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十大武将排名(晋国诸卿之-魏氏)

晋国十大武将排名(晋国诸卿之-魏氏)(1)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魏氏在三代人的积累,用鲜血和忠诚为晋国霸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积小功为大功量变达到质变,为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云际会的一个机会,魏氏登上卿位,并且凭借着实力坐稳卿位,完成化家为国。

这个风云就是晋悼公,栾书杀死晋厉公之后,迎来了不到十五岁的少年晋悼公为新君主,原本是想把晋悼公当做木偶操控,可是晋悼公是个天授的政治天才,一上台利用扶持自晋文公以来的功臣和众多中小大夫家族,俗称掺沙子,一举掌握了主动权,当家做主,把实权从栾书手里拿回来。

晋悼公就是魏氏的风云,魏氏借此次东风一举夺的两个卿位,吕相和令狐颉,封吕相为卿的原因是他的猛男爸爸魏锜,在鄢陵之战中射瞎了楚共王的眼睛,扭转了晋国中军的劣势,而且壮烈牺牲为国捐躯。令狐颉是魏颗的儿子,因为奖励魏颗俘虏杜回的功劳,令狐颉也被提拔为卿,作为魏氏宗主的魏绛被提拔为中军司马,相当于中军的军法官。

魏氏虽然获得了晋升六卿家族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魏绛,可能魏氏在波云诡谲的晋国政坛再次跌落,成为众多不知名的家族之一。

因为吕相已经老迈,晋悼公元年,登上卿位,同年他就过世了,晋悼公立刻将卿位给了赵氏孤儿赵武,魏氏只有令狐颉一个卿位,令狐颉没有展现出一个卿应该有的政治家的素质,在历史中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记录的表现。没有意外随着令狐颉老迈,魏氏就失去卿位,被某个大夫家族替代,但是魏氏的第四代家主魏绛是杰出的政治家,牢牢的把握了这次机会,完成魏氏从金鳞化龙的蜕变。

令狐颉除了登上卿位没有其他值得记入史书的伟业。吕相虽然在晋悼公元年就过世了,让出了卿位,但是这个人却是需要写一写的,这也是个奇男子。

绝秦书——吕相

晋国十大武将排名(晋国诸卿之-魏氏)(2)

魏锜这个有点中二的猛男却生了一个文采艳艳的儿子吕相,他的《绝秦书》因文采斐然被左传全文记载,吕相就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背景是自从晋灵公开始,秦国就像一个狗皮膏药一样,频繁的入侵晋国,屡败屡战。虽然每次都被晋国打的灰头土脸,但是秦国就是那样倔强的跟晋国死磕。搞的晋国无法全力跟楚国争霸。

这里不得不再次强调,春秋各国之所以进行争霸,不是为了武林盟主的名头,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利益,霸主有权利跟所有的小弟收保护费,这边财富非常可观,这也是晋楚百年争霸真正争夺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晋国君臣都对南下争霸都兴致勃勃而对揍秦国这个又穷、又楞、又犟、又横的邻居真的一言难尽。

晋厉公三年(公元前578年),为了夺回邲之战失去的霸权,晋国上下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摩拳擦掌准备跟楚国决一死战,唯一的后顾之忧就是秦国,于是集合了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诸侯朝见周简王,拿到大义,请周王派刘康公、成肃公一起组成联合国军去削秦国。在开战之前,由吕相主笔写了一封战书《绝秦书》,吕相在这篇战书中有理有据,把秦国说成了忘恩负义、十恶不赦的混蛋,必须灭国亡种才符合天道人心,洋洋洒洒千余字,文采斐然,条理清晰,开启了中国开战前写文章骂战的先河。联军推进到陕西腹地,到达泾河后,在麻隧(今陕西泾阳西南)与秦军交战,再次把秦国按在地上摩擦,并俘虏了秦国大将赢成,大胜而回,被打的亏了元气的秦国消停了好几年。

这篇文章是否有杀伤力不知道,但是这篇文章的文采得到高度认可,后世陈琳讨曹檄文、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都得到吕相绝秦书的精髓,这篇文章在中国檄文历史上有开创之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一下原文读读。

