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

我有幸有条件多次往返平度茶山风景区。茶山风景区在全国范围内名气不算很大,在青岛也不如崂山闻名遐迩,但在平度市周边确是家喻户晓,人气很旺。茶山既有怪石嶙峋、流水潺潺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文化古迹,我最喜欢的就是深秋的般若寺。

茶山原名东山,般若寺取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始建于唐初,取名叫三藏庙,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于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占地50余亩的般若寺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寺庙。

传说自古以来茶山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得到西王母的青眯,西王母派了山神化作法士在这里建立了寺庙,也就是三藏庙,是现在般若寺的旧址,同时种植了三棵大茶树。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1)

秋意正浓时,进入茶山风景区山门不远处,就会感觉到浓厚的佛教气氛,立即被南侧巨大山体所吸引,那是由栽种的常青树塑造出来的滴水观音,高118米,宽4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山体观音,甚至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滴水活观音和远处的般若寺遥相呼应,在此开始了茶山般若寺的朝拜之旅。

快到六号桥转弯处,豁然开朗,抬头看见一个巨大的“佛”字在前方的山体上,这个“佛”字也是使用常青树栽培完成,常年青绿葱郁。大佛字提醒香客,般若寺就要到了!佛字的下方就是进入般若寺的山门牌坊,从这里到般若寺建有石阶路,也有水泥路,但都是很陡的上坡,很累,爬得快了要气喘吁吁。感觉要朝拜般若寺,还真的要开始一路艰难行程,就像歌曲里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样,也应和了佛家说的,要经过磨难来历练达到极致,就是九九归真所谓的八十一难。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2)

上坡到一半多路程,有一个状元井供游客休息饮水,状元井有圆圆的井口,红色的篆书铭刻了“状元井”三个字,泉水从龙头汩汩地流出,水质清澈。说到状元井不得不提蔡齐,据《平度县志》记载,蔡齐当年十几年屡考不第,后在偏僻的茶山状元井附近筑一小石屋,寒窗苦读,考中状元与喝了这井水密切相关。蔡齐其人,青岛地区历史上只出过一位状元(文状元),那便是蔡齐。蔡齐,字子思,北宋胶水县(今平度)人,宋真宗钦点状元,并赐他“跨马游街”,状元“跨马游街”之殊荣就是从他开始的。旧平度城里,还曾有专为蔡齐所建的状元祠和状元坊,可惜现在都没痕迹了。但蔡齐曾在此处读书,在般若寺还有一个蔡齐读书处的小石屋。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3)

过了状元井,一个转弯就看到了般若寺的山门三门殿,殿门上是明哲法师手写的“般若寺”鎏金牌匾。山门前有一大块平整的露台,可以凭高观赏山下的风景。进入山门的左侧,就是古朴的蔡齐的读书小石屋,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里面燃蜡供奉着佛像。登上台阶,两侧是高耸的钟鼓楼,钟楼的下方种植了几棵银杏树,深秋时节,黄色的树叶纷纷落下,满地黄金甲;抬头上望,树上的黄叶映衬着钟楼的红墙,似如梦幻。再上台阶是天王殿,内供奉如来佛。

走出天王殿,迎面是令人震撼的九龙壁,给大雄宝殿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此时的大雄宝殿不见了香烟缭绕,不见了早已在此等候、双手合十的法师;此起彼伏的诵经声和木鱼声也早已听不到了,只有松树和杏树在秋风中摇曳;但秋风瑟瑟,满地秋叶,和般若寺的宁静浑然一体,顿生超然之感。在大雄宝殿的前面,左边有三棵松树,右边三棵杏树,大雄宝殿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从中国历史来看,所有宗教从来都是共存的,没有唯一的,佛教也不会例外。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4)

大雄宝殿的右侧竖立着一块古老石碑,这是平度名士崔进光先生在2010年重建庙宇时,挖掘出土的一块石碑,上面刻有“重修碑记”四个大字,以及碑文,因年代久远,大部分碑文已经看不清楚,但能够看清楚“大清道光八年”和“平度州”几个字,说明在唐初建寺以后,道光八年(1828年)又进行了重建,般若寺又一次损毁后,在182年后又得以浴火重生。2011年7月28日,般若寺隆重举行了佛像开光一周年暨上义下寥法师晋院庆典。此时的般若寺香火旺盛、木鱼声声、梵音缭绕,达到鼎盛繁华,可谓是人间福地。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5)

