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

老邹 旅顺口大型画传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

站在中国地图前,看整个广袤的东北平原,在这里缩成了一个小小的尖尖。

170公里的海岸线外,是无边的碧蓝,深邃的幽蓝。

旅顺,海的精灵。

东北亚最绚烂的一颗海洋之心。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

新石器时代,是指在考古学上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旅顺的历史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是谓“六千年悠久历史”,但“灿烂文化”确实有点不太敢担当。

因为当后母戊大方鼎在中原的冶炼之火中诞生的时候,同时期的旅顺可能刚从外地传过来几只青铜鱼钩,被当地最大的豪门大当家的用来在海边钓鱼,死后作为珍贵的殉葬品永伴他往生天国。

但“六千年悠久历史”,我们对谁也可以这样宣称。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从新石器时代的6000多年前,一直到2000多年前,一直有人类在这块如钻石版闪亮的山海之间的风水宝地上生活,生产,劳动而生生不息。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2)

王家村是旅顺最早的原住民居住地,人类生活遗址的时间可以推到6000多年前。出土的东北乃至山东最早的一块玉璇玑,证明了五千年前的旅顺口人已经可以观测天象,预见风雨。红色的小泥人,被认为是最早的旅顺口人。漫山遍野的海蛎子壳,证明了早在6000年前,就有一群人在这里依山傍海而居。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们面对的海湾,叫做大潮口。

每年秋季,这里有大潮,潮水轰鸣,犹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又集结而去。

常常站在这里的小山头,看着潮涨潮落。

6000年前的人们,是否会和我一样,站在这里,听海浪的声音?

在大潮口的海湾里,还有一条龙道,

一条明显不与海湾别处石质相近的岩石带,像一条红色的道路,从一个海边石洞中伸出,延伸进茫茫的大海。

也许,6000年前,这里的人,就是龙族。

天龙每天都会带着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海天间漫无目的地翱翔。

这些人一直生活到了大汉年间。

早些年,农民平整土地,经常在北大河沿岸发现汉朝的砖墓,连连绵绵,从王家村一直连到了李家沟村。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4)

在大潮口湾的西面,有个临海的砣子,高出海平面10余米,当地称之为大砣子或东海砣子。遗址分布于整个砣子,北高南低,面积约30000平方米。当时从断崖观察,文化层厚约2米,夹杂有红烧土块、陶片、贝壳等,地面暴露有石器、陶片、兽骨和贝壳等。曾经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由于这里建成了渔港,遗址逐渐消亡。

旅顺渔人节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是大连市旅顺渤海沿岸渔民们祭海祈福、为龙王爷庆生、牤牛岛放生、的百年传统节日,自2004年正式升级、命名为大连旅顺(北海)渔人节以来,特别是在渔人节于2010年12月入选大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成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旅顺口区政府更是采取政府组织引导、民间主办、社会支持、渔民与游客广泛参与的形式,将渔人节精心打造成为了大连旅顺的集传统民俗、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节庆活动品牌和百姓喜闻乐见的惠民工程,闻名遐迩,广受欢迎。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5)

大连旅顺(北海)渔人节是大连市旅顺口区渤海沿岸渔民们穿上传统服装祭海祈福、为龙王爷庆生的传统节日,最早可追溯到百年之前。

2004年区政府联合北海村进行史料采编、挖掘、整理,并对渔人节活动进一步完善,将村民一年一度的盛会改名为。

2010年12月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旅顺口区政府更是采取政府组织引导、民间主办、社会支持、渔民与游客广泛参与的形式,将渔人节精心打造成为了大连旅顺的集传统民俗、海洋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节庆活动。

北海渔人节由来已久,早期渔民因为对于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自发性质的每年于阴历六月十三对龙王祭拜,后来慢慢的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当地比较隆重的民间节日。