全文第一段描述了两国的传统友谊,第二段强调晋国曾经对秦国有大恩,从第三段就开始写秦国的忘恩负义,结尾写鉴于秦国的忘恩负义,而且诸侯国听说了,大家都认为秦国不是东西,要一起去削你。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痛心疾首,诸侯听说秦国不地道,都纷纷找我们老大,让我们老大带领一起代表月亮消灭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魏绛

魏绛,魏氏金鳞化龙的人,是真正带领魏氏坐稳六卿之位的人,后世被尊为魏昭子。

魏绛在晋悼公元年以中军司马之位步入军界,起点不算低,但是当时的魏氏卿位上坐着的是分家的吕相和令狐颉,可以看出魏绛并没有得到晋悼公的重视。

晋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晋悼公在鸡泽搞了一个大型阅兵,恐吓诸侯,宣示他霸主地位。

阅兵的时候发生了意外,隶属中军的晋悼公弟弟杨干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马惊了,扰乱了队伍秩序,魏绛当场用军法将杨干的司机给杀了,在春秋有过不成文的规矩,刑不上大夫,例如司马穰苴斩杀齐王使者的车右、曹操割发代首都是一样的,对于杨干来说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这个操作侮辱性极强。

于是杨干跑到哥哥晋悼公那里告状,暴怒的晋悼公立刻就想杀掉魏绛,晋悼公觉得魏绛是在挑战他的权威,于是下令让魏绛赶紧洗干净脖子滚过来接受砍头,羊舌赤赶紧劝晋悼公,说魏绛是个稳重的人,这么激烈行为一定事出有因,晋悼公稍微冷静了一点,这个时候,魏绛已经奉命来到大帐之外,呈上一封公文,其大意是:“您的弟弟杨干犯了死罪,我魏绛作为军事法官按照职责做出相应的处罚,杀掉他的司机,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您要是觉得您个人的脸面高于军法,让我不顾岗位职责而只对您跪舔,我无话可说也做不到,只能自杀了。”晋悼公看完,大惊失色,鞋都没穿光脚跑到大帐之外,扶起来做出自杀架势的魏绛,当着众人的面,给魏绛道歉:“寡人看重手足,您看重军法,没有管好自己的弟弟以至于弟弟犯了军法,是寡人的错,您要死了,就是让寡人罪上加罪,请接受寡人的道歉吧。”

魏绛顺势不自杀了,接受了晋悼公的道歉。鸡泽之盟后,晋悼公设宴招待魏绛,以魏绛替魏颉为卿,张老代魏绛为中军司马、士富为侯奄。从此魏绛成为了魏氏的代表,成为众卿之一。

表面上看,这是一出君明臣贤的传统戏码,但是也有不同的解析,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晋国自晋献公驱逐公族,将卿位空缺出来,用来奖励晋国大夫,晋国各大家族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他们为晋国的霸业兢兢业业贡献自己的自己的力量,可以说都有献完青春献子孙的觉悟,这也成为晋国君臣的一种政治默契。

但是自权臣赵盾开始,开启了各大家族不断的侵夺公室的利益,所以,晋灵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不断的加强公室的实力,对抗这些实力强横的大家族,这种权利拉扯发生了很多惨剧,下宫之难、三郤灭族。各大家族也对晋国君主不讲政治规矩的行为也发起了报复,包括赵穿弑君、郤至当着晋厉公面射杀宦官,栾书杀死晋厉公仅仅以大夫之礼进行陪葬,这都是晋国各大家族向公室侵夺自己利益的激烈表现。

晋悼公由于继承了晋景公、晋厉公的遗产,一即位就登上霸主之位,有点飘,他除了扶持魏氏、赵氏这种从文公开始就有功于国的卿大夫家族,更大的动作是扶持公族力量,更是将自己的亲弟弟杨干带回国,不断的扶持杨干,这是非常明显的扶持公族对抗大夫,这是要违反自晋献公以来的政治传统。而杨干也不负所望,对于晋国这种军国主义国家,战斗是本能,军法是天条,而杨干在阅兵的时候竟然干扰乱秩序,这是大忌,魏绛处罚杨干,是代表各大家族向晋悼公表达不满,要求晋悼公遵守法律和政治默契。

