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1)

《爆品营销》热卖

营销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就是你死我活,大战过后,活下来的是英雄,被记住了的至少也是经典!互联网时代我们谈爆品、谈IP、谈移动营销、谈场景、谈讲故事,其实这些都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发明,我们只是在前辈的后面换了个说法罢了。中国营销行业发展40年,白加黑、脑白金、农夫山泉、王老吉等等,其实它们个个都是爆品,有哪些案例还留在我们心中。那么这些案例一定是经典案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下。

01 . 白加黑—治疗感冒,黑白分明

在同质化市场中要突围,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销售主张”(USP)。方向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寥寥。而白加黑就是寥寥中的成功者。白加黑的核心诉求“治疗感冒,黑白分明”,所有的广告传播的核心信息是“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产品名称和广告信息都在清晰地传达产品概念。1995年,“白加黑”上市仅180天销售额就突破1.6亿元,在拥挤的感冒药市场上分割了15%的份额,登上了行业第二品牌的地位,在中国营销传播史上,堪称奇迹。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2)

白加黑产品

从专业角度来说,“白加黑”是个非常牛逼的创意。哪怕放到今天它也绝不过时,它看似简单,只是把感冒药分成白片和黑片,并把感冒药中的镇静剂“扑尔敏”放在黑片中,其他什么也没做;实则不简单,它不仅在品牌的外观上与竞争品牌形成很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相吻合,能够触发消费者的体验,达到了引发联想的强烈传播效果。

2.金龙鱼1∶1∶1,开创调和油市场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3)

金龙鱼1:1:1

很少有人知道1:1:1具体是什么,但是我们都能够记住1:1:1,并且潜意识觉得这个比例应该是很科学的。调和油这种产品是“金龙鱼”创造出来的。当初,金龙鱼在引进国外已经很普及的色拉油时,发现虽然有市场,但不完全被国人接受。原因是色拉油虽然精炼程度很高,但没有太多的油香,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后来,金龙鱼研制出将花生油、菜籽油与色拉油混合的产品,使色拉油的纯净卫生与中国人的需求相结合,使得产品创新终于赢得中国市场。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4)

爆品金龙鱼

为了将“金龙鱼”打造成为强势品牌,“金龙鱼”在品牌方面不断创新,由最初的“温暖亲情·金龙鱼大家庭”提升为“健康生活金龙鱼”,然而,在多年的营销传播中,这些“模糊”的品牌概念除了让消费者记住了“金龙鱼”这个品牌名称外,并没有引发更多联想,而且,大家似乎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调和油导师是什么,有什么好。2002年,“金龙鱼”又一次跳跃龙门,获得了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提出新营销传播念“1∶1∶1”。看似简单的“1∶1∶1”概念,配合“1∶1∶1”最佳营养配方”的理性诉求,既形象地传达出金龙鱼由三种油调和而成的特点,又让消费者“误以为”只有“1∶1∶1”的金龙鱼才是最好的食用油。也正是通过这个概念,金龙鱼在2002年才让中国的消费者真正认识了调和油,关键在于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营销传播概念。10多年来金龙鱼一直以绝对优势稳居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第一品牌地位。

3.脑白金,收礼场景创造传奇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5)

爆品脑白金

在中国,如果谁提到“今年过节不收礼”,随便一个人都能跟你说“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已经成为中国礼品市场的第一代表。

睡眠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难题,因失眠而睡眠不足的人比比皆是。有资料统计,国内至少有70%的妇女存在睡眠不足现象,90%的老年人经常睡不好觉。“睡眠”市场如此之大,然而,在红桃K携“补血”、三株口服液携“调理肠胃”概念创造中国保健品市场高峰之后,在保健品行业信誉跌入谷底之时,脑白金单靠一个“睡眠”概念不可能迅速崛起。作为单一品种的保健品,脑白金以极短的时间迅速启动市场,并登上中国保健品行业“盟主”的宝座,引领我国保健品行业长达五年之久。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找到了“送礼”的轴心概念。

中国,礼仪之邦。礼品市场何其浩大。脑白金的成功,关键在于定位于庞大的礼品市场,把自己明确定位为“礼品”而不是“保健品”。脑白金在推广渠道选择上也是把握那几个送礼的节日集中发力。

4.农夫山泉,有点甜的故事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6)