2004年开始,北海渔人节受到旅顺口区政府的重视,从而成功的带领北海村民举办了系统的一次活动。而后北海村民正式有了比过年还热闹的属于自己的节日——“旅顺(北海)渔人节”。

每年渔人节的一大早,村民就开始忙碌的为这热闹的一天做准备。凌晨4点就在活动地点开始搭台准备贡品,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中。每个渔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期盼着以这样一种方式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整个祭海的仪式在主祭人的祭词宣读结束之后开始,渔民们焚香祭拜,祈福求平安,喜悦中又藏不住那份朴实。

每年的这天,大家都会备好几艘船和许许多多样式海产品幼苗,开到海岸线十几公里以外的“牤牛岛”,让这些幼苗回到大海。

相传在很久以前,北海村就生活着一群靠海吃饭的村民,他们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海里来了一只不知名的恶蛟,闹得海面波涛喧天,村民们也出不去海,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这件事后来被龙王得知,率虾兵蟹将与之斗了几天几夜,也未能分出胜负,后来龙王无奈求助天庭,为民请命。找到太上老君,老君得知哈哈大笑,给了龙王一只五彩神牛,并告知龙王,此牛乃我坐骑青牛化身,带他去制服那孽畜罢。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6)

龙王当天便返回人间,趁着恶蛟深夜正酣,放出这五彩神牛,只看着神牛迎风见涨,一下压在那恶蛟的巢穴上面,恶蛟瞬间被制服,这神牛便化作了今天的牤牛岛,那恶蛟也再也不能兴风作浪了。是日恰逢阴历六月十三。

后来百姓为了感激龙王,就每年都在阴历六月十三这天搭台祭拜龙王对百姓的恩德。

因为怕那恶蛟又出来兴风作浪,所以每年村民在龙王生日这天都会去牤牛岛周边观察一圈,没有动静方能安心。

这便是北海渔人节的来历。

猪岛传奇

国家海洋局公布了首批“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我市有8个无人岛位列名录,位于旅顺口区北海街道北海村的猪岛就是名录中的一个,它的经历很丰富。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猪岛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居民,困境中村民曾到岛上讨生活。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7)

明皇后裔

明朝灭亡,有一支明朝后裔逃离京城,逃到北海附近的一座荒岛避难,在荒岛上建立家园。后来根据自己的朱姓取名朱岛,又怕被清朝官兵发现丧命,取朱岛谐音改为猪岛。清朝日渐强盛,岛上人们变成了地道的渔民,已无心改写历史,由于小岛的生活受海洋天气影响极大,便逐渐搬迁到陆地上生活,在北海一带建立家园,繁衍生息。

麻风病院

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北海村海边,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海中央的猪岛。猪岛的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距离最近的岸边有9海里,驾驶快艇得花将近二十分钟,从远处看,该岛就像是一头趴在海面上的小猪,所以,被称为猪岛。从小生活在北海村的王心年对猪岛最近几十年的历史很清楚。

提起猪岛很多老人的第一反应是“麻风病院”。原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将一座麻风病院迁到了这里,当时还有不少的麻风病人和医务人员一起迁了过来。在这个麻风病院搬来前,还有几户人家在岛上生活,由于麻风病院要搬到这里,这几户居民就搬离了该岛。麻风病院在这个岛上运转了3年左右的时间,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很快搬走了。当年猪岛上麻风病院医务人员使用过的房子至今还保存完好。在麻风病院之后,政府还将一个短期徒刑的监狱搬到岛上一段时间,几年之后也迁走了。  

世外桃源

从麻风病院搬走之后,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猪岛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居民。猪岛位于渤海湾,当时,渤海湾的大对虾、各种鱼类资源很丰富,尽管猪岛上曾经开设过麻风病院,但北海村村民并没有因此嫌弃它,它周围丰富的渔业资源还是吸引了不少处于生活困境中的村民到岛上讨生活。  

