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小妙招(小儿鼻炎常用调理方法)

鼻-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是指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鼻腔和鼻窦黏膜部位的急性感染,症状持续但不超过12周或脓涕伴有高热(体温≥39℃)持续至少3天,但需排除其他因素(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发热,也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急性鼻-鼻窦炎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腔及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大多由于急性鼻窦炎反复所致临床上以鼻塞、流脓性或黏液性鼻涕为主要症状;病重者可表现精神不振、胃纳差、体重下降或低热,可能伴有腺样体肥大、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中耳炎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儿鼻炎小妙招?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儿鼻炎小妙招(小儿鼻炎常用调理方法)

小儿鼻炎小妙招

鼻-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是指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鼻腔和鼻窦黏膜部位的急性感染,症状持续但不超过12周或脓涕伴有高热(体温≥39℃)持续至少3天,但需排除其他因素(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发热,也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急性鼻-鼻窦炎。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腔及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大多由于急性鼻窦炎反复所致。临床上以鼻塞、流脓性或黏液性鼻涕为主要症状;病重者可表现精神不振、胃纳差、体重下降或低热,可能伴有腺样体肥大、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中耳炎等。

一、急性鼻炎临床表现

1.外感风寒,邪滞鼻窍

证候:鼻塞,喷嚏,流鼻涕,鼻音重,鼻黏膜色略红,或下鼻甲淡红带紫,鼻涕清稀,伴头痛,周身不适,微恶寒发热,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鼻塞,鼻涕清稀,微恶寒,口淡不渴,鼻黏膜略红,舌淡,苔薄白。

2.外感风热,邪犯鼻窍

证候:鼻塞,头痛,鼻息气热,喷嚏,涕黏或黏黄。鼻黏膜红肿,下鼻甲肿大,伴发热恶风,微汗出,或有咽痛,咳嗽不爽,口微干渴。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鼻塞,涕黏或黏黄,口干,鼻黏膜红肿,苔薄黄。

二、慢性鼻炎临床表现

1.肺经郁热,邪犯鼻窍

证候: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涕稍黏黄,有时鼻内灼热感,或有嗅觉减退、头额胀痛。鼻黏膜暗红,下鼻甲肥厚肿胀。全身或见口微干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胖,苔微黄,脉略数或洪而有力。

辨证要点: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涕稍黏黄,鼻黏膜暗红,下鼻甲肥厚肿胀。大便干,舌红,苔微黄。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证候: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受凉益甚,涕稍黏白,或有嗅觉减退、头昏沉重。下鼻甲肿胀,色淡暗。或见体倦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辨证要点: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受凉益甚,涕稍黏白,下鼻甲肿胀,乏力,面色不华。

3.邪毒久留,瘀阻鼻窍

证候:病程长,持续性鼻塞,嗅觉明显减退,闭塞性鼻音,或有少量黏涕。鼻甲肿胀硬实,表面不平,或鼻甲呈桑葚样变,收缩反应差,舌质暗,或有瘀点。

辨证要点:持续性鼻塞,鼻甲肿胀硬实,舌暗,或有瘀点。

三、中医外治辨证施治

1.推拿治疗

(1)适用于急慢性鼻炎各型

①基础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各1分钟,黄蜂入洞30次,按揉治鼻穴(下关穴前1寸凹陷中)、迎香穴、山根穴各1分钟,振揉鼻通(鼻骨与鼻翼交界处)2分钟,揉3振1,擦鼻根至迎香,以透热为度;捏脊5遍。

加减:邪实清肺经2分钟,正虚补脾经2分钟,摩百会、擦涌泉各2分钟。拿肩井5遍收式。推拿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1~4个疗程。

②基础手法: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24次,推坎宫24次,揉太阳24次,掐耳后高骨约24次),黄蜂入洞(以食、中二指指端置于两鼻孔下揉30~40秒),揉迎香穴(揉3次向上方提拉1次,局部可有酸胀感,操作2分钟),揉上迎香穴(以两手中指指腹内上方交替揉按,揉3振1,操作1~2分钟),扳鼻梁(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一侧鼻根部和另一侧鼻翼部,两手一上一下同时协调用力扳动鼻梁,操作20~30次),擦鼻旁(用一手食中二指擦鼻之两旁,从鼻根至迎香,透热为度)。

(2)适用于慢性鼻炎

主穴:神庭、印堂、迎香、攒竹、鼻通、风府、大椎、风门、肺俞、肾俞、脾俞、足三里。

具体操作:仰卧体位,首先术者使用右手拇指对患儿印堂穴按揉2分钟,并用两手拇指桡侧在患儿神庭穴和印堂穴之间连续回推50余次,在进行回推时切忌力量过重,力量适中即可;然后再用两手中指指腹沿迎香穴推至攒竹穴,如此反复20次;术者将手掌搓热,使用手掌小鱼际部对患儿鼻唇沟反复擦10次;术者使用食指对患儿迎香穴、鼻通穴按揉2分钟。患儿取俯卧体位,术者使用拇指依次按揉风府、大椎、风门以及肺俞等穴位,每个穴位5分钟,然后从患儿胸椎至腰椎,对督脉进行直推;最后对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按揉2分钟。每天治疗1次,2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刮痧疗法

适用于慢性鼻炎。

具体操作:患儿取俯卧位或坐位,涂适量甘油润滑风池至脾俞穴的皮肤。医者位于其身后,以脊柱为中心轴,沿两侧旁开1.5寸,用刮痧板(质地为水牛角)从风池刮至脾俞,重点刮风池、定喘、肺俞、脾俞及督脉。因小儿皮肤柔嫩,不宜大面积刮拭,手法用力适中、柔和,不必强求出痧,至皮肤潮红或出现片状痧斑即可。每4天刮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0天。

3.拔罐疗法

适用于急性鼻炎。

选适宜火罐,用闪火法于背部肺俞、大椎拔罐4~5分钟,年长儿可稍延长时间。每天1次。治疗结束后,患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消耗体内津液,宜予温开水一杯,休息片刻。

6.灸法

(1)艾条灸

适用于急性鼻炎外感风寒证。具体操作: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炷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钟,以皮肤表面潮热为宜。清涕多者,取迎香或上星穴悬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适用于慢性鼻炎。具体操作:虚寒证取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虚加肺俞、太渊,脾虚加脾俞、胃俞、足三里,艾条灸,每次15~20分钟,1~2日1次。小儿可用天南星研末,炒热后纱布包裹,温灸囟门20~30分钟,每日1~2次。

(2)隔物灸

适用于慢性鼻炎。

药物组成:用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等分醋调。

具体操作:上述药物敷于百会,艾条隔物灸30分钟,灸条与皮肤距离以患儿耐受为度,3天为1疗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