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优雅时尚大气的美(那些美的令人迷醉的四季雅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无门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中,把一年四季用最唯美与雅致的辞藻进行了描述与烘托。可见古人对己对物,都会报以足够地珍视和尊崇,无论什么物件,无论何许年华,都会用足够清雅美好的名字予以诠释,生命中的或喜或哀,四季中的更迭轮转,都从唤之名中被展现。历代文人骚客们,更是将其展现于诗词歌赋之中,以一物代一物,一意代一意,看似随心为之,却极富意蕴。

四季轮回,春秋冬夏,我们身在其中,却往往忽视了他才是万物之最美,天地之最真。车马劳顿的生活里,我们情何以堪,疲累无常,却疏忽了这唾手可得的幸运。是啊,一年四季,万物更迭,能在轮回里享受和感知这份美好,是何等有幸之致,古人切可以用如此优美的词语将这份美丽留于年轮长河,我们也不能将这份期许遗忘,今天,我们来重新拾起这份不可方物的美好,看看古人眼里的岁月更迭,轮回四季。

春——“三春、九春、青阳、芳春”

气质优雅时尚大气的美(那些美的令人迷醉的四季雅称)(1)

春为一年开端一、二、三月,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是这“三春”最好的诠释。

而阮籍《咏怀》又曰:“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春季3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

这是古人比较习惯的,以时间来划分的春的说法,而我更喜欢这些唯美的关于春的雅称,陈子昂《感遇》有云:“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意在春天阳光温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阳”之美称。

而陈子昂也书写过“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佳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春在陈子昂笔下“芳春”的雅号油然而生。

夏——“三夏、九夏、长夏、槐序”

气质优雅时尚大气的美(那些美的令人迷醉的四季雅称)(2)

二季为夏,在春天的滋养之下,旺盛的夏日降临凡尘。二季四、五、六月为夏,古人称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简称“三夏”,古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有吟:“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便有了这三夏的烈日炎炎。

而我们熟知的魏晋陶渊明在《荣木》诗序中也有道“日月推迁,已复九夏”之句,暨夏有三月九十有余,遂名“九夏”,便是这九夏之名的由来。当然,杜甫《江村》中提到:“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宋代张耒《夏日》诗中曰:“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更是将这炎夏酷暑描述得渊远悠长。

而因槐树夏日盛放淡黄花朵,风中摇曳,好不美栽,便也有了杨慎《艺林伐山·槐序》中也有道:“槐序,指夏日也。”的描述,也是“槐序”为夏之名的由来。

秋——“三秋、九秋、金秋、爽节”

气质优雅时尚大气的美(那些美的令人迷醉的四季雅称)(3)

三季为秋,收获之季,也是古人最爱感怀的季节之一。同样的,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而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中也有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当然,“金秋”是我们最为熟悉与愿意对秋天最美好的描述,按五行(金木水火土)推演,秋为金,故有金秋之说,唐代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

而天高气爽的秋季,让人们将秋赋予“爽节”的称谓之外,也让南北朝诗人谢朓在《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将秋天歌颂为“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

冬——“三冬、九冬、玄英、穷阴”

气质优雅时尚大气的美(那些美的令人迷醉的四季雅称)(4)

末季为冬,藏锋时节。古代以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简称为“三冬”。唐杜荀鹤《溪居叟》更有:“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的千古绝句。

而在南朝梁沈约《夕行闻夜鹤》的诗中,将冬描述为:“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也是因了冬共九十有日,故也有了“九冬”之名。

在《尔雅·释天》中也将冬天曰为“玄英”,道:“冬为玄英。”

而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岁晚旅望》中有云,“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也将隆冬寒日描述为“穷阴”,来描述物换星移,暑往寒来,却羁旅在外,油然而生的无边愁绪。

光景流年,斗转往复。一年四季在我们的生命里,或许只是我们添衣加食的习惯,而在某个时刻,每份情绪里,会不会也会出现这些美好的辞藻,和千思万绪的惆怅。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好,古人用美好的话语描述着属于他们那个时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或喜或哀的心绪的眷念。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没有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你说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