在岛上生活时间最长的是一对金姓老夫妻,他们是北海村村民,一生都没有子女。在麻风病院搬走后不久,这对老夫妻就来到岛上生活,当时夫妻俩40多岁,上世纪80年代末,老两口先后在岛上去世。在这个过程中,北海村的一些生活困难的居民冲着猪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搬到岛上生活,渡过难关之后,他们又离开了。竟去猪岛的交通不便,也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建设,更没有学校,除了那对金姓老夫妻,其他居民呆的时间都不长。一拨又一拨的居民就像走马灯似的。  

捕捞育种

在北海村老人们的心中,猪岛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大队还在猪岛上开设了捕捞场和育种场。村民都上岛劳动过,对这个岛有着很深的感情。上世纪60年代,猪岛周围的渔业资源很丰富,一船能打上来上万斤的大对虾,各种鱼更多,撒下去一网,就能网上来渤海湾的大刀鱼,像小黄花这些鱼他们根本不稀罕,都扔回海里。当时的大队发现了这个“商机”,就带着村民们到猪岛上开设捕捞场,当时有好几十人长年在这里捕捞作业,这为当时的大队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也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玉米种子,大队选择了这个远离外界干扰的地方,他们在猪岛上仅有的耕地上培育着玉米种子,由于没有其它花粉干扰,猪岛上培育出来的玉米种子质量超好,名声在外。  

到上世纪90年代,猪岛上的居民陆续搬光了,这里也就逐渐成为无人岛,后来,就被一些商人承包经营了。据北海村居民介绍,猪岛周围的海域现在的渔业资源大不如从前了,以前常见的大对虾和大刀鱼现在已是难得一见了。过往的老年村民不时也会停下来观望一下,尽管透着厚厚的雾看不清什么,老人们也会感叹:猪岛跟以前不一样了。

九头大山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8)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9)

青翠的九头山、蔚蓝的渤海湾,使滨海的袁家沟显得灵气十足。作为市级自然保护区,集餐饮、娱乐、海湾浴场于一身的九头山旅游度假村不仅有天然“氧吧”的美誉,还有秀丽的自然景观、美丽的传说、天然雕刻的老君石、仙人洞和小石林

相传,九头山下水深万丈,海底龙宫中的老龙王心地善良,他掌管的九头山海域总是风平浪静。这一带的渔民非常感激老龙王,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渔民们杀猪宰羊祭海,感谢老龙王的恩德。老龙王的九个儿子长大后,老龙王把王位传给了最善良、最有管理能力、最有威望的大儿子,并把九个儿子的躯壳分别钉在九头山的九个山头上。后来,老龙王虽然病故了,但其灵魂却和九个儿子的灵魂守在一起,保佑着九头山海域世代平安。现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已经成了旅顺近海渔民传统的祭海节日,旅顺口区已连续举办了多届“渔人节”。 在九头山的北麓海岸,有一天然的岩石,形状神似一个坐禅的老道,被当地人称之为老君石,相传咸丰年间大旱,许多百姓被饿死。人们来到这里祭祀天地,祈求太上老君降雨解救受苦百姓。据传此后不久真下了雨,人们就在在九头山南坡建了一座老君庙。工建成的老君庙与老君石相距不过2里,隔海湾相望,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在九头山靠海的一面是一处峭壁,当地人称为“半壁江山”,峭壁上有一神奇的天然景观——五间房。在海上观看,就像是五间石屋镶嵌在峭壁上。来九头山,不能不下海游一圈。因为周边居民很少,这里的海水几乎无污染,在浅水区甚至能看到鱼儿在自由游弋。

北海大潮

每年秋末,这里都会出现海潮奇观。大潮从渤海汇成巨浪,向着弧形大潮口冲撞而来,开始呈扇形,后来越涌越窄,加上滩高水浅,潮头慢走,后浪推前浪,一堵海浪墙就迎面扑来。浪峰高达十余米,直冲云天,瞬间跌落,飞花碎玉,十分壮观。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0)

北海龙道(韩坚柱整理)