爆品农夫山泉

1998年,娃哈哈、乐百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饮用水品牌大战已是硝烟四起,而且在娃哈哈和乐百氏面前,刚刚问世的农夫山泉显得势单力薄,另外,农夫山泉只从千岛湖取水,运输成本高昂。农夫山泉在这个时候切入市场,并在短短几年内抵抗住了众多国内外品牌的冲击,稳居行业三甲,成功要素之一在于其差异化营销之策。而差异化的直接表现来自于“有点甜”的概念创意——“农夫山泉有点甜”。 “农夫山泉”真的有点甜吗? 非也,营销传播概念而已。 农夫山泉的水来自千岛湖,是从很多大山中汇总的泉水,经过千岛湖的自净、净化,完全可以说是甜美的泉水。 但怎样才能让消费者直观形象地认识到农夫山泉的“出身”,怎样形成美好的“甘泉”印象? 这就需要一个简单而形象的营销传播概念。

“农夫山泉有点甜”并不要求水一定得有点甜,甜水是好水的代名词。中文有“甘泉”一词,解释就是甜美的水。“甜”不仅传递了良好的产品品质信息,还直接让人联想到了甘甜爽口的泉水,喝起来自然感觉“有点甜”。但是农夫山泉的故事必须讲好,甘甜的农夫山泉必须依靠好水源,哪怕是到今天,农夫山区依然在强调它的水源有多好多好。

5、农夫果园,“摇”声一变高大上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7)

爆品农夫果园

农夫果园摇一摇的创意和农夫山泉有点甜一样是经典中的经典。它告诉我们消费者有时候并不怕麻烦,关键是你这个麻烦有意思。农夫果园通过喝 前 摇一摇的大创意,让我们在喝果汁的时候有了仪式感。另外把沉淀越多,果肉越多,产品越健康的关联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农夫果园面临的是一个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行业,统一主打女性消费市场,喊出“多喝多漂亮”的口号,康师傅、健力宝、汇源等也纷纷采用美女路线。康师傅签约梁咏琪为“每日C果汁”摇旗呐喊,健力宝聘请亚洲流行天后滨崎步作为“第五季”的形象代言人, 汇源 在宣传了一阵子冷灌装以后,邀请时下最红的韩国影星全智贤出任“真鲜橙”的代言人。PET包装的果汁市场,一下子美女如云。而后来的农夫果园不随波逐流,出手不凡,又一次运用了差异化策略,以一个动作为其独特的品牌识别—“摇一摇”。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8)

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

三种水果调制而成,喝前摇一摇。“摇一摇”最形象直观地暗示消费者它是由三种水果调制而成,摇一摇可以使口味统一;另外,更绝妙的是无声胜有声地传达了果汁含量高——因为我的果汁含量高,摇一摇可以将较浓稠的物质摇匀这样一个概念。“摇一摇”的背后其实就是“我有料,我健康”。在农夫果园打出这句广告词之前,许多果汁饮料甚至口服液的产品包装上均会有这样一排小字——“如有沉淀,为果肉(有效成分)沉淀,摇匀后请放心饮用”。这排小字看似是要消除一种误会——就是有了沉淀并不是我的产品坏了,摇匀后喝就行了。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它证明产品的果汁含量高,但这样的语言在各种包装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从来没有人关注过角落里的“丑小鸭”。农夫果园发现了这个小秘密,并且理直气壮、声势浩大的说出来。摇一摇不仅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感,也创造了品牌的仪式感,让喝农夫果园成为一个非常有乐趣的时刻。

6.怕上火,喝王老吉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9)

红罐王老吉红遍中国

王老吉有190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火起来还是从2003年开始,那么是什么让有170多年的王老吉一日之间红遍全国呢?答案是一则“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淡化它的“凉茶”概念,因为喝茶只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习惯,并不被其他地区人们接受;同时把王老吉定位为一种饮料,而不是药,尽量避免消费者对“药”的敏感。忘记产品做营销。就这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一个小创意的广告语,使得王老吉的销售额超过200个亿。

从零到一亿王老吉走过了近百年,从一亿到五十亿,王老吉用了五年多的时间,而从五十亿到百亿却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按照常规一亿到五十亿用了五年已经不易,但短短的一年从50亿上升到百亿,这个突破在饮料行业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但王老吉却做到了。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10)

怕上火喝王老吉

结合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成为营销经典案例,都具备以下基因:

1.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用一句话解决问题的,说明产品诉求的重要性!

2.所有的成功案例都是经过大量的广告投放,说明成为经典必须付出!

3.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基于对消费行为的把控,说明必须关注消费场景!

4.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基于对广告语郎朗上口,说明广告语易传播很重要!

5.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基于企业重视策略包装,说明企业品牌策划很重要!

6.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基于对产品质量很过硬,说明把控产品品质很重要!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11)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12)

推爆品,找响法

一百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曾经的经典营销案例)(13)

扫码关注,必有惊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