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之良策(冬季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因心脑血管疾病就诊的患者相对较多。专家提醒,要加强预防意识,规律饮食起居,保持乐观情绪。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冬季高发?

上线大医生:林建珍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今日探讨: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冬季高发?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

有哪些情况多发?

1、高血压患者血压常规药物难以控制;

2、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或者心肌梗死;

3、慢性心衰患者活动耐力下降,稍活动即气喘;

4、脑卒中的患者较其它季节增多。

防范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之良策(冬季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1)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

多发是什么原因?

1、寒冷天气:

气候变冷,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冠脉血管痉挛,心脏缺血加重;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加重;下肢血管收缩、闭塞,肢体麻木、疼痛。

2、饮食未节制:

冬季是“养膘”季节,进食量多,肥腻浓汤饮食(高糖、高脂、高盐),体重增加,导致血糖、血脂、血压、血液粘稠度增高。部分患者加上烟酒未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控制不佳,进而影响心血管事高发。

3、运动量不足:

冬季是“冬眠”季节,人们不爱动,活动量变少【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抵一片降压药)、扩张及改善冠脉血流、提高心脏活动耐力和心功能】,各种危险因素控制不达标及心脑血管病增加都有相关。

防范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之良策(冬季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2)

4、情绪因素:

冬季日晒减少,特别是疫情冬季各地散发,以及日常交际活动减少,过多居家,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甚至抑郁情绪,而不良情绪可以减低抵抗力、血液粘稠,也是心脑血管的诱发因素。

5、呼吸道感染:

冬季,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白细胞战士活力下降),而居家空气流通不足,病毒细菌入侵或传染,容易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人体出现咳嗽、发烧等应激反应,以及药物,均会导致血压增高,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呼吸道感染是心衰的第一诱发因素。

6、医从性下降:

冬季一些患者对医院的顾虑(传染)和出门意愿少,低估自身疾病的风险,往往疾病早期或病情开始波动时,选择忍忍或自己处理吗,不及时就医,而是等疾病加重时才不得不上医院,延误病情。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

多发如何应对?

1、保暖到位

特别是老年患者,冬季需要衣帽保暖,南方没有暖气,室内可以按照保暖设备。

2、饮食控制

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总量<5克,胆固醇300mg以内,糖25g以内,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奶制品和鱼禽蛋肉等优质蛋白质(不是肉汤),多吃易消化及富含膳食纤维的清淡食物,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

3、有氧运动

包括年轻人跑步(早晚不适宜户外)、跳绳、骑车,老年人太极拳、广场舞、八段锦、散步(7千步);活动前要注意热身,达到稍微出汗、仍可以对话且无胸闷等不适的程度即可,每次30分钟,每周5次即可;

防范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之良策(冬季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3)

4、预防感冒

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特别疫情期间,勤洗手戴口罩,定期通风。

5、改善情绪

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同时音乐、亲情照顾和友情支持,可以调节不量情绪

6、及时就医

如果血压开始有波动,体重突然增加、活动量出现下降并气喘、出现心悸或胸闷痛,突发言语或肢体活动不协调等,都要及时就医,或者在互联网医院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林 建 珍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福建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青年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常见病的诊疗,以及心脏康复、“双心”治疗。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