魏绛赌了一把,为各大家族向晋悼公表达不满,输了就是魏氏的灭族亡种,但是各大家族就会玩一次弑君,赢了出人头地。他赌赢了,晋悼公看懂了这种政治信号,通过奖赏魏绛向各大家族表达他会尊重晋国的政治传统,不会用公族替代各大家族出任卿位,他不会搞血缘独裁而是继续玩贵族共和。

以上是一种特殊的解析,个人觉得挺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和戎之策。

晋国十大武将排名(晋国诸卿之-魏氏)(3)

晋悼公四年(前569年),当晋悼公再次提出讨伐狄人的时候,作为政治局常委之一的魏绛向悼公提出一项重大主张——和戎之策。晋国立国之初,就承担着阻止狄人南下的重要使命,双方一直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魏绛是晋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对狄人进行怀柔的政策,当时晋悼公觉得不靠谱:“这些狄人都是野蛮人,都是养不熟的狼,只有杀死才放心,招抚能有效果吗?”

魏绛提出了五点理由,解释和戎之策的好处,第一,狄人居无定所,喜欢财货不喜欢土地,跟中华民族刚好相反,可以通过贸易把狄人的土地买过来,没必要非得动刀子。第二,如果不发动战争,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中华民族的优势,用买来的土地发展农业。第三、如果通过怀柔的手段,让狄人向我们晋国称臣,表面上我们的实力增强了,其他诸侯国就会畏惧我们。第四、不打仗,不死人,我们的武力不受损失。第五是用仁德征服比武力征服更占据道德制高点。于是晋悼公用魏绛进行和戎之策。

以上是直译,当时晋国和狄人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晋国一直跟狄人死磕,虽然狄人给晋国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是损失更大的一直是文化落后、生产力落后的狄人,晋国每代君主都带领大军追着狄人砍,残余的狄人在晋国不注意的时候会冒险跑到晋国来打劫,所以,在晋国头疼狄人不断骚扰的同时,每天也瑟瑟发抖防备着晋国人的报复。

所以可以当魏绛提出的理由时候这样的:第一:狄人已经被我们砍了几百年了,虽然我们很烦他们不断的来晋国骚扰,但是他们更怕我们去砍他们,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表达和平的愿望他们是可以接受的,让他们表面上臣服晋国是可以做到的,虽然这种关系不牢靠,但是诸侯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晋国又降伏了大量狄人,我们晋国又壮大了,诸侯就更加怕我们,下次去收保护费更容易。第二:狄人生产力落后,地广人稀,我们有着他们需要的生产资料,我们可以用很少的财物就可以购买狄人认为不值钱的土地(参考欧洲人用玻璃珠子换印第安人的土地),不用动刀子就可以换回我们梦寐已有的肥沃土地。第三,有了这些土地,我们就可以种地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第四、用和平的方式,用晋国高等文明的优势,把狄人融合进来,这种方法比用刀子砍更有效。第五,打仗是会死人的,这种方法我们晋国不用死人。

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晋侯曰:“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于是晋侯好田,故魏绛及之。。。。。。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魏绛盟诸戎,修民事,田以时。

我估计晋悼公听了魏绛这么说心里是不置可否的,但是试试又没有损失,本着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就由魏绛负责这个政策执行。

没想到,这个政策效果好的不得了,其实也可以理解,狄人已经被晋国人追着砍了好几百年了,与晋国作对每天都承担着生死存亡的压力,现在魏绛突然跟狄人说,从此以后,晋国人不再砍你们了,跟你们做生意了,条件是你们以后得尊我们晋国为老大,狄人当然欢声雷动,终于可以不被晋国人追着砍了,叫老大又不丢一块肉。

