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

文化的传承自古至今都是历史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如果用比较官方的语言来解释的话,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社会中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的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物。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探讨的这一历史话题,便与我国古代的诗歌文化息息相关。

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1)

《青青河边草》剧照

相信对于年龄稍微成熟一点的朋友来说,一定对于曾经红极一时的“琼瑶剧”不会陌生了。早在1992年的时候,琼瑶阿姨《六个梦》系列电视剧的第6部民国爱情剧《青青河边草》就已经是深受无数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了,而该作品的剧名《青青河边草》正是根据故事里2位女主角的名字(青青和小草)命名创作。

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2)

《青青河边草》剧照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青青河边草》这部由琼瑶同名原著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其创作灵感来源实际上是借鉴于我国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而且,随着《青青河边草》这部剧的持续热播,其主题曲在当时的传唱度也变得非常之高。

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3)

《古诗十九首》

一时间《青青河边草》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可以说在90年代初期确实是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流行标志。甚至,当时很多人都以为《青青河边草》这首歌是琼瑶阿姨苦思冥想后自主创作而成。可事实上一切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一样,琼瑶阿姨当初在为《青青河边草》这首歌填词时,同样也是借鉴了《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

那么这《古诗十九首》究竟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古代历史的文化之美!

首先,从《青青河畔草》的简介来看。

《古诗十九首》最早出现于《文选》之中,它是南朝的萧统从历代传世的无名氏《古诗》里面挑选了19首古代诗歌汇集编著后冠以此名,而《青青河畔草》便是其中流传甚广的一篇诗歌。

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4)

萧统雕像

时至今日,相信许多朋友一定还能哼唱出“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这段旋律优美的歌曲。不过,《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实际对应的原文却应该是下面这几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yǒu);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至于这首诗本身的寓意则描述的是一位古代的女子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可以说是古诗中比较常见的相思类题材。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在结构上多次运用了叠字(总共有6处连续的叠词),并且其中还蕴含着微妙的层次变化之美,无论是在颜色、音律和形态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错落有致的变化特点。

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5)

河畔草

譬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这一句中的“青青”和“郁郁”表面看上去是一对近义词,可实际上放在句诗中却有了相互辉映的递进之感。两个词看上去都是在描写植物生长的繁茂之态,可当你细品之后就会发现“青青”一词主要着重于对河畔青草颜色的描绘,而“郁郁”一词则除了展现出园中柳树的苍翠之色外,同时还完美的表达了园中柳树郁郁葱葱的仪态之美。不得不说,《青青河畔草》这首诗的第一句就已经便体现出了一种递进的美感。

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6)

园中柳

而且,这句诗中的“青青”在音律上属于平声,至于“郁郁”则是属于仄声。这两个叠词连在一起,读起来可以说是韵味十足呢。另外,当时的诗学界还没有将声律应运于其中。因此,这首诗的作者完全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写下了这首诗歌,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至于诗歌后面几句中的“盈盈”和“皎皎”,以及“娥娥”和“纤纤”亦是如此。因此,即便是才华横溢的琼瑶阿姨在为《青青河边草》的主题曲填词时,同样也没有脱离出原作诗歌的轨道。所以,那句“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才会如此的朗朗上口。而这首歌曲之所以会被传唱一时,其中多多少少也有《青青河畔草》原作一定的功劳。

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7)

琼瑶

事实上除了琼瑶阿姨在《青青河边草》的歌词中有过这样的创作之外,汉代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里面同样也出现过与《青青河畔草》类似的诗句。不过,从《饮马长城窟行》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这的开篇句式来看,这首诗明显也采用了双叠字的样板模式。

总得来说,《古诗十九首》不仅在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我国诗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不但为后人学习效仿,并且还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青河边草最早出自哪(青青河边草填词时)(8)

《诗品》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南朝的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中将《古诗十九首》评为“五言之冠”。而南朝的钟嵘更是在《诗品》中称其为“一字千金”,甚至到了明代王世贞同样在《弇州山人四部稿》里面将其称为“五言之祖”。由此可见,《古诗十九首》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确实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呢。

(更多的历史知识,尽在“南山论史”自媒体平台,笔者耕耘创作不易,搬运势必追查到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