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拳柱子的基本训练方法(打拳必不可少的三项基本功)

“功为本”,“功”是武术的灵魂。练太极拳首先要练功。“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什么是“功”?我理解就是指人的素质。所谓“功夫”一上身,也就是身体素质有了提高,也可简称为“体质”。例如力量、耐力、速度,稳定性、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爆发力等等。这些身体素质提高了,也就有了“功’’了。提高越大,功夫越深;功夫越深,体质越好。

怎样才能有“功”呢?主要靠一个“练”字;离不开一个“苦”字;又在一个“多”字,必须多练,天天练,“贵在坚持”。

传统练功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基本功,又称“筑基功”。太极拳的“筑基功”,有三项是必不可少的。

打拳柱子的基本训练方法(打拳必不可少的三项基本功)(1)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柔 功

第三,柔功。柔功就是通过旋转、缠绕、牵拉等肢体动作,揉活全身筋骨,充分伸缩肌肉,抻筋拔骨,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与协调性,防止骨骼僵化与肌肉萎缩。柔功练习一般都在打拳前进行,是打拳前的准备,所以又称“热身功”。

柔功的练习方式多种多样,也有个人的习惯,如“八段锦”、柔软体操、瑜伽以及健身操等。最基本可从上到下,做以下动作:

一、头颈及上肢运动。以颈部为主,同时活动上肢,以保持颈部及肩肘关节转动灵活,血脉通畅,具体做法是:

1、摇头转臂:左右摇头,随之转动双臂。血压高或感到头晕时慎做。

2、探头转臂:头由后向前,或向左右探出,结合双臂向前或左右转动。

3、转头转臂:头向左右后转180度。可在后方找一标志物,从左右转头时都要看到它;或向右转看左脚跟,向左转看右脚跟。同时双臂上下旋转,一手上托,一手下按,拉直脊柱。这符合“八段绵”里“五劳七伤往后瞧”、“调理脾胃单举手”之说。

二、腰胯腹背运动。腰胯是身体中枢,练太极拳腰为主宰。一切动作都要用腰带动。主要方法有:

1、甩腰:双脚分开,双臂前后甩动。向下尽量触及地面,向后,身体后仰。甩动数次后,向后“振腰”,然后“控腰”,停住不动,坚持一会。

2、转腰:左右甩臂转腰。向下尽量触及脚面,向后尽量仰身,划立圆;也可双手前伸,转成平圆,如同“八段锦”里的“摇头摆尾去心火”。

3、下腰:双脚并拢,双手上举,然后下按,尽量触及脚面或地面。反复下按,逐渐降低,称“振腰”。然后,两手抱住后脚跟不动,坚持一会,为“控腰”,即“八段锦”讲“双手攀足固肾腰”,也可同时拍打、揉搓双腿。

4、拉腰:即上下对拉脊椎。双手先向前撑,再转向上,然后提起后脚跟,尽量把脊椎骨对拔拉长;稍停片刻,脚跟落地,轻轻震动,两臂从两侧落下。如同“八段锦”里所说“双手托天理三焦”、“背后起颠百病消”。

以上腰部运动,双腿都要伸直,不可弯屈。

打拳柱子的基本训练方法(打拳必不可少的三项基本功)(2)

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和李玉俭老师

三、腿脚部分运动。太极拳上虚下实,向来特别注重练腿上功夫。主要练法有:

1、屈腿。连续屈膝下蹲,由高到低,逐渐加深,最后完全下蹲,双手抱膝不动,坚持片刻。下蹲时脚跟不要离地。膝盖不要左右环绕旋转,那样会损伤膝盖。

2、压腿。压腿有高压、低压、正压、侧压之分。高压是把脚抬高,放在物体上;低压是一腿屈蹲,一腿伸出,如“扑步”。正压是正面向腿,侧压是侧面向腿。压住不动为“控腿”。也可一脚跟着地,屈肘下腰,用肘甚至嘴贴近脚尖,叫“吻靴”。还可以把脚跟靠近墙体,脚尖向上,腰胯前压,受力的主要是小腿与踝骨。

3、踢脚、拍脚与摆脚。踢脚是双手外撑,脚尖回钩上踢。拍脚是脚面绷直,向前上方踢出,同时屈臂转臂,手掌拍击脚面。摆脚是脚由里向外摆一个半圆,两手撑开,击打脚外侧,是“外摆”;由外向里摆,击打脚心是“内摆”。用单手击打为“单摆”,用双手击打为“双摆”。

其他柔功的练法还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基本做法,也是人们常做的。做上述柔功练习注意以下几点:一、每个动作数量可多可少,自己掌握,不过要达到一定量,如每个动作做十次。二、同样要做到心静、体松、身正、气平。动作要缓慢、圆活、协调、自然;不要太快,更不要激烈用力。三、动作幅度要由小到大,尽量舒展。划圈要又大又圆。

四、要根据自己身体条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步提高;不要勉强,不可过分,以免造成伤害。

最后再次强调基本功是练拳必修课、常修课,必须天天练,经常练,无论对初学者,还是练成者(实际拳艺是无止境的)都是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