站在大雄宝殿的南边瞭望平台上,东南方向的山脉一尊卧佛静静地躺在那里沉睡,高高的发髻,长长的的秀发飘向北方,微凸的额头和长长的眼睫毛惟妙惟肖,小巧的嘴巴、光滑的颈部和丰满的胸脯表明这是一尊少女般的卧佛,称之为“少女佛”。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妙合天成。正对着瞭望平台,正前方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的山崖上有一尊额头稀疏,有小胡子的人像在沉思,咋看像一尊修行僧,但再看身着盔甲披风,右手扶剑,披风被风吹起,又感到这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这尊人像在茶山被称为千年人像未解之谜,不知道这是谁,不知道来自何方!称为“将军像”。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6)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7)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8)

若是放宽视野,将少女佛和将军像放在一个视角里,你会发现少 女和将军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将军像和山另一侧不远处著名的“将军石”也有非同寻常的关系。我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一幅场景和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传说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大司田甯戚曾在胶水和茶山一带屯兵屯田,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在此期间,贫寒出身的甯戚爱上了一位当地的美丽少女,婚后十分幸福。后来甯戚赶往遥远的宋国,凭雄辩之才,说服宋公,不战而胜宋国,使宋国归于齐国麾下。甯戚多年不归,女子在家等待甯戚返家。很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有甯戚的消息,女子每天都到此处遥望西北方等候夫君;等了又等,最后在等候处变成了一尊卧像,永远在此等候夫君;多年以后后甯戚完成使命后返回家乡,已经晋升成为大司田。甯戚见到妻子已经变成卧像沉睡,就到卧像处默默守候,抬头一直凝望着妻子,恋恋不舍,又担心打扰妻子沉睡,而躲在山峦背处偷偷凝视,直到变成石像永远守望。这是“茶山守望者”,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座山是否应当命名为“望妻山”?东面的少女卧像是否命名为“思夫峰”? 历史记载,甯戚死后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平度旧景“甯冢双松”就在这里。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9)

大司田甯戚画像和“将军像”妙合天成

从般若寺观景平台转过身北眺,大雄宝殿的右后方是作大展宏图、展翅高飞的三茶峰,居高临下,俯瞰般若寺。这里是般若寺的精华所在,三茶峰及其周边形成巨大的山凹,环拥着般若寺,使得般若寺有了强大的风水格局和气场,一种胸怀河山,指点江山的浩然正气油然而生;左边青龙位,沿着山脊,一条青龙蜿蜒挺进西南方,右边白虎位,两块巨大的岩石成为白虎的大法眼;此处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茶山最好的风水宝地,中国古代的寺庙无一不是选择在风景和风水绝佳的位置,般若寺也不例外。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10)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11)

三茶峰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西王母青眯这块风水宝地,派山神化作法士建立了茶山般若寺;还栽种了三颗茶树,由于天地精华和平度茶山泉水的滋润,茶树枝繁叶茂,因此东山改名为“茶山”。有歹人想把茶树据为己有,茶树有雌雄灵蛇守护,歹人在灵蛇饮水的路上倒插利刃,雌蛇腹部被划开,雄蛇用茶叶为雌蛇疗伤;灵蛇怜惜茶树就拔去了三棵茶树飞向南方灵隐狮子峰,成为龙井茶树;茶树的根部化作了三茶峰,成为茶山的主峰,这个茶山的传说和断桥许仙白娘子的传说遥相呼应,简直就是白蛇传的前传。

寄秋天寺夜游(秋访般若寺抒怀)(12)

据史料记载,二战时期的1945年12月,援助中国抗日的美国战机在飞行中,因因云雾弥漫、方向难辨,撞在茶山的三茶峰上,形成了最左面山峰的缺口,有二位幸存的美军飞行员被附近村民救起并交还给美方,给三茶峰又添加了传奇色彩。

三茶峰远观像一只在沙漠里独行的骆驼,近观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骆驼是隐忍的动物,往往生存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代表着要经历长途跋涉和艰苦磨练,同时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而雄鹰又代表了不屈不挠、代表智慧,勇气,无畏和精神力量,这难道不正是表达了茶山人当下的精神吗?

般若寺和三茶峰,是人文精神创造和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绝佳结合,般若寺在三茶峰雄鹰展翅状衬映下显得愈加古朴,充满了生命的能量,三茶峰及其周边山峰所营造的强大格局造就了般若寺,般若寺也造就赋予了茶山的灵魂。

这是茶山的钟灵俊秀所在!就像三茶峰一般,茶山必将展翅腾飞。

我爱茶山,我爱般若寺,更爱深秋的般若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