大连旅顺口区北海村的西北方,海边有个石洞,洞口宽 约2尺,长达100余海里的古龙道,从这里逶迤延伸到渤海的海底,最后直插天津塘沽,它裸露于地面的颜色呈 铁青色,伸向海里的部分呈赭石色,显得非常古朴庄重 ,令人称奇。近几年吸引了不少国内资深地质专家、教 授、学者前去考察据有关地质资料记载,远在1.6亿年 前,地球最后一次大变迁,把旅顺口北部从大海中“解放”出来,形成半岛形状。于是,这条古龙道便随 之浮出了水面,至今它一直坚守着潮落“来”,潮起“去”的大自然规律关于这条古龙道,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旅顺地区大水,玉皇大帝亲自去排灾,这次他不乘豪华的吉祥白云,而是改骑天庭里那条憨厚忠实的古龙。年轻貌美的女娲得知后, 悄悄地通知了四大天王,限他们一周内抢修出一条“古龙道”。当时正值盛夏,骄阳似火,大部分天兵天 将因中暑都在月宫休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困难多,一时难坏了众天官。如果硬是用人工修筑 ,恐怕工期延长,耗资太大,这样不仅会误了“大帝 ”的行期,更会影响“大帝”的工作日程,不但百姓 不买账,弄不好参与此事的大官们将受到连累。时间转眼过去了5天,就在众天官如热锅上的蚂蚁无计可 施之时,机智的二郎神献上了一条既省时又省力的计 策,这就是让天公、水公和雷公三位神仙联合搞一次地壳大变迁,在地壳变迁中修一条古龙道,供玉帝下凡用。经过三位神仙的精诚合作,仅用一昼夜就神速般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古龙道的全部工程。雷雨过后,秋高气爽,众天兵天将也恢复了往日的神勇,护卫着 玉皇大帝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考察任务。返朝途中,当玉帝得知庙岛列岛、蓬莱仙境等诸多新景观就是在这次古龙道的修筑中一并完成时,龙颜大悦,连连赞赏。大帝来到旅顺上空,看到大水肆虐,就让古龙用尾巴划出了一条排水沟,让水流进大海,这条排水沟也就是今天的龙河。

古龙道,一条令人称奇的古龙道,而今它正在被越来 越多的人所关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定会 成为旅顺名城的又一亮丽景点。

袁公后人

在旅顺口区北海街道,有一个近海山村叫袁家沟村,这里便是明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著名将领袁崇焕后裔中的一支避难辽东居住的地方,至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袁崇焕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被枉杀后,其后人逃至山东莱州湾凤毛寨,隐瞒家世,定居偷生140余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袁氏后裔袁克亮一支人因误信朝廷追查祖上反清事发,再次由山东莱州逃难来到旅顺北海的黄泥窝海套山沟(后改袁家村)定居,至今已历10余代。袁崇焕后裔的逃难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末清初至清中叶的社会形态和人民的生存状况。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1)

