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

这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那面仙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里小骨知微时不小心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透光镜,掉落凡间的仙品

2017-03-20 原创 镜绣饰界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1)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2)

明明一块完整的镜子,却可以照出背面的花纹,看过的人都直呼神奇,这是仙界掉落在人间的法器?还是人间铜镜中的极品?不知是不是墨渊上神重返昆仑虚后开发了这新的法器,只要有光打在镜面上,便可将镜子背面的图案投射在对面的墙上,甚是神奇。这不会是仙家发明的投影仪吧,莫非墨渊上神还留有司音当初在昆仑虚学艺的影像?时不时的用这“透光镜”放出来,聊以度过悠长的寂寞岁月?额,我还没从三生三十里回魂,连卡拉OK都飚的是《凉凉》,中毒太深,只能等下一个神剧来将我拉出三生的泥潭了。迷恋赵又廷整容式演技ing,眼光不错的我早就恨喜欢他,哇咔咔!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3)

现在来说说这带着神秘气息的“透光镜”吧。

整个镜面看起来平整光滑,丝毫没有凹凸,也并不透光,整个镜子看起来跟其他的铜镜毫无差别,却是如何透光的呢。在日本有被称为魔镜的,据说也能透光,具体怎样,目前我查到的资料里并没有介绍的特别详细的,也找不到相关的图片,所以并不能确定跟我国的透光镜有误差别,原理是否相同,有待确认后再做比较和说明。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透光镜,都来自西汉时期,具体有几面待查,比较出名的是现存上海博物馆的刻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的铜镜,大家有机会去到上海博物馆,可以去看看这面神奇的透光镜。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4)

该镜材质为铜(古时所称“青铜镜”,实际是铜锡铅合金,并非纯铜制作,加入锡是为了让铜镜更加光可鉴人,加入铅则是为了让脆质太强的铜更具延展性,而不易损坏,越是直径大的镜子,铅的含量比例越高。另外当时的冶炼和提纯技术有限,所以任何的材料也不会非常纯粹,还会由于产地的不同和冶炼技术的不同而带有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至于其中所含各金属的含量和比例,各朝各代以及各个制镜坊皆各有秘方,这些今后会在其他专题中详细介绍),这面透光镜直径7.4厘米,边厚0.27-0.31厘米,镜心最薄处0.07厘米,重50克,属于“日光镜”类(有关此镜的数据有不少的版本,从找到的材料的可信度及出现频次上推断,此组数据的精准度应该最高,故采纳,如有异议,欢迎探讨)。

我国的汉代,是青铜镜制作发展的高峰期,铜镜的形制慢慢开始有了统一的规范,装饰纹样也开始有了具体的分类和规范的使用,其中以铭文为内容的“铭文镜”逐渐趋于主流,这类镜上的铭文多出自名家之手,字体优美,内容多样,后世的专家和学者们多按照铭文的内容来进行分类,如“日光镜”、“昭明镜”、以及一些以诗或名言为铭文的铭文镜(这些铜镜的类别今后也会找专题介绍,此处不复赘言)。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5)

此铜镜镜面微凸,有点类似汽车反光镜,是为了让照镜子的人有更好的视野,我们再来看铜镜的背面,正中一枚外突的半球形铜钮,过去是用来拴丝绦或绳子的,也是为了抓起来方便,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圆形钮座,内圈为八曲连弧纹,外圈有八字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每字之间夹一个类似“田”或“9”的符号(有关日光镜的符号,有一定的规范,我目前找不到输入法里的输入方式,请大家先自己看图片上的纹样,会在今后的专题里进行介绍,前提是我找到相应的输入法,尴尬)此镜的制镜时间经考大约在汉武帝之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6)

那么,透光镜是如何做到“透光”的呢?中外学者大多认为,透光镜的产生纯属偶然。当时的冶炼技术和制造工艺受环境和人为影响较多,并不稳定,可能于某次的制作中偶然发现了镜子具有了透光性,于是工匠们通过多次的实践发现了透光镜制成的部分原理(我认为当时的工匠只是明白其中的部分原理,并不是十分准确的知晓全部,不然透光镜的传世就不会如此少了,而且,如果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也不至于到了宋代就已失传),开始有意识的制作透光镜,然而透光镜并不是每次都能制作成功,传世的很少,极其珍贵,后世又不能掌握制作工艺,所以渐渐地将透光镜传得神乎其神,跟神鬼扯上了关系。唐代曾出过一本神怪故事书,名曰《古镜记》,大致记载了透光镜的来历和它的特征,以及如何用这面透光镜去降妖伏魔,并且在最后,镜子连同收服的妖魔一同消失云云。国外也有称透光镜为“魔镜”的(此处的魔镜不单指日本的魔镜),均是因为不能解释其原理而给透光镜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7)

