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全合集(铁血帝王朱元璋的血色江山)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初立王朝的帝王身边都离不开一群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良臣猛将(两汉,唐宋莫不如此)。打下并坐稳江山后,有的还是如当初一样善待功臣如光武帝刘秀和唐太宗李世民(凌烟阁24人也只杀了两个谋反嫌疑的侯君集和张亮),有的只是以比较温和的方式解除了将领们的兵权如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有的则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开始卸磨杀驴了比如刘邦和朱元璋。刘邦还好,虽然流氓习气严重,但他杀的基本上都是异姓王如韩信,彭越,英布,而当初和他一起造反的好哥们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他一个没杀;朱元璋就很凶残了,他是有条件要杀,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杀。

朱元璋全合集(铁血帝王朱元璋的血色江山)(1)

大明立国之初的从龙功臣主要是以李善长和徐达为首的淮西集团(主要都是武将,很多都是朱元璋小时候的玩伴)以及以刘基和宋濂为首的浙东文官集团。大明初立老朱对他们还是很不错的:他封了六个国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长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和28个侯爵,并赐予这34人免死铁卷(除逆谋不宥,就是说如果谋反照杀不误,所以之后老朱要杀人了就都往谋反这一条靠拢)。以后陆续又封了些公爵和侯爵,终洪武一朝,据统计一共封了10个国公,52个侯爵,3个伯爵。(老朱以后杀人就专门从这六十多个人里面挑)

”胡惟庸案”的第一阶段应该是仅限于朱元璋想大权独揽乘机抑制和废除长久以来的相权和皇权的分立(当时胡惟庸是丞相,胡有些忘乎所以它忘记了老朱可是一头睁着眼睛的猛虎而不是一头打盹的老虎,有些事情到了他这里就打住了没告诉老朱,这是朱元璋绝对不能容忍的),当然也顺便敲打敲打那些公爷侯爷们。所以给胡惟庸的罪名是“擅权植党”,老朱杀了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收回权力后也就没扩大化了。没想到过了整整十年,朱元璋开始翻旧账了又揪住“胡惟庸案”不放,罪名也成了““通倭”、“通虏”和“谋反”,这次是来势汹汹,连”勋臣第一“的李善长也牵扯了进去。朱元璋罗列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受“胡惟庸案”株连至死追夺爵除的开国功臣 1公(李善长)、21侯(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永嘉侯朱亮祖等)。第二阶段的“胡惟庸案”绝对是老朱成心的,估计是人老了疑心也重了:怕自己走在仁厚的太子朱标前面,提前给儿子扫除些障碍。

朱元璋全合集(铁血帝王朱元璋的血色江山)(2)

”蓝玉案“才是真正的血雨腥风,如果说“胡惟庸案”是为了行政权,”蓝玉案“是为了彻底的控制军权,铲除将对君权产生的潜在危险。”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而太子朱标已于前一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死去,继位的皇太孙朱允文是个啥也不懂的毛头小伙子,当时还健在的名将有蓝玉,傅友德,冯胜。其他两个还好说,蓝玉是皇太孙朱允文嫡母朱标太子妃的舅父(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蓝玉军功赫赫,自恃功高,骄横不法。试想朱元璋死后,有这样一位强势骄横的外戚岂是羸弱的朱允文控制得住的。所以”蓝玉案“的发生也就不奇怪了(如果太子朱标还在,老朱有可能不会对蓝玉下手,首先朱标也是战争中过来的人,虽然仁厚但应该还能镇得住局面,其次蓝玉是朱标舅父两人关系也好,蓝玉会是朱标的一大臂助)。受”蓝玉案“牵连被诛杀者多达1.5万人,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傅友德和冯胜也随后被赐死,朱元璋又罗列《逆臣录》,名列其中的有1公、13侯、2伯。

朱元璋全合集(铁血帝王朱元璋的血色江山)(3)

前面说过,洪武一朝有10个国公,52个侯爵,3个伯爵,仅仅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杀了2个国公,34个侯爵(包括死后追夺除爵 的),2个伯爵(剩下的一个伯爵就是诚意伯刘基刘伯温,死于”胡惟庸案“之前,据说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但也难说和老朱没关系)。朱元璋的铁血冷酷和嗜杀可见一斑。

朱元璋把功臣屠杀了个尽,只留下了郭英(老朱宠妃宁妃的弟弟),汤和(死于1395年),沐英(远在云南)和一个善守不善攻的耿炳文,他是杀得痛快了,可是他却没想到,当他的儿子燕王朱棣造他宝贝孙子朱允文反的时候,朱允文环顾四周居然没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只能把希望押在草包李景隆(曹国公李文忠儿子)身上的时候,老朱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