袁崇焕,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字元素,号自如,祖居广东东莞袁坪,即今之石碣镇。袁崇焕自幼聪颖,胸怀从军报国大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桂林丙午科乡试中考中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35岁的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因袁崇焕在任间关注军备,忧国忧民,被提拔到朝廷兵部任职方主事。此间,后金八旗军已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攻陷辽西广宁(今北镇)。危急时刻,袁崇焕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掌握第一手敌情。回京后主动请缨率兵赴辽东前线抗击后金军。天启帝任命他为宁前兵备佥事,监关外军。袁崇焕到任后择险修筑了宁远城(今兴城),备战抗击后金军。天启五年(1625年),畏敌如虎的明辽东经略高第,不敢与后金军交战,将锦州、右屯等城明军全部撤回关内,放弃了明军宁远一线的守备,使明都北京失去屏障。袁崇焕对此进行了坚决抵制。危难之际,天启帝升任袁崇焕为辽东按察使,率部死守宁远孤城。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攻打宁远城,袁崇焕率部拼死坚守城池并发炮大败后金军,努尔哈赤在此战中被击成重伤,回沈阳不久便病逝。袁崇焕此举博得明廷满朝喝彩,给饱受后金军威胁的明都北京带来一线希望。袁崇焕取胜后,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议兴屯田,致力加强辽西防务,将高第遗弃的要塞全部恢复起来,因其功勋卓著被升任右副都御使。并在锦州、宁远大败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的大举进攻,袁崇焕设置的防线成为明军抵御后金军的钢铁长城。然而由于明朝廷腐败,奸臣魏忠贤当道,袁崇焕屡受排挤,无奈于天启七年(1627年)辞宫返回广东家乡,当年,天启帝朱由检驾崩。崇祯朱由检继位后,从广东召回袁崇焕并升任其为右都御使,旋擢升其为兵部肖书,督师蓟辽,并赐尚方宝剑。至此,袁崇焕成为明末最高级别军事长官,在前线指挥抗击后金军。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用尚方宝剑在旅顺双岛湾姑子庵以12宗罪状,斩杀了明皮岛总兵毛文龙,明军丧失了一支有生的抗金力量。同年底,皇太极率八旌军越过锦州、宁远,从喜峰口攻入关内,陷遵化等城,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见形势危急,星夜率军返京救援,在北京城设防御敌。在明朝生死存亡能关键时刻,多疑的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误把袁崇焕当成后金里应外合的奸细,打入大牢。1630年6月以谋逆罪处磔刑而死,一代忠臣良将就这样殒落了,时年47岁。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2)

袁崇焕妻叶氏,因痼疾婚后20余年不育。叶氏一方面心存内疾,另一方面深谙当时朝廷险恶,为了袁氏一脉,将收养的落难女子赵文君引荐给丈夫袁崇焕,并于崇祯二年(1629年)安排袁崇焕与赵文君秘结连理。赵文君原籍山东,为一富户家小姐,知书达理,文静贤惠,因遭污吏劣绅迫害,家产被霸占沦落京城。翌年,文君为袁崇焕生下一对儿子,长子昊、次子杲。袁崇焕被杀时,其二子才2岁,因袁、赵系秘密婚配,外人不知,这才逃过一劫,免于受株丧命。1630年8月,赵文君携二子在袁崇焕原先的贴身侍卫袁敬的暗中保护下,悄然离开北京,一路颠沛逃至文君老家山东,在莱州湾虎头崖旁的凤毛寨,买了三间石墙茅屋隐居下来。后来又增建了房屋并购置了两条木帆船,合成对子船,开始了亦农亦渔的隐居生活。袁昊21岁时与袁敬的女儿结婚。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3)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赵文君病逝,她临终留下遗嘱:“半农半渔治家,代代反清复明,直到清朝覆灭;无论穷富,都不可动用皇帝早先赏赐给袁崇焕的万两银币;海上一定要保留对子船。无论哪一代反清事发,犯了抄家之罪,要从海上逃生,祖先留下的白银备逃生后安家之用。”赵文君是一位深明大义,举家有方的女主人,她在世时,为了探听朝廷对袁崇焕案的信息,早在清顺治十年(1653年)时就出钱给袁敬的儿子在莱州府捐了一个小官,以后代代如此。至乾隆朝前期,袁敬的第五代嫡孙袁志成存莱州府当差后,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无所不好,不久便把家产败坏荡尽,于是便打起了篡夺袁崇焕祖产的主意。其实旱在乾隆四年(1739年)清修皇太极实录时,清朝廷就为袁崇焕沉冤昭雪予以褒扬,并正式下葬,树碑垒墓。由于当时消息闭塞,袁氏后人对袁崇焕平反昭雪一事并不知晓。乾隆十二年(1747年)某日,袁志成在酒馆喝酒,偶遇从北京归来的两个同僚谈起乾隆帝已为袁崇焕案昭雪之事。袁志成由此想出一条诡计。次日一大早,袁志成便故作慌张地来到凤毛寨袁崇焕赵文君谪系子孙袁克亮家欺骗说:“大事不好!我在衙门见到朝廷下发的公文,朝廷已得知袁崇焕后裔隐匿凤毛寨之事,乾隆帝已下旨灭族!”袁克亮不明底细,召集全家七口决定在官府到来之前外逃,于是收拾细软、农具、渔具,连夜乘对子船向辽东方向逃难,临行前,袁克亮把袁家储存的祖产银票送给袁志成,让他勤俭度日(袁志成后来良心发现,幡然悔悟,将袁克亮家业扩大三倍,并遗嘱后代归还袁克亮家产,本文不再赘述)。经过两天两夜航行,到达旅顺双岛套,在草坨子东北背风处下锚避风。第二天出双岛套沿渤海近岸向北继续航行,因风向不对,船行至黄泥窝套(海湾)抛锚。袁克亮便带领长子袁大财、次子袁大成登陆查看,寻找水源。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决定了袁氏后代的命运。原来爷儿三个登陆以后,见这里靠山临海,土地肥沃,山上树木茂盛,海湾适宜捕鱼,水源丰富,更可贵的是这里位置偏僻,远离村屯,为无主地,是理想的避难之所,于是便决定不再向北航行,就在此地定居,是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从此以后,袁崇焕后裔袁克亮一支人便在这里隐居下来。袁氏枝叶繁茂,家族兴旺,经过二百余年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村子便以袁姓命名为袁家沟。其间又有曹姓、李姓等居民先后迁入袁家沟居住。袁克亮后裔在这里经历了清中、晚期,俄国占领时期、日本占领时期、特殊解放区和新中国各历史时期,已历260余年。至今,除部分袁氏居民迁入城市,在袁家沟村居住的袁氏约有100人,袁氏人才辈出且仍保留着山东莱州地区浓厚的民俗民风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奋斗精神。袁氏先祖打的第一眼水井至今仍水质甘醇如旧。

