导致孩子自私自利,无法无天,养成懒惰,没有责任心的不良习惯。

这两种行为都是很可怕的,如果后期不加以纠正管教,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

科学育儿应注意哪几个方面(李玫瑾教授谈育儿)(5)

之前我是从事教育方面工作的,我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是个五年级小学生,孩子家境特别好,父母都是公司高管 ,比较忙,孩子是由爷爷奶奶照看。孩子性格还挺开朗的,就是学习成绩特别差。所以父母才送他补习课程。由于父母工作忙,很少管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在管,因为家里有钱,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会满足什么。

父母这样的行为,导致孩子认为赚钱很容易,学习上不用心,老师如果布置作业多一点,他就觉得累,不想做。跟他父母沟通也愿意配合,好像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科学育儿应注意哪几个方面(李玫瑾教授谈育儿)(6)

这其实就是父母早期教育的缺失,就算给孩子很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赚再多钱也无济于事。因为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对孩子意志力以及吃苦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是一张白纸,你怎么绘制他就成为什么样。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说的:“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注重早期养育的培养,让孩子的成长道路更加顺畅。

作者介绍

嫣然,爱阅读的85后妈妈,每天坚持阅读,分享育儿心得|亲子阅读|读书写作|自我提升。育儿育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