另一方面,狄人之所以反复入侵晋国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生产力低下,所以总是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晋国去抢生活物资,现在晋国人说以后晋国用狄人需要的生活物资换狄人手里没有用的土地,狄人一看不用冒着被砍死的风险就可以用不值钱的土地换物资,何乐而不为啊。

于是两国人民放下刀枪开开心心的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很多狄人就像80年代的很多大好青年主动投靠他们心里的高等文明灯塔国一样主动融入晋国。晋国没有动一刀一枪不但扩张了领土,也增加了最大的资源——人口。魏绛用怀柔的手段把让晋国的实力暴增。

到晋悼公12年(公元前562年),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晋悼公将郑国赠送的乐师、乐器,女乐的一半赐给魏绛作为奖励,当然晋悼公说话永远是伟光正:“魏绛,你的和戎之策,让寡人在八年中九合诸侯,让我的小日子过得像每天听着小曲一样非常和谐舒畅,现在寡人也送你一个乐队,享受一下这种好日子。”魏绛心说,九合诸侯跟我有个毛关系,那是元帅的功劳,所以赶紧推辞,晋悼公说:“和戎之策给我们晋国带来这么多好处,这是你魏绛出的主意,也是你亲自执行落地的,不要推辞了。”魏绛心说,这才对嘛,于是假装的推辞了几次就接受了。

同年,魏绛因功改封在安邑(今属山西运城市)。从此,安邑成了魏氏的大本营,魏氏开始真正的崛起。

领兵作战

晋国十大武将排名(晋国诸卿之-魏氏)(4)

晋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最重战功,政治只是副业,打仗才是本职工作。

六卿排名中魏绛一直是下军佐,是六卿的最后一名,刚开始给赵武打下手,后来给栾黡打下手,可以看出魏氏虽然登上了六卿之位,但是由于底蕴,魏氏仍然是晋国六卿中最弱的一个。但是不得不说魏绛赶上了好时候,在迁延之役之前,晋悼公利用智罃和士鲂过世,取消八卿恢复六卿,新军的编制虽然取消了,但是原本新军的军队不是平分给六卿,而是统统给下军的栾黡和魏绛统领。这里除了晋悼公对于栾黡和魏绛的重用,更重要的是晋悼公的权谋,六卿中范氏和中行氏已经做大,韩氏和赵氏结成了铁盟,栾氏在栾黡的骚操作之下已经被孤立,魏氏由于底蕴还是个小字辈实力最弱,晋悼公通过将下军和新军整合,强势扶持栾氏和魏氏与其他四卿的五大家族打擂台,魏氏也因此而坐稳了六卿的宝座。

同事魏绛也一直承担着领兵作战的职责,鲁襄公九年左传中记录了“魏绛多功”之语,可见他在多年率军作战中,战功颇多。可惜因史料阙佚,不能知其指挥军队的详细情形。只有一些零星记载。

晋悼公十年,公元前564年,已经极度强大的晋悼公对于骑墙的郑国一改之前的包容态度,决定彻底将郑国打服,于是号召诸侯军队在虎牢集合,十月,浩浩荡荡的杀向郑国首都新政,郑国关上大门躲在墙里瑟瑟发抖。荀罃为伐郑总指挥,士匄佐之,与季孙宿、崔杼、皇陨攻打东门;荀偃、韩起率上军与卫、曹、邾军攻打西门;栾黡、士鲂领下军同薛、藤军攻打南门;赵武、魏绛率新军同杞、郳军为后勤,供应补给,赵武和魏绛把新郑外的行道树都给砍光了。晋悼公十一年,公元前563年,魏绛又与士鲂在虎牢筑成,长期戍守收拾郑国。公元前560年佐栾魇将下军救寺。公元前555年与栾盈以下军克寺。

总结:

不得不说魏氏对晋国霸业献完青春献子孙,兢兢业业的为晋国冲锋陷阵,同时家庭教育足够优秀,魏氏人才辈出,终于在魏绛这一代,借晋悼公的东风登上卿位,同时用实力坐稳了卿位,成为笑到最后的一个家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