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身边好老师邢秀清)

来源:【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生活中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身边好老师邢秀清)(1)

邢秀清

北京一零一中历史教研组长,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做公开课多次获全国、北京市、海淀区一等奖等奖项;在科研方面,参与编写人教社《历史教科书(供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参与编写教育部《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独立编著《讲给孩子的历史故事·世界史(上)》、《讲给孩子的历史故事·中国史(上)》等书;曾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北京市学生最喜爱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28年前,邢秀清从塞外边陲来到京城大地,成了一名乡村女教师。回首来时路,邢秀清觉得自己和教育界诸多老前辈一样,一直做着同一件事情——尊重生命的成长,守护青春的美丽。邢秀清感叹:“随着从教经验越来越丰富,内心却越来越谨慎,有如履薄冰之感。”因为,在邢秀清心中一直思考追问着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怎样在工作中做到不偏离育人方向……

生活中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身边好老师邢秀清)(2)

教育目标:从医者仁心到立德树人的联想

有一段时间,邢秀清去医院看病,有时候挂专家号,有时候挂普通号。分析二者的区别,她认为最主要的是态度。专家让人就医感觉特舒服,有耐心,把病人当孩子,会说“有一点点疼”等等的话。非专家一脸公事公办,不多说一句,如果你听不明白多问几句,他就会明显不耐烦,虽然也还给解释,但那种不愉快的感觉在彼此间蔓延。

“产生这种区别的根源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医生能不能保持医者仁心的初心,不因见惯了生老病死就麻木不仁。”邢秀清表示,“医者医身,师者医心,如果教师产生了职业麻木,那后果不堪设想,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

永远有一颗初心,一定要确立为师者必先为生的信念,终身学习,是老师必备的品质。刚工作的时候,为了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邢秀清常常去听讲座和公开课。慢慢地,她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工作开始变得得心应手,自以为小成。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候,工作能力一直停留在教教材的层次上,班主任工作也仅仅是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邢秀清介绍,“2003年起,我攻读北师大的教育硕士,开始大量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古今中外各类大家的图书让邢秀清豁然开朗,那些各有高招的优秀教师成功的奥秘,在于他们背后的理论支撑。她逐渐明白了《易经》所说的“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意思。

“我一直在学‘器’而没有理解器背后的‘道’。而学‘道’之路就是对教育的理解,对历史学科本质的理解。”邢秀清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理念,做班主任工作期间,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她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严格要求、高度自律的重要性。

邢秀清关心着每一名学生,她给学生写信、写生日祝福、写三行情书,寓教于无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中,她希望达到育人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中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身边好老师邢秀清)(3)

教育共生:同质不追捧和异质能包容

似乎每个老师都有几个“死忠粉”,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师生之间有很大的相似度。善于观察的邢秀清发现每一届喜欢她的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慢热,内敛,理性。这些都和她很合拍。

学生们会追在老师身后询问,问的不止是学业知识,更多的是探讨人生真谛。最初的邢秀清很陶醉于被追捧,而且很容易欣赏喜欢自己的学生,但是逐渐发现当一部分学生以她的判断为圭臬、逐渐失却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立场的时候,邢秀清就警惕了。如果学生把对老师的喜欢当作是老师必须要对她偏爱是一种理所当然,那就更不能姑息了。

邢秀清曾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公主”。女孩子聪明漂亮情商高,一直被老师偏爱,也善于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喜欢。可是邢秀清却从不因此给她开绿灯,这让她非常不适应,家长屡次和邢秀清沟通,认为邢秀清对她表扬不够,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

邢秀清非常客观地和家长一起分析过度保护,过分表扬的恶果,会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老师只是没有表露出偏爱,她就接受不了,未来还能经受起什么挫折呢?家长对邢秀清的分析表示认同,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公主”逐渐成长了。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是偶像和粉丝的关系,那是不利于学生精神成长,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邢秀清表示,“好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精神上互相汲取营养的。”

做老师一定会碰到和自己风格迥异的学生,邢秀清就曾经碰到过一个学生觉得她太教条。有一次,学生明确告诉邢秀清:“老师,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你不够幽默风趣。”邢秀清说:“这不妨碍我们平静地坐下来沟通,学习与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你可以不喜欢我,但我说得对你要听进去。”通过沟通,师生能和平共处。但对学生的一些投机取巧行为,邢秀清也从不会纵容,虽然师生最终不能成为朋友,但不影响老师助力学生成长,形成正确价值观。毕业的时候,这名学生给邢秀清留言:“老师,您的风格我确实不喜欢,但您不逼着我改变自己,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让我很尊敬您。”

教育是个师生共生共长的过程,教学相长的前提是教师能理性对待不同特质的学生,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也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生活中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身边好老师邢秀清)(4)

教育载体:从做历史教学到做历史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一直是邢秀清努力的方向。对历史学科本质的理解,影响着邢秀清的教学行为。邢秀清最初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因此历史教学就是教教材,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用生动的故事和讲述来吸引学生。

当认识到历史是对客观发生的事情的主观认识,邢秀清不仅告诉学生陈述性的史实——过去发生了什么,还要告诉学生程序性的知识——我们是怎么知道历史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要针对学生学情和历史学科特点,引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能力,历史课堂就从感性讲解进入理性分析的阶段。

当进一步认识到历史学是求真,而历史教学是在求真基础上的求善、学历史是为了照亮现实,邢秀清课堂教学的立意逐渐清晰明了起来,开始以人为核心,以学生的精神成长为灵魂,逐渐领会了课标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也理解了历史教育的真正内涵。于是,她的课堂教学逐渐有了灵魂,虽然做不到每一节课都能直击学生的内心,但至少能引发一些思考;于是,她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位毕业生在给邢秀清的留言中这样表述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历史是一门记录、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科,它充满的人文色彩和人文情怀是任何一门其他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历史在高中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提升,更是人格的升华,是在言谈中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是让自己体会到人的价值,体会到文明的伟大、认可我们自身并为我们信仰的历史文化所奋斗。”

这不就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历史教育的目标吗?在学生的感悟里,邢秀清看到了。

生活中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身边好老师邢秀清)(5)

文字:李继君 整理

编辑:郝彬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生活中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身边好老师邢秀清)(6)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