历史上也有不少的人士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过透光镜的成因,北宋的沈括、元代的邱衍、明代的方以智、何孟春和清代的徐康、徐元润均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不仅国内进行过有关透光镜的研究,西方世界也有不少学者专门进行过有关铜镜透光原理的研究。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8)

建国后,周总理曾参观过上海博物馆,当时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组织安排将馆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搬出来请总理欣赏,其中就有透光镜。总理对透光镜的透光原理很感兴趣,亲自把这个透光镜拿到窗口上反复看,总理对透光镜的原理做了种种推想,最后总理说要他们好好地研究,真的弄清楚透光镜的原理才行。马承源先生于是请了时任上海科协主管科技工作的阮崇武先生,组织了很多高级工程师在博物馆开会,分配任务,设想了各种方案、各种青铜透光镜可能成因的方案,把各种假设的方案交给交大、复旦、同济,还有几个工厂去加工生产,反复论证各种猜想和假设。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9)

得出了透光镜应该具备的几大特征:

1、凸面镜:与之前战国时期的镜子相比较,不难发现,汉代的镜子大多为凸面镜,迄今发现的四面透光镜均为凸面镜,所以,专家组将凸面镜作为了透光镜的第一大特征予以保留;

2、镜体很薄:除镜环(镜子最外边的圈)、铭文及装饰纹样处较厚外,整体镜子都很薄,最薄处只有0.7mm(此处的厚度是镜子打磨成型后的厚度,刚刚铸造出来的铜镜,镜体的薄只是相对镜环、铭文及装饰纹路而言,并未经过打磨,还不是特别的薄);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10)

3、宽边大环:也就是镜环又宽又厚,由于镜体很薄而镜环很厚,所以在镜子铸造结束后,各个部位的冷却速度是不一样的,镜体薄所以冷却很快,而镜环宽厚则冷却速度慢。所以当镜体已经固定成型后,镜环还在冷却收缩,于是镜环的持续收缩对镜体产生了一种紧箍作用,形成了铸造残余应力(也即是这种收缩并未完成,只是内部的镜体收缩已完成,而阻止了镜环的进一步收缩,其收缩力量仍积蓄在镜环内部,待遇到合适的释压环境和条件即会继续将这个压力释放出来,届时镜环还会继续收缩);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11)

4、打磨将铸造应力释放:古时的镜子是靠打磨而形成光滑的表面的,铜镜最后的工序也即是打磨,不断的打磨才会让镜子光可鉴人,打磨的过程中,镜体不断地变薄,有纹饰、铭文的地方和没有纹饰、铭文的镜底厚薄差距逐渐变大,镜子本身的刚度降低,从而使残余应力得到释放,而使镜体产生了细微形变,镜体薄的地方向镜面方向拱起较多,而镜环和纹饰的部位拱起较少,所以形成了镜面的凹凸不平,当然这种变化肉眼很难看到。

5、花纹环向分布:早在一千年前,沈括就发出过疑问,为什么其他具备以上四点的镜子,却不能透光呢?研究表明,西汉的透光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花纹是环向分布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显著的环向铸造残余应力,从而在镜面形成较为规则的凹凸来。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12)

至此,透光镜便已制作完成,当一束平行光投射到镜面时,有纹饰的地方凸起较小,比较平坦,反射光集中,而无纹饰的地方由于凸起较多,光线在镜体上发散,使得有花纹的地方反射到墙上的光明亮,而没有花纹的地方较暗,于是墙上便呈现出了与镜子背面完全相同的图案,感觉就像是光透过镜子,把镜子背面的图案投射到了墙上一样。

经过此次研究和实践,我国已掌握了铸造透光镜的技术,至此,汉代的透光镜铸造技术,得到了现代的复原和传承!

写这篇文章花费了不少的精力查找资料,我虽然是理科生出身,但已经把那些力学知识还给老师很久了,望着找到的有关透光镜的一篇篇万字以上的论文素材,本想写得通俗易懂些,让谁都能看懂的心一度产生了动摇,好在最后坚持了下来,为自己擦把汗那,差点儿就放弃了。但结论着实是很让人振奋的,这项技术终于在多方努力下得到了传承,实属不易。我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看到的人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也希望能有更多失传的技术能被找回来,不仅是对过去技术的复原,也可以为新技术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佐证。巍巍中华几千年历史,还有很多被遗忘的精华和绝技,等着我们去开发和再利用,大家一起加油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水晶棺(透光镜-是十里桃花里的传呼镜还是花千骨看到师父裸背的神器)(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