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

记得1972年9月的一天,那是一个阳光灿烂但有点闷热的日子。我换上一件比较干净的衣服,给父亲要了四元钱,和院里的同伴一起来到开封二十六中学(现开封高中)报到。那时学杂费是四元钱一个学期,而且我们是就近入学,就在学校周围居住。

一开学,我被分配到一年级八班,我们年级共有十个班。我们年级段的段长是朱登海老师和周俊杰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是孙建民和徐珊珊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也都是才参加工作,是和我们一起走进二十六中校园的。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1)

(朱登海老师)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2)

(特级教师朱登海老师在辅导物理竞赛小组)

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突然变成了中学生,我们有着求知欲、渴望欲、青春萌动欲……此时的我们正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我们这一届学生还是很幸运的,文化大革命那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刚褪去,各行各业逐步走向正轨。段长朱登海、周俊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学习都抓得很紧。孙老师和徐老师也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摸学生思想动态,促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孙老师抓学生思想工作,润物细无声,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或者是请家长,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分开揉碎,进行说服教育。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3)

(孙建民老师)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4)

(物理特级教师孙建民在辅导学生)

我也是班委之一,记得有一次我带领大家打扫教室内的卫生,一位比较调皮的学生。拿着一根抬筐的杠子,顺着课桌面向我掷来,正好捣在我的大腿上,我疼痛难忍,大汗淋漓,瘫坐在地上。不知谁把孙老师叫了过来,孙老师找了两位同学将我送到校医室看了看,最后把我送回家中。孙老师把这位同学叫到他寝室,两人进行了春风化雨似的谈话,说得这位同学痛哭流涕,而后又到我家给我赔礼道歉。而今,我俩成了几十年的至友。

孙老师和徐老师不但抓我们的思想工作,而且还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特邀请我班张宏岭的父亲——老红军战士张平老先生,让他来给我们讲述他和他的战友们爬雪山、过草地、吃皮带、吃树皮的故事,以及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同学们深受教育,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长大接好革命的班,不辜负为我们流血牺牲的革命者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5)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6)

(“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下乡)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7)

(“文革”期间,“重走长征路”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孙老师和徐老师基本上都能掌握我们八班每个同学在思想上、学习上的基本情况,师生之间已经有了感情。有时晚自习太晚,班长郑宗玉和其他同学都会把徐老师护送到家,这种师生情难于言表。只要上过学,有过老师的人,这种师生情都会终身难忘。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8)

(1973年开封高中出席开封市中学生“两代会”代表合影)

我们是孙老师、徐老师参加工作的第一批学生。按孙老师的话说,我们八班是他的“头一窝儿”,感情特别深。所以高中毕业之后,每年几乎都要聚会一次。岁月匆匆,时光荏苒。现在,我们也都是六十多岁的花甲老人啦,让我们不忘初心,永远不忘师生之情,祝愿大家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作者介绍:张新建,中共党员,生于1958年4月。1972至1976年就读于开封高中,从开封市公路局退休。(付海涛)

母校十周年校庆征文(开封高中百廿校庆征文)(9)

投稿邮箱:chinaxiaokanghn@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