如今的袁家沟村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种植业、水果业、水产业、旅游业及村办工业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特别是村屯建设独具特色,当年避难的野滩荒沟,已经成为旅顺口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庄示范村。

斗转星移,两个半世纪过去了,时代的风尘早已将袁氏先辈当年逃难隐居的阴霾吹散殆尽,但袁氏避难旅顺的这段历史,至今仍令人回味。近来,袁氏族人已修出《袁氏家族谱》,袁家沟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正在组织力量编纂村志,记录袁家沟村的沧桑巨变,其中对袁氏避难辽东的历程记录尤详,这对地方历史文化建设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贡献。

链接: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街道袁家沟村

袁家沟村位于旅顺口区北海街道西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全村总面积7.1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5人,全村有特色果树面积千余亩。目前,村级可支配财力2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000元。每年举办“慈善之星、科技致富带头人、平安和谐家庭、尊老爱幼模范、道德模范之星、绿色生态家庭等评选活动,全村“十星级文明户”达100%。

多年来袁家沟村一直保留着一个传统文化,就是六月十三祭海龙王。袁家沟村位于渤海湾,有一个九头山海滨浴场,关于九头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是渔民祭海的大日子,也是放幼苗回归大海的日子,在袁家沟村,这个民间节日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村民希望用虔诚的祭海仪式,为龙王庆生,祈祷老百姓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在活动中会放幼苗回归大海,能唤醒更多人爱护海洋生态环境,从我做起。

立足于现有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区,主要种植大樱桃、葡萄、梨等果树,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袁家沟村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设计核心,积极开发利用环保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资源,积极推行建设生物质秸秆制气、电采暖应用和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应用。先后被评为交通安全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辽宁省文明村、辽宁省环境优美村等称号。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4)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5)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6)

有品质的北海(西城有海这里是北海)(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